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官僚、軍閥——元代第一官商泉州蒲氏家族

元朝商人地位高,更有豪商憑財富而入仕途,他們走的可不是後世那種“捐功名”路線,不是搞虛銜充門面,而是實打實的權柄在握,威震一方。這其中,以商為本,治世為官,亂世為軍閥的,首推泉州蒲氏。

豪商、官僚、軍閥——元代第一官商泉州蒲氏家族

1

蒲氏家族是移民後裔,一般認為他們來自阿拉伯,因為史料記載其祖先為“西域人”。1915年日本文學博士桑原騭藏在《提舉市舶西域人蒲壽庚之事蹟》中,考證這個“西域人”是指阿拉伯人。此說遂成史學界的定案與常識。不過也有學者認為蒲氏是“南番人”,證據是東南亞穆斯林來中國出使貿易時,大多以“蒲”為姓氏。因此蒲氏家族可能是今天越南南部的占城人。

可以肯定的是,蒲氏家族是穆斯林,來中國定居前,是在占城生活。北宋時,蒲氏家族遷居廣州,但混得不好,“家資益落”。南宋嘉定(1208-1224年)初,蒲氏再遷泉州,終於時來運轉。掌門人蒲開宗通過外銷泉州土特產和運入各種香料獲得大利,被南宋朝廷賜予“承節郎”官銜。同時,他又通過捐資修橋建祠獲得當地百姓的好感,融入當地。

泉州地面狹小,而人口繁盛,居民大部分都要靠海商維持生計。因此有著巨大財力的海商家族在地方上有著巨大發言權,影響力猶在官員之上。蒲氏與各海商家族通婚聯姻,尤其與泉州巨賈佛蓮結成姻親,遂成為足以領袖泉州海商的家族。

南宋末年,東南常有海寇作亂,甚是猖獗。官府的正規水軍左翼軍無法抵擋,而時任蒲氏掌門、蒲開宗次子蒲壽庚則組建私人武裝,協助官府擊退海寇,保地方平安。因為這個功勞,南宋鹹淳十年(1274年),蒲壽庚被任命為泉州提舉市舶使,正式成為官方掌管海外貿易的官員。

至此,蒲氏有財、有勢、有私人武裝,又有官方職務。可以說,當時執掌泉州的,已不是南宋官府,而是蒲氏家族了。

豪商、官僚、軍閥——元代第一官商泉州蒲氏家族

宋元時期泉州海外交通圖

2

就在蒲氏家族蒸蒸日上之際,南宋朝廷卻已經風雨飄搖。1276年,元朝南下,臨安的宋恭帝投降。陳宜中、陸秀夫、張世傑等抵抗派大臣,於是年六月在福州擁立恭帝之弟益王趙昰為帝,是為端宗,改元景炎,建立了南宋流亡政府。為了籠絡蒲氏家族,流亡政府授予蒲壽庚福建廣東招撫使、總海舶之職。

而早已知道蒲氏家族在泉州擁有巨大勢力的元廷也採取了行動,元軍統帥伯顏在1276年二月便派使者到泉州招降蒲壽庚。

豪商、官僚、軍閥——元代第一官商泉州蒲氏家族

宋廷對蒲壽庚有知遇之恩,但是,此時南宋大勢已去,元軍所到之處,雖然也有守節之臣,但大部分宋臣都是望風而降。宋太皇太后謝道清曾經痛心疾首地感嘆“我國家三百年,待士大夫不薄。”指斥投降官員“避難偷生,尚何人為?”這話可算是當時的真實寫照。

既然飽讀詩書,久食國祿的人都可降,只要元廷保護海外貿易,蒲氏家族又為何不降?

於是,蒲壽庚準備降元。可有個問題卻讓他很猶豫:南宋在泉州設有南外宗正司,此時趙家宗室在泉州者有數千人。他們是地方一大勢力,且絕不願意降元。

正猶豫間,1276年十一月,南宋流亡政府的船隊來到了泉州。蒲壽庚前往謁見,並請端宗駐蹕泉州。也許是蒲壽庚決定降元的消息有所透露,宋端宗身邊的大將張世傑堅決認為不可。

如果事情到此為止,也許蒲壽庚和南宋朝廷還能“好合好散”。然而不久,因為流亡政府的人員太多,舟船嚴重不足,張世傑下令掠取蒲壽庚的商船四百艘,並沒收船上的金銀財物。同時,泉州城內的宗室則聚集了千人的武裝,打算裡應外合,協助張世傑控制泉州。

