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成都街巷的2處民國公館,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在成都,民國時期留下的公館成了那個時代刻在成都的記憶。我們一起追尋這些記憶去看看吧。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新中國成立之前,四川一直處於一種割據、混雜的階段。軍閥大肆搶佔地盤,民營企業家想盡辦法幫助國家走出貧困,革命家在小茶館、小飯店密謀如何改變國家命運。

他們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在四川的省會成都聚集。因此,成都興建了大大小小數十個私人公館,及相關單位的辦公地點。在本是青瓦灰牆的川西民居里多了很多中西合璧的大宅院。

現在走在寬窄巷子還能看到這家有名川菜館子“公館菜”宅院,那是民國初年修建的,以及太古裡的馬家居士禪院。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寬窄巷子公館菜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太古裡馬家居士禪院

成都的大多數公館宅院都在近百年的城市發展中被拆毀,並在原址上修了新的樓房,那些有單位認領的宅子自然是翻新修復保留了下來,比如四川當代油畫院的辦公用地原來是成都地頭蛇徐子昌的舊宅,著名畫家張大千的住宅也被划進了金牛賓館裡,成了裡面的一處風景。

那些被毀的宅子,剩下殘破的圍牆和門樓,看上去十分心疼,而翻新重修的,又失去了歷經滄桑的時代感,有些可惜。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徐子昌故居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張大千故居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薛公館

在成都街頭探尋了3天,終於在一些市井街巷裡發現了令人滿意的民國公館“遺蹟”,它們都是中西合璧的風格,建築本身就是一段民國故事。

成都近代著名企業家康季鴻公館

康季鴻公館現在是一傢俬人營業的咖啡館。在錦江區的通盈街699號,我們找到了這家咖啡館。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康季鴻是四川安嶽人,曾經在北京大學讀書,後來去英國倫敦大學和美國加利福利亞大學留學。上個世紀30年代,他帶著實業救國的夢想回到成都,在現在沙河這片區域建造了一座私營農場,經營花果、養殖、烘烤和磚瓦等業務。在這個農場裡,曾經生產出了成都歷史上第一批食品罐頭,還帶動了周邊區域發展出成都第一片輕工業區。

當時農場裡修了兩棟洋樓,一棟是給家人居住用的,另一棟主要用來工作和會客,承擔了社交的作用。如今保留下來的這棟,是工作和會客的那棟。

我們來到公館所在的通盈街上,這裡早已經不是上世紀的成都郊外了,現代化居民區已經在這裡紮了根。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康季鴻公館就藏在路邊的一扇大鐵門裡,門外掛著莊園咖啡的牌子。走進鐵門後,步行百米,就看到了這棟中西合璧的洋樓。它大約佔了400平方米,整體是青磚黛瓦的川西風格,但結構佈局上又是西洋別墅的樣子。

咖啡館外有露天坐席和陽傘。大片的落地玻璃,讓咖啡館裡的愜意也一覽無餘。再走近一點,中式的窗框、屏風也能看得清楚。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康季鴻先生和那個時期所有留洋回國的人一樣,雖然接受了西洋文化,但仍保留了中國文化的根,從他對房子的細節處理就能看得出來。房子的簷頭各雕了一隻吉獸。正房右側那間會客廳也特意修成六邊形,寓意六六大順、六畜興旺。

不過,這棟房子也融入了很多西方細節,比如會客廳裡的西洋壁爐、大廳裡的幾何圖形地板。聽店裡老闆聊起這棟房子還得知,以前這裡的窗戶玻璃是彩色的,就像西方教堂裡的那種玻璃,傢俱和陳設也都是西式的。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著牆上的老照片,就能想象到,新中國成立前夕,康先生和民營企業家們西裝革履地在會客廳議論時政,鼓勵生產,帶動成都的民族實業發展,為戰後的國家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援。

