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翻地挖出古董拒絕上交,專家鑑定爲國寶,稱拒交可能構成犯罪

陝西商洛村民李老漢幾年前在自家地裡,無意間挖出了一個鐵疙瘩,後經文物專家初步鑑定,鐵疙瘩為漢代的鐵鏵。李老漢稱,曾有人多次上門收購他都沒有賣,只是自己收藏。文保部門曾多次上門徵集文物但未果。

李老漢家中他撿到的“寶貝”,一個鐵鏵及部分箭矢頭。鏵看上去是生鐵鑄造的,已經有了鏽跡,鏵身沾著泥土並有劃痕,重約20斤左右。箭矢頭大約有30根,均呈現銅綠色,有些已經斷掉了。李老漢說,幾年前他翻地時挖出了這些“寶貝”。因為之前有村民在地裡挖出過寶貝,所以他斷定這個“鐵疙瘩”是文物,就拿回家裡收藏起來。

农民翻地挖出古董拒绝上交,专家鉴定为国宝,称拒交可能构成犯罪

老漢挖出文物的消息在村裡傳開後,陸續有買家上門,有開價5000元的,有開價1萬元的,但李老漢都沒有賣。村民李明記說,村裡有70多戶人,大部分家裡都有寶貝,陸續有人來從村民處收購文物。村民王淑良說,她們家也收藏有十多根箭矢頭,是去年蓋新房子時,從地底下挖出來的。

當地文物部門工作人員說,這一帶位於丹江南岸三級臺地之上,丹江在這裡呈現了C形,村子三面環山,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村子被確定為古城村遺址,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古城村遺址略呈扇形,面積約27萬平方米。商洛市博物館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在古代代街村是城,城址表面文化遺存豐富,村上先後出土有不少文物,比如漢代瓦片及泥質紅陶、灰陶片及石斧、石環、石刀等器物。商州區文管辦支部書記方先振稱,李老漢挖到的“鐵疙瘩”,初步判斷為漢代的鐵鏵,是一種農耕具,保存比較完整,對於當地農耕文化的研究有非常珍貴的研究價值,待有關權威部門鑑定後,這件漢代文物有可能是國寶級文物。

农民翻地挖出古董拒绝上交,专家鉴定为国宝,称拒交可能构成犯罪

有關專家介紹,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進行,像李老漢這樣,在地裡挖到了一件文物,如果不是其他合法持有人遺失的,就應當是屬於國家的,依法應當上繳。《文物保護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發現文物隱匿不報或者拒不上交的,尚不構成犯罪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門會同公安機關追繳文物;情節嚴重的,處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這樣的規定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