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b主席:專注東南亞市場 正和滴滴談自動駕駛合作

Grab主席:专注东南亚市场 正和滴滴谈自动驾驶合作

Grab主席:专注东南亚市场 正和滴滴谈自动驾驶合作
Grab主席:专注东南亚市场 正和滴滴谈自动驾驶合作

6月13日,豐田汽車公司宣佈向東南亞打車企業Grab投資10億美元。據Grab介紹,這是有史以來汽車製造商在全球打車行業中最大的一筆投資。據悉,豐田公司的一名高管將加入Grab的董事會。

對此,Grab主席Ming Maa表示,作為全球汽車行業的領導者,豐田的投資展現出了他們對Grab在東南亞推出的各項移動服務的信心。

6月7日,Ming接受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的專訪。他表示,過去的15個月對於Grab來說是具有突破性的。“我們的業務範圍從之前的34個城市迅速擴展到217個城市,我們的服務也從單純的打車服務延伸至送餐、移動支付等等。此外,我們預計今年Grab的年營收運轉率(revenues run rate )將達10億美元,這也是第一家東南亞的科技公司達到這個目標。”

此外,就Grab最新的業務進展、與Uber和Go-Jek兩大對手的競爭。以及對東南亞市場出行行業的展望等問題,Ming也作出了相應的回應和分析。“現在的東南亞與之前的中國和印度非常相似,市場機會非常巨大,但這裡的技術人才仍不足,這也是我們將面對的挑戰。”他說道。

1

期待與中企合作開拓東南亞市場,正和滴滴談自動駕駛合作

《21世紀》:Grab正從一個提供打車服務的企業轉型,不斷擴大服務類型,目前Grab正在開發什麼服務?預計在什麼時候正式運營?

Ming Maa:多模式出行(multimodal)是我們正在開拓的業務,簡單來說,我們將在Grab的APP上為乘客提供組合式的出行方案,以上班路程為例,用戶在APP上利用GrabPay一鍵下單付費,就可以出門坐接駁車到地鐵站、乘坐地鐵、再從地鐵出口打車至目的地,三個步驟無縫連接,不需要再分別在公交車或地鐵上買票,或是在出了地鐵後還要花10分鐘叫車。我們意識到,要想真正提高出行的效率,一定是將公共交通和私人打車服務連接起來,以達到最優配置,並且要有高效的支付手段,否則這些都無從談起。我們已經在新加坡推出了可承載8到12人的接駁車,目前,我們還正在和地鐵公司商談合作。

《21世紀》:Grab最新上線的服務是Grab Ventures(Grab風投),你能具體談談嗎?

Ming Maa:Grab Ventures將在未來2年內與8-10家初創公司合作,一方面為他們提供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利用我們的客戶群體,為他們提供產品推廣的渠道。我們希望與許多企業建立開放的夥伴關係,關注的領域集中在交通運輸、食品、物流和金融服務等行業,其中也包括中國的企業,當中國公司考慮在東南亞地區擴張時,它們將很有可能需要我們的幫助。對於Grab來說,與其他企業建立合作關係也讓我們能夠快速的擴大影響力。

《21世紀》:Grab Ventures對自動駕駛企業Drive.ai也展現出興趣,Grab從2016年開始就有意願開拓自動駕駛方面的服務了,你如何看待這一技術?

Ming Maa:收購Uber後,我認為我們將有更多精力去探索除了打車服務以外的東西,比如自動駕駛。在我看來,實現自動駕駛是遲早的事,我們非常關注自動駕駛企業,無論是中國的百度還是美國的Drive.ai,它們在技術方面有許多進展,我們和滴滴也正緊密聯繫,商談在自動駕駛項目上的合作。我認為新加坡將是第一個實現自動駕駛的國家,新加坡地方雖小,但卻非常有秩序,道路規劃和法律法規也很完善,政府對自動駕駛也持支持態度。不過,這是一個熱帶國家,在這裡隨時都有可能下一場持續30分鐘的暴雨,天氣因素將成為自動駕駛最大的挑戰。如果Grab要融合自動駕駛服務的話,我想應該會以混合的形式。當天氣惡劣時,自動駕駛的風險較高,我們會使用常規的人工駕駛服務,當天氣放晴再重啟自動駕駛服務。此外,應用電動汽車也是我們發展的方向,這也將有助於我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2

Go-Jek為送餐服務提供基礎 收購Uber後獲大量資本青睞

《21世紀》:不久前印尼打車公司Go-Jek宣佈他們要進軍其他東南亞國家的市場,這對Grab來說意味著什麼?你如何看待與Go-Jek之間的競爭?

