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造車新勢力的「萬里長征」才剛剛開始?

最近在新能源乃至整個汽車產業,有兩件大事引發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首先就是作為傳統車企的比亞迪放出大招,推出了擁有極強產品力的全新一代唐,以超高的顏值和超強的動力性能(DM版)引爆了整個SUV市場。更讓人關注的是,比亞迪基於全新一代唐打造的e平臺及DiLink,e平臺旨在通過向整個業界共享模塊化設計來促進新能源汽車的進化,而DiLink則意圖成為汽車世界裡的iOS和安卓,讓汽車成為一張PC開發板,向全世界開發者開放,引發了人們對於新能源產業和智能汽車的無限遐想。

為什麼說造車新勢力的“萬里長征”才剛剛開始?

另外一件事,就是恆大67.46億港元注資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汽車。不少人大跌眼鏡,有人說許老闆這是人傻錢多,也有人說這筆買賣非常划算。或許賈老闆下週還是回不來國,但是不可否認,許家印的慷慨解囊真的讓久陷入資金荒漠的法拉第找到了綠洲,擱淺多時的FF91也迅速傳出了“滿足了全面量產條件”的消息。這些又掀起了新一輪對造車新勢力的關注和討論。

這是一個有趣也讓很多人疑惑的現象。一方面,比亞迪這樣的傳統車企憑藉著自身的優勢,步步為營加緊佈局新能源市場,意圖用先發優勢全面佔領市場;另一方面,雖然很多人都說新勢力不靠譜,但是新勢力的身影似乎從未消失在舞臺的中央,甚至其美好“錢”景引得許家印這樣的大佬也忍不住“抄底”。

為什麼說造車新勢力的“萬里長征”才剛剛開始?

這背後的原因並不複雜——在中美兩個大國的力推之下,純電動汽車無疑已成大勢所趨,這一點,從此前堅持柴油路線的歐洲廠商以及堅持氫電池戰略的豐田本田相繼加大電動車發展力度都可見一斑。但目前的層出不窮的新勢力又讓人們疑惑:到底哪些新勢力能脫穎而出,又有哪些純粹是忽悠呢?

其實,在傳統車企中,也不乏粗製濫造、惡意套補的廠商,而新勢力中,也不乏兢兢業業、穩紮穩打的實力派。天涯君認為,不管是傳統車企還是新勢力,靠不靠譜都只能用一個標準來衡量,那就是核心技術和產品。

正因如此,有一家此前存在感並不強的電動汽車初創企業,吸引了天涯君的注意力。

新勢力中的實力派?

老實說,今年北京車展的展臺天涯君也跑了好幾遍,成立僅一年多,首次參展的“新勢力”廠商愛馳起初並沒有吸引到天涯君的注意力。誠然,這家車企帶來了兩款看起來相當誘人的車型:電動SUV車型U5 ION和純電跑車RG Nathalie,但是在新能源車型扎堆、讓人眼花繚亂的車展上,天涯君對於包括愛馳在內的新勢力們都沒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因為說到底,這些奪人眼球的概念車都還只是“概念”,離量產還遠得很。

直到最近,一則愛馳汽車生產基地竣工的消息吸引了天涯君的注意,根據報道,愛馳位於江西上饒經濟開發區製造基地衝壓、焊裝、總裝、塗裝等車間已在進行設備的安裝調試,預計於年底前就可以完成所有設備調試,為明年量產做準備。

為什麼說造車新勢力的“萬里長征”才剛剛開始?

這個消息之所以引人關注,是因為目前在所謂的造車新勢力中,受制於各種因素,能夠擁有自建工廠能力的可謂是屈指可數,大多數採用的都是代工模式,但是放眼全球,包括特斯拉在內,強大的自有工廠始終是成功的堅實保障。而這樣一家既沒有頻繁曝光於媒體頭條,也未曾聽說有BAT之流為其站臺的初創公司,為何能夠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完成建廠呢?

