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時用雞精好還是味精好?

手機用戶94455150755


別的不說,單從烹飪味道的角度來說,雞精就比味精味道好。


先說味精,其實就是穀氨酸鈉。這東西發現歷程其實還挺神奇,就是一個被工作壓迫得不行的日本科學家池田菊苗,某天回家發現湯特別好喝,這糖裡面其實也沒啥,就是昆布黃瓜湯,聽起來還挺高級的是不?啥是昆布,就是海帶了。海帶黃瓜片湯超級鮮美,啥原因呢?換做一般人就直接歸結於餓了吃飯香了,但是這哥們兒並沒有放過這個細節,就去搞海帶了。搞了很時間之後,終於提取出了一點點鮮味兒的東西,這個東西就是穀氨酸鈉,俗稱味精。


所以最初的味精很貴啊,都是從海帶裡提取的。怎麼辦,得拓展原料啊。穀氨酸也是蛋白質的一個組成部分啊,於是科學家就想到,咱們可以從蛋白裡找啊。就好像是沙裡淘金那樣。於是生產味精的原料變成了麵筋和豆粕。值得驕傲的是,在1925年,吳蘊初將自己的生產工藝公開,並且向歐美申請專利並通過了。但是,沙裡的金子也是有限的,蛋白質裡的穀氨酸也是有限的,成本還是太高了。


後來有人發現,其實微生物發酵也可以產生穀氨酸啊,大米也能變成穀氨酸,好吧,於是就催生了後來的味精產業。從1965年之後,味精的製造就變成了微生物發酵方法了。


味精用了很多年之後,科學家又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有些菜配一起就是好吃,比如絲瓜配毛豆,土豆配牛肉,冬瓜和排骨,總之這些東西混一起會變得更鮮美。最初還以為是僅僅是個心理作用而已,後來發現並不是。這種配搭是有意義。這種現象叫做味覺增益,簡單說就是,穀氨酸和核苷酸配合在一起的時候,鮮上加鮮,一加一大於二了。注意!這就是雞精的原理。


所以呢,雞精就是一個升級版本的調味料,會讓鮮味兒更強,關鍵的核心在這裡。至於說裡面有沒有雞,那就不重要了。


植物人史軍


其實只要用量適當的話,在食品安全的角度來看這兩者都一樣,因為雞精的主要成分就是味精和鹽。

味精是通過微生物發酵技術,由糧食製得的一種調味品,主要的成分就是穀氨酸鈉。味精的神奇之處在於它被水稀釋了3000倍之後,人們仍然能感受到它的鮮味,而食鹽稀釋400多倍、蔗糖稀釋200倍就已經難以嚐到味道了。關於食用味精是不是有害的,我在之前的問題裡已經說過了,就不贅述了。

雞精是在味精的基礎上添加化學調料製成的調味品,雖然所有雞精的包裝上都會畫著至少一隻雞,但是它並不是從雞身上提取出來的,至少因為其中的核苷酸帶有類似雞肉的鮮味,所以才被稱為雞精。作為同樣的化學調料,而且也是在味精的基礎上研發出來的,雞精並不一定就比味精好。

但是核苷酸的代謝產物就是尿酸,所以一些慢性病、心臟病、皮膚病等等疾病的患者是最好不要吃雞精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記得幫我點個關注和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