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軍閥連年打仗,錢從哪來?

年紀稍大一點的朋友都會記得一出現代京劇中的臺詞:

"請問,現在是哪一年?

"民國17年。

"可是,你們的田賦錢糧、苛捐雜稅已經收到民國37年了。"

民國17年怎麼會收取民國37年的稅?早收了二十年?這是不是太誇張了?

NO!NO!NO!

這絲毫不是誇張,實際上民國時期的稅收,比這更甚。


民國軍閥連年打仗,錢從哪來?

這叫什麼?這叫預徵。也就是說徵了一年的捐呀稅呀什麼的不夠花的,就把後一年的提前徵收了。如果還不夠花的,就把後兩年的、後三年的也提前徵收。那明年、後年就不徵了嗎?想的美!明年照徵不誤,因為後兩三年的稅今年已經徵了,怎麼辦呢?好辦,那就提前徵收後四年、後五年的,以此類推,直到提前徵收後四十年、後五十年的。


京劇《杜鵑山》中,說民國17年卻徵到了民國37年的稅捐,實在是客氣了。來看看舊中國出版的有關資料上統計的民國23年(1934年)四川幾個地區預徵的稅捐到了哪一年。

南充:徵到民國54年(1965年)。徵收機關:20軍;

資中:徵到民國60年(1971年)。徵收機關:21軍;

鍵為:徵到民國64年(1975年)。徵收機關:21軍;

越巂:徵到民國74年(1985年)。徵收機關:24軍;

灌縣:徵到民國80年(1991年)。徵收機關:28軍;

彭縣:徵到民國69年(1980年)。徵收機關:28軍;

新繁:徵到民國80年(1991年)。徵收機關:28軍;

成都:徵到民國74年(1985年)。徵收機關:29軍;

安縣:徵到民國72年(1983年)。徵收機關:29軍。

(數據太長,不一一羅列了,有興趣的可參考《四川內戰詳記》《二十年來之川閥戰爭》《四川軍閥史料》《四川軍閥史》等)


這是最嚴重的嗎?不是,在川軍劉存厚的防區,1930年代的稅捐已經徵到了21世紀。

民國軍閥連年打仗,錢從哪來?


為什麼要徵這麼多的錢?軍閥們要養兵,要打仗的呀,槍呀炮呀軍裝呀什麼的不花錢嗎?自從進入民國以後,四川境內年年打仗,就從沒消停過。

看看《四川防區時代財政稅收》中關於民國時期四川軍閥混戰時軍費開支的統計:

民國元年(1912年):610萬元;

民國6年(1917年):783萬元;

民國7年(1918年):1050萬元;

民國8年(1919年):1434萬元;

民國14年(1925年):2651萬元;

民國15年(1926年):3880萬元;

民國23年(1934年):9000萬元。

看到沒有,二十餘年間,軍費開支增長了15倍之多!

民國軍閥連年打仗,錢從哪來?

四川軍閥混戰時期,是防區制,各防區差不多就是一個獨立王國,可以自行任免縣長、稅務局長、財政局長等。誰來任免呢?誰的槍桿子硬誰來任免。軍費開支很龐大嗎?來看看劉湘的21軍防區內的軍費佔財政總支出的比例:

民國17年(1928年):軍費支出12694758元,佔財政總支出的79.09%;

民國18年(1929年):軍費支出16901681元,佔財政總支出的73.77%;

民國19年(1930年):軍費支出22261436元,佔財政總支出的73.46%;

民國20年(1931年):軍費支出26580174元,佔財政總支出的75.20%;

民國21年(1932年):軍費支出34231718元,佔財政總支出的67.81%;

民國22年(1933年):軍費支出45927038元,佔財政總支出的72.33%。

這是四川的情況,其他省的情況又怎樣呢?半斤八兩,有的更甚,比如山東軍閥張宗昌,從1925年到1928年,他的軍費支出佔了全省財政總支出的差不多90%,甚至更多。

收了這麼多的稅呀捐呀的,也不全用來養兵,也用來供太太小姐公子哥們尋歡作樂。你看北方的張宗昌,人家有數不清的姨太太,每個姨太太都有一座公館,有一輛小轎車。你再看南方的劉文輝,你看人家劉氏莊園是何等的奢侈。可在這奢侈的背後,那些流著哈喇子為民國謳歌的作家們是否知道,當年的山東也好,四川也好,又有多少人因為交不起捐稅而被毒打致死?又有多少人家因為交了捐稅吃不飽飯而被活活餓死?

這樣的事兒距今天並不遙遠,它就發生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就發生在如今人們熱追的《情深深雨濛濛》《金粉世家》《橘子紅了》等劇中表現的那個歷史時期——民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