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風經典」《道德經》直譯簡釋(26-27)直窺萬經之王真相

第二十六章

【導讀】本章闡發輕重躁靜的辯證關係。重是根本,輕是其次,只注重輕而忽略重,則會失去根本;靜是根本,動是其次,只重視動而忽略靜則會失去根本。作為萬乘之主奢侈輕淫,縱慾自殘,用輕率躁動來治理天下是不能鞏固統治的。

重為輕根(穩重是輕率的根基),

靜為躁君(寧靜是狂躁的主宰)。

是以聖人(所以,聖人),

終日行不離輜重(終日行事慎重,就像軍隊行進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即使有奢華遊樂),

燕處超然(也能安居不陷、超然物外)。

奈何萬乘之主(為什麼萬乘大國的君主),

而以身輕天下(卻以輕浮縱慾來治天下呢)?

輕則失本(輕浮縱慾會失去根本),

躁則失君(狂躁不寧會喪失主導)。

「國風經典」《道德經》直譯簡釋(26-27)直窺萬經之王真相

「國風經典」《道德經》直譯簡釋(26-27)直窺萬經之王真相

​​​

第二十七章

【導讀】本章講“善”道。真正完美的善就是依道而行,依道而行者謂之善人。文中指出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這五善都是合乎大道的,人們只有達到五善的境界,才能像庖丁解牛那樣行動自如。依道而行者善於學習和借鑑,對他們而言,天下沒有可棄之物,也沒有無用之人。

善行無轍跡(善於行動,不會留下轍痕蹤跡),

善言無瑕謫(善於言談,不會留下話柄破綻),

善數不用籌策(善於算術,不用籌碼工具),

善閉無關楗則不可開(善於關閉,無需門閂別人也無法打開),

善結無繩約則不可解(善於捆綁,不用繩結別人也無法解脫)。

是以聖人(因此,聖人),

常善救人(常常善於人盡其才),

故無棄人(所以沒有無用之人);

常善救物(常常善於物盡其用),

故無棄物(所以沒有無用之物)。

是謂襲明(這就叫做內藏智慧聰明)。

故善人者(所以,依道而行的人),

不善人之師(是可以作為不依道而行者的老師);

不善人者(不依道而行者),

善人之資(是可以作為依道而行者的借鑑資源)。

不貴其師(不尊重這樣的老師),

不愛其資(不珍惜這樣的資源),

雖智大迷(即使聰明智慧,其實也是大糊塗)。

是謂要妙(這是依道而行的關鍵與精妙)。

「國風經典」《道德經》直譯簡釋(26-27)直窺萬經之王真相

「國風經典」《道德經》直譯簡釋(26-27)直窺萬經之王真相

​​ #真相來了#

聲明:本文繫個人原創,僅代表個人理解,歡迎批評指正!歡迎關注交流!

​ #真相來了#

《道德經》文意深奧,包涵廣博,版本不一,千家千解。我曾本著“直譯為主、刪繁就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訓詁有理,返璞歸真,大道至簡,直通本旨”的原則對《道德經》作以直譯簡譯,但這是一件多麼困難的事情!

儘管十年磨劍,幾經修改,但還有錯漏,只為拋磚引玉,就正於大家,還是刊發出來。在這一反覆對比修改斟酌參照領會中,對《道德經》這部中國經典、 “萬經之王”的面紗撕開了一點點,從而看見了一點精光。將一些真確的東西分期分享於大家。

二、 關於《道德經》的文本 版本

《道德經》原分上下兩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前)在前,《德經》(38章後)在後,共分為81章 。

《道德經》的總字數因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馬王堆帛書,甲本為5344字,乙本為5342字(外加重文124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經章句》為5201字(外加重文94字),通行本王弼《老子道德經注》為5162字(外加重文106字),傅奕《道德經古本》為5450字(外加重文106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