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最暴利的行業:富可敵國,卻爲何個個下場悽慘?

“士農工商”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是古代的階級排布,就是說,單從地位而言,農民的地位要高於工人和商人,也就是說,在古代,商人是地位低下,被人看不起的。《琵琶行》中的琵琶女的相公便是商人,重利輕離別,所以,在一個人情的社會是不被認可的。

中國古代最暴利的行業:富可敵國,卻為何個個下場悽慘?

但到了明清,商人的地位漸漸高起來,因為商人畢竟有錢。而說起中國古代的富裕商人,大家可能想到靠銀錢生意發家的晉商、靠典當壟斷髮家的徽商,而今天我們要講一講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鹽商,那個暴利的行業。

眾所周知,鹽,是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我們沒有一天能夠離開鹽。在中國古代,鹽,是與玉石、金、銅、鐵等具有同等地位的重要資源,在古代國家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暴利的行業。《魏書·食貨》稱:“鹽者,國之大寶”;《新唐書》稱:“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元史》稱:“國之所資,其利最廣者莫如鹽。”

中國古代最暴利的行業:富可敵國,卻為何個個下場悽慘?

但清初鹽法沿襲明制,基本上實行封建的引岸制度。那麼,鹽商又是如何利用販鹽謀取鉅額的利潤的呢?

在古代想要做鹽鐵生意,首先要跟官府打好交道。因為,鹽鐵在之前是由政府掌管的資源,鹽商要想拿到經營權,需要先拿到政府的憑據,才能拿到貨源。所以,必須得與掌管”鹽引“憑據的官員搞好關係,最好能和皇帝搭上線,這樣就可以保證貨源無憂了。

鹽商仗著自己受到官府的庇佑,不僅販賣私鹽,還往官鹽中添加雜質;官商勾結,肆意壓低買價,抬高賣價,剝削灶戶和消費者,獲取鉅額的商業壟斷利潤,賺了個盆滿缽滿,個個身家富可敵國,尤以揚州的兩淮鹽商為甚。

中國古代最暴利的行業:富可敵國,卻為何個個下場悽慘?

揚州鹽商有多富?康乾以來,清政府每遇重大軍需、慶典、賑務、工程之時,鹽商往往踴躍捐輸鉅額銀兩,多則數百萬,少亦數十萬。乾隆屢次下江南,也大都是由揚州兩淮等地鹽商承辦差務,供億浩繁,以博乾隆帝的歡心。嘉慶年間,清政府鎮壓白蓮教起義的四年之間,鹽商捐贈白銀五百五十萬兩,由此可見一斑。

眼看著財富一天天積累,上邊又有皇帝官府撐腰,照理說鹽商們應該高枕無憂,世世代代富裕下去。可是,為什麼就在他們靠販鹽賺了個盆滿缽滿的時候,鹽商們的勢力卻漸漸沒落了呢?

鹽商在積累了大量財富以後,日子過得十分安逸奢靡。他們花大價錢買奴僕、漂亮的女子來服侍自己,衣食住行無不精心,花銀子像流水一樣。奢靡的生活讓鹽商們開始膨脹,慢慢地,不再把官府官員放在眼裡。而商人們獲得的鉅額利潤又讓當地官員非常羨慕。

中國古代最暴利的行業:富可敵國,卻為何個個下場悽慘?

終於在1768年,由於揚州的鹽商送的”孝敬“沒能達到掌管官鹽的官員要求,所以,鹽運使司覺得鹽商們目中無人,一怒之下向乾隆帝遞了奏摺,指出之前官商勾結的種種事由。乾隆皇帝閱後龍顏大怒,下令徹查此事,最後,還真查出了了上千萬兩的虧空。

這些揚州鹽商開始感到大事不妙,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紛紛變賣家產來彌補這上千萬兩的虧空。自從這件事之後,就形成了一個慣例,那就是:每逢國家發生戰亂或者鬧災時,賑災的錢財都要由這些鹽商承擔。

中國古代最暴利的行業:富可敵國,卻為何個個下場悽慘?

然而,乾嘉以來,鹽商們要孝敬給皇帝的錢一年比一年多,再加上官吏的勒索和本身的奢侈生活消費,逐漸坐吃山空,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鹽商為了克服深重的危機,不斷抬高鹽價,搜刮民脂民膏,引起民怨鼎沸。所以清朝末期,太平天國運動中,鹽商巨賈聚集的江淮地區被太平軍佔領後,鹽商們積累多年的家產都被太平軍洗劫一空,鹽商們也大都被殺害,最終落得個家破人亡的悽慘下場。

辛亥革命以後,清政府被推翻,但是,鹽商仍作為專賣商人而沿襲下來,只是日漸衰微。

參考資料:『《中國鹽業史》、《乾隆六下江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