蒲壽庚像

被搶船還只是錢財損失,若是泉州被張世傑控制,則有性命之憂。蒲壽庚於是大施辣手,屠殺趙宋宗室,宣佈降元。

此事使蒲壽庚飽受諸多士大夫口誅筆伐,其實,他為了自保而殺人,只需要誅殺為首者即可,而他假裝設宴,誘來宗室成員,盡數殺之。之所以演變成了大屠殺,是因為泉州宋宗室長久以來一直都與海商集團有矛盾。據朱熹《朱文公文集》載,宗室經常欺壓掠奪商人,有此宿怨,海商武裝趁機報私仇也就不奇怪了。

而其屠殺人數,也有“數萬人”、“三千餘人”、“五千餘人”以及“千餘人”等說法。泉州趙氏宗室的人數在南宋紹定年間(1228年-1233年)是2314人,而且這二千三百餘人中,在泉州城中居住的只有1427人,因此,“千餘人”之說比較合理。

豪商、官僚、軍閥——元代第一官商泉州蒲氏家族

3

蒲壽庚降元后,立即被授予“昭勇大將軍”,併兼管“福建廣東市舶事”。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廷在泉州設立行宣慰司兼領行徵南元帥府事,蒲壽庚被授以“閩廣大都督兵馬招討使”、“並參知政事行江西省事”。至元十五年(1278年)三月,福建設行省,省治福州,蒲壽庚任行省參知政事,之後,蒲壽庚又先後任福建行省左丞、行省平章政事。

雖然蒲壽庚殺宋宗室降元被人詬病,但泉州也因為他在改朝換代間得以平穩過渡,繁榮沒有受到影響。加之蒲氏家族在海外諸國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南海蠻夷諸國莫不畏服”,因此可以迅速將因戰亂而避走的外國商人招徠回來。泉州港的海外貿易在原來的基礎上得到空前發展,成為梯航萬國的東南巨鎮,世界上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

有元一代,蒲氏家族“顯貴冠天下”,蒲壽庚的兒子們都身居高位。尤其是長子蒲師文,不但官至行省平章,並且代表元廷祭祀媽祖,賜封媽祖為“護國明著天妃”,開創了官方冊封航海女神媽祖的先例。

蒲師文後,其子蒲崇謨於元仁宗皇慶二年(1313年)中進士,仍任平章政事。

蒲氏家族三代皆出“平章”,地位顯赫無比,加之長年經營海舶,操控海上貿易,財勢亦達頂峰。蒲氏的平章府富麗堂皇,規模宏大,僅花園便有一千五百畝,其中的棋盤園,相傳是蒲家人在其中劃地為棋盤,以美人為活動棋子,聽口令在大棋盤上移動對弈,以為娛樂。

到蒲家第三代,蒲崇謨已經應舉入仕,家族管理市舶事務主要是蒲師文的女婿那兀納。而就在那兀納管理家族事務期間,元朝進入末世,蒲氏家族再次面臨挑戰,從豪商、官宦又向割據一方的軍閥轉變。

豪商、官僚、軍閥——元代第一官商泉州蒲氏家族

4

元朝末年,朝廷內部鬥爭激烈,吏治腐敗,且天災連年。元廷出臺補救措施,卻又激發更大社會矛盾,乃至“開河變鈔禍根源,引紅巾萬千”。亂世英雄起四方,到處都是兵戈戰火。

元自立國以來,承平日久,武備寢弛。尤其是駐於南方的元軍,更是腐朽不堪,元廷只能下詔,“令郡縣團結義民以自守”。於是乎,反元的義軍風起雲湧之際,幫助元朝鎮壓義軍的“義兵”也大量出現。這些義兵領袖有的是著名大儒,如王毅、劉基,有的是地方豪強,如陳友定,有的是少數民族首領,如苗族楊完者。

泉州作為東南最富庶的城市,元朝海外貿易的核心區,自然也要自保。從而便出現了“亦思巴奚義兵”。

元代刺桐港(泉州)

自唐宋以來,泉州歷來有大量外籍常住人口,宋代為了管理,“置蕃長一人”,由蕃商自己選出。元朝也沿用這一制度。

“藩長”在穆斯林商人中稱為“沙班達爾”或“亦思巴奚”。這個名稱是波斯語,意為“港務長”。源於古代波斯商人行賈各地,形成許多波斯人聚居的社團,後來成為各國商人團體的通例,十三世紀,因為穆斯林商人幾乎壟斷了各地貿易,因此各地的亦思巴奚都是由穆斯林商人擔任,泉州也不例外。