Ming Maa:Go-Jek是一個很好的競爭者,其實我們的規模比他們要大六倍,我們歡迎他們來到這裡,良性的競爭讓我們變得更好。從競爭關係上來說,Go-Jek在送餐服務上的確是領先我們的,但嚴格來說他們只是提供跑腿服務。在Go-Jek上,如果你用手機點餐,商家並不會直接接單,而是由系統派單給送貨員,送貨員去餐廳為顧客點餐,然後把食物送回到客戶手中。在雅加達,很可能送貨員要花40分鐘去餐館,再花15至20分鐘等待食物出爐,再用40分鐘送餐到家,這非常糟糕。我們收購Uber最重要的收穫之一就是其原來在東南亞推出的送餐服務UberEats,它採用的是和中國的美團以及餓了麼一樣的模式,將商家、送貨員和用戶連接起來,用戶直接向商家下單,送貨員只負責就近送餐,大大提升了效率。我們也很感激,Go-Jek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市場接受了送餐服務,為我們提供了基礎。

《21世紀》:收購Uber後,除了送餐服務外,還有什麼變化?

Ming Maa:這是東南亞企業第一次與在國際科技公司的競爭中獲得“勝利”,在送餐服務上,我們把Uber所有的司機、乘客、食品商都帶到了我們的平臺上,使我們的業務從只在兩個國家運營迅速擴張到現在的六個國家,我們也將成為東南亞地區第一家有較大規模的區域性的送餐服務的企業。通過合併兩個平臺,現在我們的司機已達到380萬,用戶超過1億。當然,在過渡中也有困難,我們對挑選從Uber轉來Grab的員工非常謹慎,企業文化的融合是一個比較大的難題。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保持我們原有的目標,並且招攬有同樣的理念的人才。坦率地說,在收購Uber之後,的確有很多不同的投資者對我們展現出更大的興趣,尤其是來自中國的投資者。他們看重的是我們的客戶基礎,想利用Grab作為他們的市場渠道來接觸用戶,在這個地區推出各種各樣的服務並擴大市場。

3

專注東南亞市場 但人才短缺仍是挑戰.

《21世紀》:你如何分析東南亞打車市場的前景和挑戰?

Ming Maa:我認為東南亞打車市場的特點有三。首先,和美國或中國相比,這裡的私家車很少,尤其是在除了新加坡以外的國家。第二,這裡的公共交通基礎設施非常差,雅加達的人口有4000萬,但在那裡卻沒有地鐵。第三,東南亞許多城市的人口密度都非常高。這三個因素使得打車服務在東南亞非常具有吸引力,我們估計,東南亞打車服務的市場規模約為250億美元。如果我們只專注於打車,不發展任何其他服務,我們的業務依然會呈倍數增長。不過,東南亞市場的多樣性是非常大的挑戰之一,要想成功在8個甚至10個不同的國家中成功運營非常困難。我們現在已經基本上解決了本土化運營的問題,並且發展出了可複製的模式,以便我們在各個國家進一步推出其他業務。另外,東南亞的人才非常短缺。這裡不像中國或美國人才濟濟,對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夠,我們去年才成功從硅谷招募了員工來到這裡,如果放在五年前,他們並不會想來東南亞,而是會去中國或者印度。雖然我們也很希望培養本地的人才,但考慮到我們現在業務發展的速度之快,我們還是需要從世界各地招賢納士。

《21世紀》:Grab是如何實現本土化運營的?

Ming Maa:我們從一開始就深知本土化運營的重要性,尤其是對於東南亞的國家來說,差異已經不僅僅存在於國家和國家之間,甚至存在於城市與城市之間,道路規範、語言、消費者行為特點可能都有著天壤之別。我們在不同的國家招募當地的人運營業務,他們更瞭解當地市場和消費者的特點,為當地量身定做最佳的運營方案。Grab平臺上有著東南亞地區內所有的交通工具,我們在印尼有摩托車,在泰國有三輪車,在其他國家我們有普通的轎車,我經常開玩笑說如果哪個國家還有五個輪子的交通工具,我們肯定也會有。這也是Uber在進入東南亞市場時做不到的。

《21世紀》:是否有考慮過開拓別的地區的市場?為什麼?

Ming Maa:沒有。我們只想專注在東南亞地區,在這裡沒有阿里巴巴或騰訊等巨頭的入侵,他們在東南亞嘗試過滲透市場,但並不順利。我們關注的是有共同棘手問題的區域市場,如交通擁堵嚴重、現金使用率高等等,具有這些特點的市場就是東南亞。我們在此深耕,專注於提供打車、送餐、支付服務等等,市場已經足夠大。如從移動支付服務來看,東南亞的零售支出非常大,而其中90%以上是通過現金,只要我們可以從這裡面抓住很小的一部分市場,就已經能為我們帶來非常可觀的業務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