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中, 秦军的围歼圈为何如此坚固,使40万赵军只能弃械投降

在长平战役的最后时刻,赵括已经看不到希望了。随之他召集军队,总共兵力40多万,多次拼命的想冲出包围圈。只要能冲出一些,也算为赵国留存一点兵力。

长平之战中, 秦军的围歼圈为何如此坚固,使40万赵军只能弃械投降

奈何白起设下的这包围圈,却一反常例,即便是面对战力强悍,并且拼了命的赵军。依然能牢牢把住防线。赵军死活冲不出去,士气大挫,最后只能弃械投降。

长平之战中, 秦军的围歼圈为何如此坚固,使40万赵军只能弃械投降

一:强悍的作战意志。

尽人皆知,秦军的作战意志是非常强悍的,因为军队有明确的赏罚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秦的军队是第一个实行等级制度。军衔制度是从哪里来的?实行商鞅变法,培养制度改革,在军队中实行二十等级制,建立完整的奖惩制度。也就是说,只要你打得好,位置就会在一级级提升,然后得到越来越高的特权和好处。

长平之战中, 秦军的围歼圈为何如此坚固,使40万赵军只能弃械投降

二:完备的部队编成。

部队编成也是十分重要的,打仗讲究的是集体行动,集体配合,然而这方面,秦军已具有领先水平。

秦军部队的编成:由5个士兵组成伍;10伍为一屯,士兵50名; 2屯为一将,士兵100名;5将为一主,士兵500;2主为一大将,士兵1000 名。

长平之战中, 秦军的围歼圈为何如此坚固,使40万赵军只能弃械投降

三:基本的作战原则。

秦军的作战原则很厉害:早在先秦时期,部队作战多采用车步结合,当时一辆车约为八人,如果秦国一次战出动战三千辆车,车兵下来就有2万多,还不包括掩护战车的步兵。

长平之战中, 秦军的围歼圈为何如此坚固,使40万赵军只能弃械投降

四:作战使用的武器

战国时期,秦的军事工业就很发达了。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武器,比如戈和矛什么的,但有一种武器——秦弩。秦国的弓弩在那个时候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是战斗中最致命的武器。据说赵国40万降军就是被秦弩所射杀的。

长平之战中, 秦军的围歼圈为何如此坚固,使40万赵军只能弃械投降

以上四点,就是长平之战中,赵军多次拼命冲锋,却还是冲不破白起包围圈的原因,大家觉得怎么样?有不同的意见和原因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