國際管理大咖齊聚青島 共話供應鏈管理和服務創新

半島網7月13日消息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應鏈協同化、服務化、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為幫助中國企業利用全球供應鏈智力資源,以供應鏈為抓手實現全面轉型升級,7月12-15日期間,由海爾數字科技、國際供應鏈與運營管理學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聯合主辦的第12屆運營與供應鏈管理國際會議暨戰略供應鏈思想領袖論壇在青島海爾隆重召開。

国际管理大咖齐聚青岛 共话供应链管理和服务创新

第12屆運營與供應鏈管理國際會議暨戰略供應鏈思想領袖論壇在青島開幕

13日首先舉行的是戰略供應鏈思想領袖論壇。商務部市場建設司處長查金祥,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總裁周雲傑,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美國斯坦福大學李效良教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趙先德教授,國際供應鏈與運營管理學會主席劉學元教授,海爾集團副總裁陳錄城等30餘位重量級嘉賓齊聚海爾冰山之角會議中心,與來自諸多行業和高校的600餘位專家學者和企業管理者共襄盛舉。

周雲傑總裁在歡迎辭中指出物聯網時代的到來為供應鏈管理和服務創新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智慧供應鏈將成為未來企業轉型升級的新動能。第一,智慧是物聯網時代最根本的特徵,海爾將人工智能(AI)、區塊鏈(Blockchain)、雲計算(Cloud)和大數據(Big Data)合稱為ABCD新技術,並在產品和供應鏈中融入這些技術,把電器變成網器,創建與用戶交互的各種場景,更好地為用戶創造最佳體驗。第二,工業互聯網是鏈接工業全系統、全產業鏈、全價值鏈,支撐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關鍵基礎設施,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所形成的新興業態和應用模式。海爾創建全球首個引入用戶全流程參與體驗的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實現企業資源與用戶的零距離交互,從大規模製造向大規模定製轉型。第三是構建用戶、企業和資源多邊共創共贏的一個生態系統,形成整個由用戶驅動的生態品牌,為用戶創造終身生態價值。通過這些創新實踐,海爾正在把握新時代機遇,開拓未來發展新方向,為中國方案走向世界貢獻更多智慧與力量。

国际管理大咖齐聚青岛 共话供应链管理和服务创新

戰略供應鏈圓桌會議

蔡進會長在演講中指出創新型供應鏈的標準是供應鏈模式核心技術的融合——數字化/智慧化供應鏈。為推動數字化供應鏈,首先要符合數字化時代對供應鏈發展的要求,這不僅僅是方法的應用和變革,更主要的是思維模式的轉變。從原本強調可靠、有效、安全的供應鏈轉變為強調更加敏捷、柔性、可定製化符合消費者要求的供應鏈。其次是在整合、優化、協同的基礎上做更融合、更深入、更高度的工作,不僅僅要關注企業供應鏈,更要從戰略層面實現產業之間、地區之間、國家之間的協同融合、互聯互通。第三,數字化的供應鏈是現代技術和供應鏈模式的密切聯繫。數字化供應鏈是否能落地依賴於技術支撐——物聯網支撐的技術平臺。5G技術支撐的物聯網平臺將在未來發揮重要作用。第四,數字化供應鏈需要和消費升級結合起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分三步走:去產能去庫存、降低成本、消費升級。而未來的消費升級有兩大趨勢:科技進步下的消費升級、日常消費的柔性化和定製化。

查處長在演講中指出世界各國對供應鏈主導權的競爭日趨激烈,美國發起貿易戰表面上是四處出擊、平衡貿易逆差,實際上是爭取全球供應鏈的主導權。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以積極的方式融入全球分工,正在從高速發展進入高質量發展、內涵式發展,而發展現代供應鏈,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是必由之路。供應鏈政策方面,近期已經有了許多改變,例如在統計局將供應鏈行業單列,銀保監會為供應鏈開闢了票據貼現的綠色通道,商務部牽頭開展供應鏈創新與應用試點等。通過試點打造“五個一批”,即創新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供應鏈技術和模式,構建一批整合能力強、協同效率高的供應鏈平臺,培育一批行業帶動能力強的供應鏈領先企業,形成一批供應鏈體系完整、國際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總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供應鏈創新發展和政府治理實踐經驗。在供應鏈的發展上,不僅僅東部經濟發達地區進行了大量投入,中西部地區也積極參與到試點申報中,將供應鏈視作新的發展點。