查閱了愛馳一眾高管的履歷,天涯君方才恍然大悟。這家公司雖然看起來是一家初創公司,是一家“新勢力”,但是與很多由汽車“門外漢”主導的互聯網造車公司有所不同的是,愛馳從創始人付強和谷峰到核心高管團隊,無一不是有著多年在大眾、奧迪、奔馳等傳統車企任職的經驗。比如,被稱為“奧迪quattro之父”的Roland Gumpert就在其列,他現在任愛馳汽車首席產品官和德國子公司總經理。這意味著愛馳在起步時,就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已有的經驗、技術甚至業內的人脈,從而快速打通從設計到生產的整個流程環節。

技術佈局可圈可點

帶著這樣的認識,再去看愛馳所發佈的車型就很有意思了。

很多人可能都會對如今新勢力們的車型之漂亮印象深刻,似乎把中國品牌多年來在設計上欠的功課全都補上了。這當然是一個誤解,相比傳統車企,新勢力們在設計電動汽車時,由於車身內部的集成度更高,所以在進行造型設計時也會有更高的自由度。但是在百花齊放的外觀下面,汽車的平臺技術才是核心。

所以,對於愛馳這樣一家公司推出的車型,天涯君並沒有過多關注其已然稱得上驚豔的造型設計。相反,讓天涯君印象最深的是其首款量產車型U5 ION所來源的MAS平臺。

為什麼說造車新勢力的“萬里長征”才剛剛開始?

根據愛馳的介紹,MAS是全球首個採用上鋼下鋁車身結構設計的純電量產整車平臺。所謂上鋼下鋁,即下車身採用7系航空級鋁材,上部車身大量採用高強度鋼設計,從而可以在確保安全性和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將車身重量相比傳統車型減輕20%。

一家初創公司在技術上可以做到這一步,顯然離不開高管們的傳統車企背景,而基於MAS平臺打造的U5 ION——從目前已經透露的信息來看——也因此具有了相當不錯的產品力。比如U5 ION將搭載AI-Power續航電池包、自動無線充電等“獨門絕技”,支持毫秒級的掌脈技術、內生物識別技術,還將包含一套由行人交互、環境監測、電子攝像頭後視鏡等結合而成的“智能行車系統”。

當然,對於包括特斯拉在內都已經忍不住拿來當營銷的L3甚至L4級自動駕駛技術,愛馳在介紹時卻顯得比較低調,僅稱U5 ION可以實現L2級別,“未來”才會提升至L3、L4。實際上特斯拉目前也就只達到L2而已,量產的具備初級L3級自動駕駛車型只有奧迪少數高端車型。奧迪?我好像又發現了什麼。

按照愛馳的規劃,這款U5 ION的量產車型將於2019年開始量產,目前,首批樣車已在位於上海嘉定的技術中心試製成功,進入測試驗證階段。除了U5,愛馳還規劃了一款續航可達1200km的氫燃料電池高端電動跑車,也就是北京車展上那臺RG Nathalie。別以為這款跑車也是像特斯拉的Roadster和蔚來的EP9一樣,主要是起到吸引眼球的作用,離普通消費者還是比較遙遠,但它所搭載的一些技術,尤其是甲醇重整在線制氫和四輪四電機驅動等技術,未來將會普及到愛馳面向大眾的車型。

為什麼說造車新勢力的“萬里長征”才剛剛開始?

一點啟示

比亞迪亮出肌肉,樂視捲土重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形勢目前看起來依舊是撲朔迷離,勝敗現在顯然還不能下定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想要笑到最後,就必須走比亞迪和愛馳這樣的路子,充分吸收傳統汽車行業的優勢資源,掌握自己的核心技術。那種以為電動汽車可以脫離核心技術談“彎道超車”,實非務實之舉——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廠商,對於整個中國汽車產業而言,萬里長征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