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軍閥“退休”後的生活:小軍閥肚滿腸肥,大軍閥反而窮困潦倒

北洋大時代番外篇(三):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

在北洋史上,廟堂是一張珠簾。大人物、小角色是珠子,大事件、小故事是串線。情義二字,是那些珠子的精氣神,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兩不相欠,那個波瀾詭譎的時代,軍閥梟雄或在戰場上轟轟烈烈去死,或在廟堂上勾心鬥角機關算盡,求名求利求仁求義,各有所求。

軍閥“退休”後的生活:小軍閥肚滿腸肥,大軍閥反而窮困潦倒

就像大軍閥喜好攀文附雅,自然講究一個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但是,小軍閥不能脫離“軍不稱尊,何以成閥”的俗套,吃相則顯得不夠體面。小軍閥肚滿腸肥的形象也不是空懸來風,這些二流的草頭王,大多在刮地皮中賺得盆滿缽滿,就像有名無實、駐節蘇魯邊區的“長江巡閱使”張勳。這位辮帥在軍閥紛爭中多是扮演被當槍使的角色象,卻仍能攢下豐厚的家底。

軍閥“退休”後的生活:小軍閥肚滿腸肥,大軍閥反而窮困潦倒

民國七年三月,丁巳醜劇之後已如過街老鼠般的張勳,終於被北洋中樞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為由特赦,開始寓居天津。曾經上躥下跳的辮帥,雖說此時已徹底退休,但是殷實的家底仍讓其風光無限。津門德租界的張公館,府邸裡的傭人過百,木匠、花匠、司機、僕人、丫環、裁縫、廚子等不勝枚舉,門口還有英租界工部局派來的守衛站崗。每逢正月十五燈節,張府院內就搭起焰火架子,呼朋喚友來觀賞。一次遜清小皇帝溥儀來張家看焰火,張勳更是率妻妾兒女傭人,浩浩蕩蕩百餘人列隊跪於院中“迎駕”。

軍閥“退休”後的生活:小軍閥肚滿腸肥,大軍閥反而窮困潦倒

但是像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身為堂堂北洋中樞閣臣之首,一度還問鼎頭把交椅,但是這位“段芝老”在告別廟堂之後的家境實在一般,他在銀行裡也沒什麼存款,段家的日常生活用品,也都是從鋪子裡一針一線買來的,與平民小戶無二。有時週轉不開,也會寫張白條,去金城銀行或大陸銀行拆兌個百塊錢的。這些欠賬,段祺瑞都會記著,手頭寬裕點就會去還錢,哪家銀行想趁機送人情“賴賬”連門都沒有,而對日軍的借款則是有借無還,這就是大軍閥特有的匪氣與原則。

軍閥“退休”後的生活:小軍閥肚滿腸肥,大軍閥反而窮困潦倒

抗戰爆發後,段祺瑞毅然摒棄前嫌,應邀請南下,已是南方廟堂掌舵人的蔣志清率領當日在寧所有將官於浦口碼頭迎候。南方當局給段開出的生活費用,是每月2萬大洋,段嫌多不收,蔣直接言明:“老師若不需此數,可分贈舊日袍澤,聽說他們生活也很艱難。”段遂收下,自己留用幾千塊,剩下的分送北洋舊部,每人千元。段祺瑞移居上海後的公館,更是門庭冷落,枯葉鋪地而無人掃的寂寥。其實段祺瑞也曾收禮,他曾收過北洋軍閥老頭子贈送的宅院,但是被房主拿著契約索回,一直租房住,他還曾收過東北王張作霖的兩尾江魚,收過西北王馮玉祥的半個南瓜。當然,北洋軍閥“退休”之後的生活,最顯得窮困潦倒的,要屬直係軍閥的扛纛人吳佩孚,以至於到了要為人代寫字畫補貼家用的地步。

軍閥“退休”後的生活:小軍閥肚滿腸肥,大軍閥反而窮困潦倒

這位玉帥聲威最盛之時,是號令群雄的“十四省聯帥”,兩度東山再起,打得北洋軍閥旁系奉系軍閥不敢入關,打得南軍止步湘南,是嫡系舊北洋軍閥續命“全村的希望”。但是六旬以後寓居北平,起初還有奉系軍閥少帥月供4000元為生活費。少帥去職之後,改由北平軍分會按月照撥,劃撥於充餉之中,但是軍餉“例須”實發七成。

軍閥“退休”後的生活:小軍閥肚滿腸肥,大軍閥反而窮困潦倒

所以接濟到這位儒將手中的實際收入僅為2800元,由於隨員眾多,自然有入不敷出之虞。遂有人請求時任軍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予以增加,何思前想後,給出一個“此公情況吾亦知之。然例不可違。歲時伏臘,當以軍分會名義酌予補助,以符原數”的說法,對於這般遭遇,吳佩孚也曾在為求字者書一對聯中自嘲:“回首可憐歌舞地,如今不似洛陽時。”

  • 參考資料:《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北洋派起源及其崩潰》、《軍閥“退休”後的經濟生活》
  • 版權所有:林苑浮生工作室;求真、慎識、體溫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