元末大亂之際,泉州人數眾多的蕃商便成為“義兵”的主力,他們以自己的“藩長”也賽甫丁、阿迷裡丁為頭領,組織了“亦思巴奚軍”。起兵之後,因為蕃商集團的強大財力,亦思巴奚軍成為一支很有戰鬥力的武裝,成為元朝維持福建尤其是泉州安定的倚重力量,賽甫丁、阿迷裡丁也被元廷任命為義兵萬戶。

然而,至正十四年(1354年)底,元軍與淮東張士誠進行高郵之戰,因為帶兵的中書右丞相脫脫受讒遭貶,使“大軍百萬,一時四散”。元官軍遭到毀滅性打擊,從此“不復振矣”。而在這樣的慘敗之下,元廷對於各地起義軍,逐漸採取招撫策略,授以高官顯位,聽憑其割地自雄。而對於各地的“義兵”,則不再有實際的支持,更無力給予恩賞,各地義兵或被起義軍消滅,或歸附起義軍,或自行遣散,少數存留下來的也舉步維艱。

在各地義兵“其後或去為盜,或事元不終”的大環境下,亦思巴奚軍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之路:割據泉州,仍打大元旗號,但聽調不聽宣。至正十七年(1367年),“義兵萬戶賽甫丁、阿迷裡丁叛據泉州”。成為割據泉州的地方武裝。

豪商、官僚、軍閥——元代第一官商泉州蒲氏家族

5

賽甫丁、阿迷裡丁是蕃長,本應受市舶司管轄,但因有軍權,反而喧賓奪主,將市舶司主管蒲氏家族晾在一邊。如今泉州空虛,一直在冷眼旁觀的蒲氏家族出手了。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蒲師文的女婿那兀納發動兵變,襲殺阿迷裡丁,掌控了泉州軍政大權。不久,駐守福州的賽甫丁也在混戰中敗亡。亦思巴奚軍遂全部被蒲氏家族所掌控。

蒲氏家族成為了泉州的“土皇帝”,按說,世代商賈,三代平章,應該知道保境安民,坐觀天下成敗的道理。可惜,蒲家第三代顯然缺乏有眼光的領頭人,不但繼續參與到福建各地的戰亂之中,而且所到之處焚掠甚慘,遭到各地百姓切齒痛恨。

那兀納四處用兵,積累無數仇恨,而他在泉州的統治也殘暴驕奢,不僅“炮烙州人,殺戮慘酷”,且“大意淫虐,選民間女兒充分其室”。各種倒行逆施,終於將家族乃至泉州送入萬劫不復。

正當那兀納在泉州作威作福之際,福建政局又起了極大變化。福州福清縣人陳友定強勢崛起,於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統一了除了興化、泉州之外的福建全境。

而那兀納對於福建局勢的變化毫不留心,還在窮兵黷武。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四月,亦思巴奚軍在興化遭到陳友定軍突襲,幾乎全軍覆沒。那兀納主力損失殆盡,已經無力據守泉州了。

五月,陳友定之子陳宗海調發水陸大軍數萬將泉州包圍。幾乎無兵可用的那兀納強徵鄉民守城。陳定海並不強攻,而是聯絡城中內應。那兀納在泉州早已不得人心,千戶金吉打開城門放入陳軍,那兀納被俘殺。

陳宗海進入泉州後,閉門三日,將“西域人盡殲之”,蕃商遭到大清洗,甚至有的漢人因“胡發高鼻”而被誤殺。大量蕃商攜帶銀錢外逃,從宋朝時便形成的“蕃人巷”商人社區從而解體。而蒲氏家族也遭到了極為慘烈的清算,陳軍不但大殺蒲氏族人,而且發掘蒲家墳墓,將蒲家歷代祖先屍體挖出來“具五刑而誅之,棄其於豬槽”。

陳友定據有泉州不過兩年,登基為帝建號“大明”的朱元璋便派兵襲取了福建,陳友定忠於元廷,被俘後不屈而死。可陳氏的覆滅並未能改變蒲氏家族的命運,朱元璋對這個豪商家族也無好感,禁止蒲氏後人參加科舉。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大赦天下,可“獨蒲氏餘孽悉配戎伍禁錮,世世無得登仕籍”。顯貴百年的蒲氏家族終於徹底衰落,再未能重新崛起。

和蒲氏家族一起衰落的,還有曾經是世界第一商港的泉州以及從唐代開始繁盛的中國海外貿易。隨著戰亂破壞和明朝長達一百九十餘年的海禁,泉州從世界性商港降格為地方級,而曾經行賈世界的中國商人,也退出了日趨激烈的海上競爭,被後來者全面超越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