国际管理大咖齐聚青岛 共话供应链管理和服务创新

李效良教授

李效良教授在會上分享了他關於“全攻全守供應鏈”的最新研究觀點。他認為如同一支足球隊,現代供應鏈必須同時具備防守與進攻的能力,其中防守是指傳統供應鏈管理中強調的降本增效,進攻是指供應鏈管理新思維中看重的通過產品和服務組合創造價值。李教授強調供應鏈管理是整個業務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今的企業需要充分理解變化的貿易制度和倡議,以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並且要能以“柔性、適應性、一致性(3A)”的方式將數字化技術嵌入供應鏈運作。某國際供應鏈組織的一項針對全球首席供應鏈官的調查表明大數據分析工具、物聯網和雲計算是供應鏈中排名前三的顛覆性數字化技術,但這些技術的嵌入也意味著相應的挑戰,上述調查同樣表明:缺少整體的路線圖是企業數字化供應鏈轉型道路上的最大障礙,而尋找、僱用和留住供應鏈人才是企業在供應鏈建設過程中面臨的首要人才挑戰。做好了這些,企業才能在立足防守(卓越運營)的同時向進攻(利用數字化技術創造價值和長期收益)突破,實現全攻全守的供應鏈。

陳錄城副總裁進一步講解了海爾智慧供應鏈的創新與實踐。面對包含7大區域、6大品牌、10大研發中心、116家工廠,66個營銷中心的複雜供應鏈,海爾顛覆傳統工業體系,通過“全週期、全流程和全生態”建立大規模定製的創新模式,讓全球用戶需求驅動七大節點,同時整合全球資源創造用戶終身價值。在COSMOPlat工業互聯網平臺上,通過人、機、物的虛實融合,用戶能夠持續參與設計、生產、物流等環節,全流程透明可視、互聯互通,每臺定單都有用戶信息,實現用戶全流程、全生命週期極致體驗。此外,陳總強調了人單合一的三大要素(戰略轉型、組織重構、機制顛覆)與三大工具(二維點陣表與共贏增值表、大共享平臺、創客所有制)的使用,並指出這些創新的管理理念正是智慧供應鏈創新與實踐落地的關鍵。[供媒體選擇,必須有周雲傑、李效良和陳錄城]

在“戰略供應鏈圓桌會議”環節,趙先德教授連同西蒙·雅格布森(高德納)、漢斯·埃姆(英飛凌)、史提芬·梅爾尼克教授(密歇根州立大學)、趙麗娟(香港馮氏集團)與孫延峰(益邦供應鏈)組成專家團隊,共同探討新技術和數字化工具對供應鏈管理的機遇和挑戰、新趨勢下的商業模式創新等運營與供應鏈管理領域的前沿問題。部分具體議題包括專業研究諮詢公司如何幫助企業選擇和應用新技術,企業如何決策在供應鏈的哪些方面做出哪些創新,貿易戰與美國製造業迴流對供應鏈的影響,企業如何在不同的政治、經濟與社會趨勢面前調整供應鏈戰略與供應鏈佈局,如何在動態變化的環境中更新供應鏈等。

李效良教授、趙先德教授和陳錄城副總裁同時也是國際供應鏈與運營管理學會(ASCOM)的國際顧問、名譽主席與副主席。ASCOM是由眾多心繫中國企業供應鏈與運營管理實際問題的全球頂尖學者創立的智庫平臺,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對中國供應鏈管理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及企業實踐產生了重要影響。2017年起,ASCOM進一步向企業開放,旨在整合中外學者的專業知識、研究資源與中國企業的實踐經驗、數據積累,在互聯網思維、數字化技術、大數據應用、人工智能等前沿趨勢的引領下,通過理論研究、實證分析、運籌優化、數據科學等工具方法的協同應用推動中國企業在新趨勢、新問題面前的供應鏈與商業模式創新。

據瞭解,包括本次活動的聯合主辦方海爾集團在內,京東集團、香港馮氏集團等數家知名企業攜手成為ASCOM企業分會的創始單位。學術分會的創始單位則包括中歐-普洛斯供應鏈與服務創新中心、香港中文大學亞洲供應鏈與物流研究所、中國人民大學供應鏈戰略管理中心、華南理工大學供應鏈整合與服務創新研究所、浙江大學供應鏈管理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學中美物流研究院、武漢大學企業優化研究中心、重慶大學旅遊人才發展研究院等。這些創始單位正攜手通過豐富的產學活動與研究成果為數十家會員企業創造價值、提供服務。

14-15日,第12屆運營與供應鏈管理國際會議將轉場至海爾大學,通過主題演講、論文討論、特邀報告等豐富的組織形式,就數字供應鏈、供應鏈金融、大規模定製、智能製造、大數據應用、供應鏈中斷與彈性、物聯網與供應鏈管理、可持續運營及供應鏈管理、供應鏈學習與創新等議題展開學術探討。

記者 王君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