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城朝鳳南路東邊巴山體育場的前世今生

《達州市體育志》等記載,巴山體育場早年名叫北門大操壩、大操場,1919年,靖國軍顏德基部駐達縣警備司令王維舟徵得知府尹耀光同意,在大鑼壩徵地80多畝平為操場。1920年江防軍餘際唐部攆走靖國軍後繼續平整。1924年劉存厚任川陝邊防督辦,將大鑼壩平為初具規模的北門大操場。新中國成立後,解放軍61軍183師駐防達縣,1950年5月,部隊以兩個團的兵力,對北門操場進行了平整擴建,成為部隊練兵場地,群眾也在場地內鍛練。1951年抗美授朝,183師調走,部隊將場地移交達縣地委,地委交達縣使用。達縣人民政府於1952年在南面修建主席臺,並在左右修建五級看臺。1958年,在大操場東西北三週,由工業、農業、商業3個局在邊緣修建工、農、商3個展覽館,並由專區體委在主席臺後面的西南角修建草蓋的簡易體操房,作為業餘體校訓練之用。1968年鐵道兵7師修理營進駐大操場,場內停滿機械和帳篷。趙發容記得,這裡每個禮拜六晚上都要放電影,她都要跑去看。1974年襄渝鐵路通車,鐵道兵7師調走,地委將大操壩交地區體委管理。地區體委作了簡易修復,供業餘體校訓練之用。1979年,省體委和地委領導面議各出20萬元,於1982年建成可容觀眾3萬人的鋼筋水泥結構的體育場。當年夏天,張愛萍將軍返鄉,題寫“巴山體育場”。巴山體育場代替了達縣地區體育場。巴山體育場屬全國甲級體育場,除承辦國家、省上的許多體育比賽外,地、市、縣的體育運動隊也在這裡訓練。2002年10月拆巴山體育場修建了中心廣場。

20世紀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達城開展了大規模的人防工程建設。在大操壩下修建了防空洞。1978年,達縣市人防辦利用大操壩人防工程開設地下旅館、地下餐廳、地下電影院等。1980年6月,峨眉電影製片廠在大操壩地下影劇院、人民公園、地下商場拍攝《巴蜀洞天》電影部分鏡頭。1986年至1988年,地人防辦和達縣市人防辦將大操壩公共人防工程進行裝修,內設舞廳、酒吧、茶坐、旅館、錄相放映室、鏡子迷宮、餐廳、咖啡廳等,成為達城最大的平戰結合工程。2006年,地下防空場地建成中心廣場美時尚地下商場,面積達1.8萬平方米,有420多戶商家,主要經營服裝、鞋類、箱包、童裝、飲食、美容和美甲等。(鄭景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