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古蜀文明發祥地,中國十大古都之一。據《華陽新志》稱成都古城牆“樓觀壯麗,城廓完固”,“冠於西南”,“不亞於京師”。那麼,成都歷史上何時有城牆的呢?

成都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0年)築城,至公元1949年,歷時2059年。康熙年間,由四川巡撫在明城廢墟上重新修建了清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又花費巨資重修,所建城牆周圍長二十二里八分,上有垛口及箭孔8122個,八角樓4個,炮樓4個,城牆高5丈。城牆四周分別建有4個門,門外建有方形甕城,並遍種芙蓉,間植桃柳。是成都歷史上城牆發展的鼎盛時期。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地方誌記載,這些成都之古牆與城門,歷經滄桑變遷,早已門面’不知何處去,芙蓉依舊笑春風”了。

有人戲稱:載譽幾千年的成都而今只剩下一段牆(北較場的老城牆),一間房(杜甫草堂),一座廟(武侯祠),一堆墳(王建墓),一口井(薛濤井)。

成都批判一文說:西安之所以可以堂而皇之地稱自己為古城,因為它有兵馬俑和古城牆作為見證。成都憑什麼說自己也古老?城牆挖掉了,皇城炸掉了,城內的河道填平了,古橋拆光了,池塘沒有了,水也廢棄了,幸虧還有幾件出土文物放在博物館裡,但要賣那麼貴的門票也少有人參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現存的老城牆已經不多了,雖然都是些磚瓦所砌,但每一片、每一塊都留下了歲月的傷痕,他不僅見證了成都這座城的滄桑變幻,更見證了成都人的堅韌偉岸……自先秦張儀“規劃芙蓉城”以來,成都老城牆經歷了2300多年的風霜雪雨。秦漢旌旗,魏晉鼙鼓,唐宋煙雲,明清劍戟,伴隨著岷江積雪,玉壘浮雲,錦江濤聲,古堰長風……隨著時代的變遷,老城牆抵禦強敵、保衛家園的功能逐漸退化,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和人們的視線。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城牆陸續拆除是民國以後,1912年首先拆除了少城的北段城垣,繼拆南段城垣。為交通方便計,1913年於西較場側增闢通惠門,民間稱新西門。1914年又於東較場側增闢武成門,習稱新東門。1921年拆除了西御街口的少城城垣。1933年又拆毀了大城的甕城,闢為街道。1935年拆毀了少城的最後一段城垣(從人民公園至小南街)。1939年於城南中、下蓮池之間增闢復興門,習稱新南門。抗戰期間,為防日軍空襲,便於市民疏散,又在各交通要道處拆除部分城牆。有些地方城牆垮塌,人們走出了通道,稱之為“垮城牆”。還有些有權有勢的人家將城牆拆回建造私宅,以至城牆垛口和城頂面磚幾乎掃地以盡。牆外包砌之磚亦多被拆剝。到1949年,成都的城牆很多已成搖搖欲墜的黃土堆。而皇城在1911年做了殺末代川督趙爾豐的“刑場”,還遷入過中學、大學。也成為1917年軍閥劉存厚、戴 、1932年劉文輝、田頌堯在成都進行巷戰的中心,成都人稱為“打皇城”。戰後的皇城殘垣斷瓦,滿目荒涼。解放前,皇城已成為平民窟和拐賣人口的“人市”,三教九流充塞其間。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建國後,各級領導和民眾乘車觀覽成都市容,明確表示,成都城牆妨礙交通,影響市容。並提出,拆牆是先進,不拆是落後。這樣成都就只剩下北較場成都軍區一段500餘米長的殘牆。60年後由於某些原因決定拆除皇城。在其原址上修建了展覽館。從此,成都城牆的印記只能停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001【五丁橋邊最完整的老城牆】

這段位於五丁橋南、北教場西北的老城牆,長約百米,雖然相對比較完整壯觀,但實際上是在原來的舊址上利用收集到的一些老城牆磚重新修復的。據說這是成都僅存的可供參觀的老城牆,可是看著她被立交橋、加油站、高樓林立的小區、消防隊包圍著,像個剛進門的醜媳婦被眾人晾在一邊,就這樣一直站著,僵硬著身軀,僵硬著表情…… 不知道何去何從。

而城牆邊的介紹文字更加吸引我:“成都修建城牆始於戰國晚期,幾經興廢,近代的城牆建於清初,拆毀於1958年,現存殘牆9段。”剩下的殘牆在哪裡,都是什麼樣子?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002【錦裡西路北的清代老城牆】

