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新征程」企業家高層論壇在滬舉辦

“新經濟,新徵程”企業家高層論壇日前在滬舉辦,論壇由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和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合辦,

論壇以創新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主線和核心,全面解讀新經濟。作為上海國家會計學院EMBA項目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高層論壇邀請到多位行業頂級嘉賓分別就中國芯片、數據智能、新零售以及新材料等行業熱點問題帶來主題演講,幫助企業在商業競爭中把握機遇。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李扣慶表示,儘管“新經濟”已經成為熱詞,但新經濟的內涵、新經濟帶來的機會和挑戰、如何推動新經濟的發展等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思考研究的問題。新經濟是在新技術驅動、新的格局下發展的一種經濟形態,需要催生出新的元素、新的產業支持、新的制度安排、需要新的思維和新的手段。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商學院院長Amy Hillman表示,現在是一個非常獨特的時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合作,需要進行不斷的學習,讓創新在經濟層面和產業層面發生,去應對一個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

阿里雲研究中心高級總監田豐分享了在數字經濟時代下未來數據以及機器智能的具體應用。

人類社會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數字經濟時代,數字經濟時代最重要的是什麼?人才可以幫助你搭出互聯網模式入口或者數字經濟服務,但是背後真正靠的是數據,數據積累得越深你的護城河就越深。同時,隨著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預計未來10-20年我們將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現階段我們需要的是懂產業的技術專家和懂AI的產業專家,這些產業極客擁有豐富行業經驗,並諳熟產業鏈資源整合,依託於數據和算法將這種協同成本降至最低,未來會出現越來越多行業智能網絡協同平臺。

2018年伴隨著全球進入了產業AI時代,阿里雲也進入了發展的新階段,大量企業依託阿里雲平臺開始用機器智能挖掘數據裡面蘊含的商業價值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人工智能能否融入產業有三個關鍵成功因素,首先是數據,數據是進入產業的入場券,其次是大量的計算驅動,但是最重要的是很多AI公司要找到商業應用場景,率先找到產業裡面的問題,通過解決實際問題切入產業才會產生商業價值。

人工智能進入一個產業都有一個爆發點,就是超過人類員工的平均水平,阿里雲在產業領域做大量探索實踐,為城市管理、工業製造、輔助醫療、環境治理、航空調度、農業養殖插上數據智能的翅膀(ET大腦)。2016年-2017年我們在產業界實踐了不同的行業大腦,隨後我們將實戰檢驗後的行業大腦向全行業推廣。以城市大腦為例,城市大腦在交通治理與環境改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在國內外近10個城市和地區已經應用城市大腦,像杭州、蘇州、澳門、吉隆坡和重慶,同時我們的工業大腦、環境大腦、農業大腦以及航空大腦等也在各自的產業領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科技改變世界,產業智能協同網正在逐步形成,我們身邊的城市正在變得更“聰明”,生活、工作更便捷。

上海傑事傑新材料集團董事長楊桂生就發展新材料的重要性和以及如何使新材料產業向高質量方向發展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實際上,改革開放40年中國製造業仍然是走老路,材料是老外指定的,成本是完全透明的,中國大陸省工和費,導致材料佔了製造業成本80%以上,因此中國製造業的盈利能力是非常低的,淨利率通常在5%或者5%以下。如果有辦法發展材料把成本降低,比如材料成本可以降低10%,毛利就可能會提高8%。因此,中國製造業實現中國製造2025,從紅海走向藍海,在材料方面下工夫是最根本甚至唯一的路徑。

差異化發展有很多方法,比如材料性能,表徵手段和技術標準等;第二個路徑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應該以重大戰略需求為牽引,關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第三點思考,新材料高質量發展應該依託大科學裝置孵化新型科技產業,使上海、合肥、北京成為新興產業的策源地;第四個體會,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強大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中國要建設自主創新型國家,如果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中國創新未來是有很大隱憂的。第五點是軍民融合,知識分子為國家國防服務是最大的榮耀,我們作為新材料或者高科技企業所有的同仁應該在軍民融合發展上做貢獻。第六個感悟是新材料高質量發展呼喚新時代的工匠精神,中國的市場空間足夠大,任何細分之處只要下工夫都有很大拓展空間;最後新材料高質量發展還期待企業組織創新,目前我國主機廠材料崗位非常低,甚至大部分製造廠不設這個部門,必須讓大眾知道材料在製造業企業發展當中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