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暗時刻,企業家

這次疫情,將進一步促進線上線下渠道的融合。

堅定的面對當下,“沒有什麼困難是克服不了的”。

疫情當頭,做產品更要,“保價格、保質量、保供應”的鄭重承諾給客戶。誓用高質量的產品與高水平的服務,將良心、信心、愛心、決心像傳遞火炬一樣傳遞給消費者、傳遞給全社會。

練內功、找機遇,企業的“內功”,包含企業的組織力、人才建設、流程化等方面。企業要從未來3年的戰略格局看當下的企業“內功”如何提升,找短板,搭建人才梯隊,這是當下要做的有格局的事情,而非以機會主義的心理去經營。

企業家“危中見機”的應對之道,看見了數條路,都沒有離開一個詞……“佈局”。

沉澱過往,優秀的企業家要有預見性,憑市場的經驗和敏銳性,調整戰略和資源的佈局,快速調整。在市場壓力下,更多的企業選擇的佈局方式是“聚焦”。相比於“壯士斷腕”,實際上所做的更值得被看做一種“重新定位”——這與美國商學大師波特“競爭理論”中所描述的“一般性戰略”不謀而合,總成本領先(建立高效、規模化的生產設施)、差異化和專一化。

資源一定是有限的,我們必須把有限的資源用在最大的機會上。一旦認準,就全力以赴!”

2002年非典後,市場迎來了大的消費爆發。”“我判斷,這次也是一樣——只要有信心,產品過硬、銷售網絡健全,消費潮會到來。

疫情雖然導致暫時性消費延遲,但從趨勢上看,它最終都會成為消費增長的加速器。“未來,老百姓將更加關注“消費體驗”,傳統實體店作為購買渠道的功用將被逐漸淡化,體驗式場景取而代之。

這些市場需求,等待著前期做好準備的企業來承接,戰略清晰、信心堅定的企業,將贏得更多客戶的選擇。

相信常識,面對現實

疫情之下,內外環境越是急劇變化,我們越是能看到企業家真實的心靈與智慧,或著眼抓商機、或著眼避風險,或選擇順勢而為。但不管談什麼,縈繞在企業家言談間的,都是一種決心、和魄力。

——“疫情當前,再大的利益,也無足輕重。”

1959年,金庸在《神鵰俠侶》中表達了中國人的生命追求:“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2020年,對於數萬中國企業,一場天災,將社會責任推到了決定命運的維度。

在數萬言的採訪信中,我們能體味的一點共性是:國之大商,商之大道,在於為中國而戰鬥奮鬥,而不僅僅是為了自己。

2020的春天來了。

這個春天,我們別無選擇,必須經歷一場殊死戰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