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陸軍上將劉存厚的消亡

劉存厚(1885-1960),字積之,四川簡州(今簡陽市)人,民國陸軍上將,川軍領導人之一。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步兵科,回國後任職於雲南武備學堂,並加入中國同盟會,參與光復雲南。

1915年參加護國戰爭,任四川護國軍總司令、肇慶軍務院撫軍。1917年後任四川督軍。1923年後任川陝邊防督辦兼四川陸軍檢閱使。1927年後任國民黨政府第二十三軍軍長。1933年在四川參加"圍剿"中國工農紅軍。後長期在原籍寓居。1949年到臺灣,任"總統府"國策顧問。著有《雲南光復記》、《護國川軍戰紀》、《蜀軍志》等。

川軍陸軍上將劉存厚的消亡

1933年5月,劉存厚被任命為第二十三軍軍長。10月,任四川剿共軍第六路總指揮,迎擊中國工農紅軍。同年10月,他遭到紅軍徐向前部大敗,喪失綏定,被蔣介石追究輕棄據點之責,罷免了本兼各職。此後,劉存厚的軍事及政治生涯結束,隱居成都。

川軍陸軍上將劉存厚的消亡

1933年10月16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發起“宣達戰役”。這次戰役是紅軍對盤踞在宣漢、達縣、萬源、城口的國民黨軍閥劉存厚的進攻,徹底摧毀劉存厚的“綏定王國”。在歷時11天的戰鬥中,紅軍解放了宣漢、達縣(綏定)、萬源3座縣城,共殲敵6個團,俘敵4000餘人。單在達縣就繳獲劉存厚多年積存下來的8000支槍、十餘門炮、2部電臺、子彈和炮彈500萬發,以及大洋100多萬元、棉布20萬匹、棉衣2萬多套,還有130多臺(部)完好的可用於兵工廠、紡織廠、被服廠、造幣廠的機器設備,根據地向東擴展了300餘里。川陝省委指示通江縣委將繳獲的物資和設備搬運到通江毛裕鎮地區。方面軍供給部長鄭義齋和方面軍總醫院政治部主任張琴秋動員了根據地5000多人,肩挑背扛、水陸兼程,連續運送了將近一個星期,行程300餘里才將這些物資和機器設備搬運到通江。

 

川軍陸軍上將劉存厚的消亡

 

徐向前元帥在《憶創建川陝革命根據地》中說:“宣達戰役是很有意義的,打四川老牌軍閥劉存厚。……假如我們沒有打宣漢、達縣。或是打了沒有打好,沒有繳獲許多東西補充自己,沒有把敵人的兵工廠搬到根據地來,那麼,打劉湘就勢必遇到更大的困難。打那麼長時間的仗,你沒有手榴彈、步槍、子彈、迫擊炮,光靠大刀、木棍、石頭怎麼行呢?怎麼能打垮優勢裝備的敵人呢?”

  徐向前元帥曾對萬源保衛戰評價:“反劉湘的六路圍攻是我們在四川打得時間最長最艱苦的一個戰役。在紅四方面軍的歷史上,也可以說是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久……戰績最輝煌的一個戰役……在反‘六路圍攻’中最有決定意義的是萬源一帶的決戰防禦。假如萬源失守,我軍就有被壓出川北的危險。敵人拼了死命,我們也拼了死命,這是關係川陝革命根據地生死存亡的一次決戰,不拼命不行啊!”

川軍陸軍上將劉存厚的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