踏著落滿枯葉的臺階,爬上了破敗的城牆,倚牆而建的街邊樓房已經高出城牆一大截,城牆上也零星蓋著幾間簡易房,估計很久沒有住人了,草叢間有塊上世紀90年代立的石碑,赫然寫著:“成都市文物保護單位-成都古城牆”。離開時重新走到錦裡西路上,原來這段城牆完全被街邊的“青羊區草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擋住了。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003【青蓮上街的東門城牆遺址】

一段殘垣斷壁隱沒在路邊的一小片樹林裡,牆體由大塊的青磚砌成,牆體中間部分還有用紅砂石砌成的城垛。路口的竹林下立著一塊“成都東門城牆遺址”的石碑,隱隱約約能看到這是2007年錦江區人民政府樹立的,題碑還是流沙河書寫的。“城牆遺址南端右拐連接南門城牆,明初築城明末殘破清初修繕復原,前人勞作逾六百年後人當存敬意。”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004【武成大街小區內的水東門城牆遺址】

厚重的青磚城牆在被陽光照耀得有些刺眼的乳白色高樓掩映下,像個滄桑的老者沉穩地坐在那裡,不喜不悲,靜靜地看著幾百年來周邊的變遷,所有發生在“他”身邊的事情,無論是昌運盛世還是槍林彈雨,無論是狀元花燭還是市井糾紛,都是小事吧!

想著這裡的業主可以帶著孩子到城牆上散散步,講講成都的歷史,這是多麼美妙的感覺啊。正所謂“大隱於市”。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005【 猛追灣旁華星路上的錦江華庭小區門口也剩下一小段城牆】

走過畫滿塗鴉的城牆,邁上水泥臺階,城牆上已經鋪上了小路,儼然一個小型的牆上公園,棕櫚樹下還有一個已經關門的小茶社,門口擺著兩張落滿灰塵的藤椅。這裡已經成了野貓的天堂,不知從哪裡就會竄出一隻來,似乎在抗議我們干擾了它們的寧靜。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006【東校場路軍隊幹休所邊的城牆遺址】

錦江華庭旁邊有一段幾十米的城牆,上面聳立著幾座方盒子樓房。問了幾個人才知道這個院牆是軍隊大院的。一位熱心的大姐告訴我,穿過錦江華庭小區,從後門出去“倒左走”,看到一個門上五角星的軍隊大門,不要跟門衛打招呼徑直往裡走,能找到這段城牆。說完,大聲地呼喊著小區門衛,讓我們進去。聽著她“助人為樂”後爽朗的笑聲,感受著她的滿足感,這樣的成都人,這樣的成都,我喜歡!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007【中銅仁路魁星樓街邊的西城牆遺址】

一日中午,帶朋友從寬窄巷子溜達出來走到魁星樓街裡找家成都美食。意外地發現這段老城牆,興奮之情難以言表,遂扔下朋友圍著這段殘破的城牆轉了一圈又一圈。朋友很是不解,這有啥好看的!呵呵,如果你愛上了成都,知道了這些城牆歷經的磨難,怎麼能不珍惜呢?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和西安、北京一樣,都曾經有著完整而壯觀的城牆,在歷史的洪流中不斷遭到破壞,而成都的城牆終於被夷為平地。今天只有一小段一小段的城牆還在,大多數還是用殘磚廢土重修的,這算是對歷史的一種的懷念吧,那“城牆上花開四十里的景象”只能化作想象了。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人春日愛登城牆,發思古之情幽。從城牆上放眼望去,滿眼的青磚瓦房、四合院、吊腳樓,鋪石板的老街上小販的吆喝聲此起彼伏,古剎鐘聲傳來,成都城平添一種古老的遺韻。008【勤勞勇敢的成都人修了一座長城】

古城牆一直到現在還有殘垣斷壁,不過恢復和還原的可能性基本沒有。不過,勤勞勇敢的成都人在龍泉驛區修建了一座金龍長城,同樣可以滿足成都人對登城的嗜好。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金龍長城因坐落於成都市龍泉驛區金龍鎮而得名,2004年因金龍鎮劃歸成都市龍泉驛區洛帶鎮 ,故又名為洛帶長城。它位於金龍湖風景區,2001年開始修建,2002年建成,長1680米,高4米,寬3米,設有5個烽火臺。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這座現代的長城是鎮政府經過了兩年的策劃才動工的。據悉,當年修好了金龍水庫後,鎮政府想以水庫為基礎,在客家龍文化上做點文章。後來有人提出了封閉式管理,即在金龍湖周圍修一道圍牆,但後來又想,如果既能起到封閉作用又能供老百姓爬山健身,不是就能一舉兩得了嗎?最後就將圍牆修成了半封閉式的“長城”。這蜿蜒在龍泉山脊上的長城,也充分體現了龍文化。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成都歷史文化名城只剩“五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