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人專欄丨茶酒二事

編者按:中國人生活中最普通的兩種物品——茶與酒,有太多的相似與不同之處。本文通過對製作工藝、古人詩文影響及古今作用等方面的分析,闡述了兩者之間的“和而不同”。雖只是簡要分析,但全文讀下來酣暢淋漓,並且不難看出作者平日涉獵頗廣。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一次茶與酒的完美邂逅,體驗一番人生不同的兩種境界吧。

七飛羽,媒體記者,現居山東濰坊,痴於古典詩詞,尤好杜甫詩,以收集各種版本杜詩為癖,愛好書畫,崇倪雲林與陳老蓮,2013年開始學習普洱茶,願此心能得畫中煙雲與壺中煙雲氤氳交織供養。

正文如下:

在中國人的生活裡,茶與酒似乎是最為普通的兩物。一杯茶,一盅酒,便已涵蓋了許多情趣,情調和情懷。細細品味,從茶酒二事剛好可以看到中國文人的兩面:靜與動,慧與情,淡然與癲狂,茶思入定與恣意汪洋,兩種完全不同的物質又生髮出兩種不同底色的文化標記,雖說不同,卻又水乳交融,相互滋養。中國品味與中國境界,於此會焉。

茶人專欄丨茶酒二事

茶與酒,當是最為傳統的中國製造。採茶製茶,用糧做酒,二者集合了自然萬物的精華和靈韻:草木亦是有情,其情其感,草木之心,桑稼之靈,再與製作者合之心意,歷經繁瑣工藝,復加時間沉澱與發酵,最終這一道茶湯,一盞清酒,端到我們的桌子上時,有誰能夠知曉這二物的來之不易和高尚珍貴之處呢?

茶酒二事,貌似不同,可其實都是採草木菁華,再加以人力與人慧,最後用時間來積澱那一點香氣,那一點甘醇。這裡說的時間積澱,在茶事所指,乃是除綠茶外,其他種茶的發酵過程,普洱與紅茶尤是如此。而酒事所指,乃是糧食酒釀造工藝結束後的漫長的儲藏階段。用料考究的茶葉與白酒,皆能長期存放,且愈久愈珍貴。如遠年的廣西六堡茶可以入藥,陳年鳳凰單叢茶亦可通經絡暖身心,陳年的老窖,所謂高度白酒,經過儲藏後,已消辛辣之生氣,更覺厚重。

茶人專欄丨茶酒二事

由於二者都經過了時間的銷蝕、撫慰乃至昇華,古時都被視作通神之物,暨可以與神靈溝通的東西,通常作為祭品,擺放在高高的供桌之上。個人以為,所謂通神,還有一解,是飲者與自己心神相交相通的方式。用弗洛依德的語言叫做自我與本我溝通的方式。弗洛伊德認為,本我是人格中最早,也是最原始的部分,是生物性的衝動和慾望的貯存庫。是人出生的心理積澱物。而自我屬於意識範疇。有了這種交流,所以才有茶生定慧,酒縱詩情的中國境界。

說到通神,茶酒兩途便又不同了。酒的作用在於,將人平時的人生狀態和情緒放大,失意得意也好,落寞欣慰也罷,飲酒之後,總是將當下的人生放大給人看,重要的是這當下的人生,在多愁善感情感豐富的文人那裡,是放給自己看的。正面的情緒放大後沒有什麼,無非是豪情罷了,說兩句大話也無傷大雅;負面的情緒一經放大,孤獨啊落魄啊之類湧上心田,有時就成了放蕩不羈,而在古文人那裡,這種負面情緒的放大,總是變成了詩文。越放大詩文作品便越多。所以,古時文人但凡與酒有關的,幾乎沒有人生得意的,遠到索居避世的竹林七賢,再到才情恣意的大詩人李白,貶至海南的蘇軾,及至明代顛沛流離的唐寅唐伯虎和徐渭徐青藤,文人與酒的關係,總有那麼一些淒涼。

茶人專欄丨茶酒二事

而茶的作用在於,將當下人生的情緒縮小給你看。當你的心靜下來,靜到能夠坐下來,煮上一壺水,溫溫茶盞,放上一道鐵觀音,懸壺高沖洗洗茶,最後衝上這麼一碗茶,在這樣的心境下,人一下子就和自己內心深處最冷靜和理智的那個自我對上了話。當前的得意或失意,在這一碗茶麵前,在這平靜心面前,便縮小了很多,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所以說茶禪一味,脫開喝茶的本意,還是有道理的,以茶問心,以茶自省,茶的通神,便是這樣的。

酒的縱情,酒的發散,茶的收斂茶的安靜,這兩者幾乎就是中國文人的兩個側面,或者是中國文人的不同人生際遇下的反映。

茶人專欄丨茶酒二事

有時,茶酒二事,不僅僅是通神之物,還生髮出中國文人的名士之風。對於茶與酒,蘇東坡是這樣寫的,先寫酒:綺席才終,歡意猶濃,酒闌時高興無窮。緊接著又寫茶:鬥嬴一水,功敵千鍾,覺涼生兩腋清風;又想起黃庭堅說茶:唯有一杯春草,解流連佳客;近代的學者聞一多在給學生講課前,總是搖頭晃腦地說一句:痛飲酒,熟讀離騷,方為真名士!一個痛字,真乃名士也。

古人雅集,好曲水流觴,飲酒行令,又好相對而坐,對一杯春草,啜英咀華。而現在的茶與酒,卻成為禮尚往來的載體,抑或喧鬧人群中的點綴。人們已經不在喝酒時談酒,喝茶時品茶了。說到這裡,我不得不說上一句:

大道不行久矣!

注:圖片來自茶語網

自從茶語網刊登《最高稿酬1000元/篇!茶語網面向全國茶友長期徵稿,刊登即付稿酬》的文章後,得到了廣大茶友的熱烈支持,茶語網編輯收到了不少茶友的投稿。

歡迎大家添加微信號(ID:cywcxe2)踴躍投稿,在茶語網平臺上玩得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