看著窗外的草地和法國梧桐,曾想這裡飼養過家畜,種植過花果,從罐頭加工廠變成了都市人休閒娛樂的地方。時代在變,幸好這座房子沒變,留下了證明那個時代的印記。

四川護國軍總司令劉存厚公館

劉存厚公館原來是清朝末年德國駐成都領事館,現在它是一處空置的公館,在西珠市街,由一位老人看管。去的時候,跟這位老爺爺好好解釋一下,他就會放你進去。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劉存厚,是一位一言難盡的軍人。清朝末年出生在四川的一個鹽商家庭,日本留學後,回國獲得陸軍科舉人稱號,從此步入戎馬生涯。他的一生都糾纏在“軍閥”和“內戰”裡,先後擔任了四川護國軍總司令,川陝邊防督辦,國民黨軍長,最後失去了在大陸的軍權,逃到臺灣擔任“總統府”國策顧問。他在帶兵期間,把自己的經歷寫成《雲南光復記》《護國川軍戰紀》《蜀軍志》等書,對於帶兵打仗有一定的總結。但他的為人可不敢恭維,在四川期間,人們送他一個外號“劉厚臉”。最典型的一個事例是1924年的時候,他擔任川陝邊防督辦期間,對轄區內的3個縣城,一口氣把稅款預徵到了2050年,弄得當時民不聊生。

也可能是因為手上沾了太多人民的“鮮血”,他一生信佛,希望佛祖庇佑。所以在挑選住宅的時候,特意挑了離文殊院近的住宅,方便禮佛進香。

這套劉存厚公館雖然冠著劉存厚的名字,但不是劉存厚修建的。在他之前,這裡曾是德國駐成都領事署的辦公地點。因為辛亥革命爆發,清政府被推翻,德國駐成都領事沒有真正任命,但那時已經到成都的德國領事弗瑞茲·魏司和他夫人因為喜愛成都的風情,所以選擇留在了這裡,住了3年時間,期間拍了很多成都山水人文的老照片,後來都收錄在《巴蜀老照片》裡。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這是關於這棟老公館的一段佳話。百年後,魏司的孫女帶著這些老照片來到成都尋找外公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因而這些照片流傳開來,也讓當時的人們看到了百年之前的成都模樣。

西珠市街是一條“陰陽街”。街道的左側已經完全翻新重建,毫無時代殘留的痕跡,與文殊坊文化旅遊區無縫對接,但右側卻還是一長排的二層舊木房子,青瓦白牆,掛著小孩的換洗衣服。

就是在這半邊不怎麼起眼的老街上,藏著這棟頗有格調的老公館。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公館的大門雖然已經有些殘破,但是大門兩邊立柱上凸出來的裝飾磚,以及門樑上的一抹亮黃色還是顯示出這裡的不凡。

站在鐵門外,就能清楚地看到公館的主樓,青灰色的牆面上有一扇門,一樓和二樓形成兩個三角形堆疊的屋頂,屋頂兩端的房簷是圓潤的弧形,中間塗成黃色,與大門房樑上的黃色互相呼應,在灰瓦的房頂上顯得十分醒目。主樓右側是一長排伸向裡院的走廊,走廊的柱子上貼著和大門口一樣的凸型立體裝飾磚,又是一處強勢的呼應。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光是看了公館一眼,就能感受到整棟樓在結構上的對稱,就連細節處理上也都處處呼應,很有德國人嚴謹、自律的風格。恍然一想,這曾是德國領事館,作為國家機構,這樣的建築風格也自有道理。

但如果僅僅只在門口看一眼公館,不進到院子看全貌的話,很可能會被它欺騙,因為它的外表就是一棟精緻小巧的二層小樓,但其實在它身後還有大約有50米的縱深,只要換個角度看這棟樓,絕對稱得上莊嚴肅穆。

藏在成都街巷的2处民国公馆,那些你不知道的事!

這棟樓是成都僅存的清末民初的外國領事館了,要是早個十幾年來成都的話,還能有幸住在裡面。因為在2003-2007年的4年時間裡,這裡曾是一家青年旅社,“觀華旅社”,是一對新加坡、日本籍的夫婦經營的,兩人也是因為愛上了成都的風情,所以留下來,經營了這間旅社,接待了不少來成都旅遊的外國遊客,也把他們看到的成都介紹給了更多的國外友人。現在公館裡的走廊上,還能看到夫婦倆留下來的成都旅遊小貼士。

這棟公館經歷了一個世紀的變遷,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若不是因為刻意尋找,應該很難發現它。現在,這棟公館被保護起來,已經列入了老建築修復的計劃裡,周圍的居民都提議讓“觀華旅社”重新回到這裡,繼續更多遊客與成都的故事。

成都是一座很有魅力的城市,待的越久,越對她著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