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醫說仙草

歷代名醫說仙草

石斛作為藥用最早出現於《神農本草經》,距今2000年以上的歷史,在公元220~450年出版的《名醫別錄》中也有對石斛藥用的記載,距今亦有約1700年的歷史。用石斛屬植物加工成風斗則起源於清代,被記載於《本草綱目拾遺》和《百草鏡》中。

歷代名醫說仙草

石斛首見於《神農本草經》,列為上品:“味甘,平,無毒。主傷中,除痺,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痱氣,定志除驚……”由以上記述可見,其功能與應用範圍相當廣泛。《神農本草經》以後,歷代本草對石斛功能與應用疾病有不斷補充與發展。《名醫別錄》除摘錄《神農本草經》記錄內容以外還增加了:益精,補內絕不足,平胃氣。

歷代名醫說仙草

《日華子本草》(公元908-923年)補載:“

治虛損劣弱,壯筋骨,暖水髒,益智,平胃氣,逐虛邪。”

《本草衍義》(公元1116年)補載“治胃中虛熱。”

《本草綱目》(公元1590年)補載“治發熱自汗,癰疽排膿內塞。”

《藥品化義》(公元1680年)補載:治肺氣久虛,咳嗽不止。

《本草備要》(公元1765年)補載:療萎遺滑精。

《本草綱目拾遺》(公元1765年)補載“清熱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力氣。”

《中藥大辭典》有考記趙學敏的原記載:清胃除虛熱,生津,已勞損,以之代茶,開胃健脾,定驚療風,能鎮涎痰,解暑,甘芳降氣。

《本草再新》(公元1841年)補載:“理胃氣,清胃火,除心中煩渴,療腎經虛熱,安神定驚,解盜汗,能散暑。”

另《千金方》(《千金翼方》第十六卷)秦王續命大八風散其中石斛的功用註明曰:“主風益氣,嗜食。”更生丸(《外臺》卷17虛勞)原方中石斛劑量為四分,隨症加減:“若體疼加一倍”

歷代名醫說仙草

凡熱病後期,出現津液缺乏、口乾舌燥、煩、低熱不退、餘熱不清、食慾不振、胃痛乾嘔、自汗盜汗、頭目虛眩、舌幹而紅、光剝無苔等症,以石斛最為適宜。

石斛之功效為補虛益胃、養陰明目、清熱生津。其特點在於清中有補、補中有清。石斛還能補腎益精明目,對於視傷血、年邁體弱、肝腎不足所致的兩目昏花視物模糊,久服大有俾益。

歷代名醫說仙草

養生,需要長期堅持,想了解更多保健養生的朋友,請關注我,私信我,希望在丁乙的幫助下每個人都能有一個好的身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