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趨勢,超實際!

2015年以來貨物進出口貿易表現是2009年外貿出口、進口雙收縮以來最糟糕的。出口、進口“雙失衡”出乎預料。對於“雙失衡”,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國際貿易與投資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夏先良表示,跨境代購、“海淘”等統計遺漏,是造成外貿失速失衡的一個主要原因。中國要及早做好進入以消費驅動經濟增長模式下的外貿體制與政策體系建設。

2015不乏亮點

海關信息網發佈的一份報告對我國2015年進出口貿易及宏觀經濟運行情況進行了盤點。根據該報告,我國2015年全年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大幅下降,但結構正進一步優化。從貿易方式上看,一般貿易出口增速高於整體,加工貿易出現雙降,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對外貿易(主要涉及跨境電商)效益小幅提升。

在充分認識困難的同時,外貿新的增長動能也正在積聚。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我國與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產業結構仍具有較強互補性,基礎設施完善、產業配套完備、營商環境持續改善,具有較強的綜合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我國外貿發展的基本面並沒有改變。與此同時,外貿發展結構持續優化,轉型升級、動力轉換在加快,外貿新業態蓬勃發展。一些企業專注主業,持續創新,培育自主品牌,加大海外營銷網絡建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升。

據瞭解,2015年我國進出口貿易主要呈現大特點:

1

進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出口先導指數顯示出口壓力仍然很大。2015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4.58萬億元,比2014年下降7%,其中出口14.1億元,下降 1.8%,進口10.45萬億元,下降13.2%,貿易順差3.69萬億元,擴大56.7%。從月度趨勢來,全年除2月份正增長外,其餘各月均為負增長,其中,4月、5月、7月、8月、9月和10月同比下滑幅度均超過8%。

2

進出口貨運量震盪中小幅度上升,進口貨運量與貿易額走勢持平,出口貨運量與貿易額有擴大趨勢,價格影響微顯。

3

機械器具零件等與貴金屬、針織品等是拖累出口增長的主要商品。礦物燃料、特殊未分類商品和礦砂等是拖累我國進口增長的主要商品。

2016有望逆襲

報告對2016年全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值、增長速度作了預估。報告指出,我國進出口增速將有望扭負為正,預計2016年全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值約為2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9%。其中進口10萬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4.4%;出口1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

對於2016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的影響因素及走勢,海關信息指出,有利因素主要包括政策紅利的釋放、新增長動力的出現以及區域合作的推進。其中,新增長動力是指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等新型商業模式正在快速發展,隨著相關扶持政策措施的落實,新型商業模式有望成為進出口貿易增長的新動力。

同時,報告也指出,2016年我國進出口貿易所面臨的主要不利因素包括:全球經濟和貿易仍呈放緩趨勢、國際大宗價格仍將低迷中探底、我國經濟和外貿形勢承受巨大壓力和民營企業受融資難困擾。

沈丹陽介紹說,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商務部會同各有關方面,既千方百計穩增長,又堅定不移調結構,一系列有很強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或正在實施,或將要出臺,比如:大力清理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制訂收費的正面清單;進一步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優化出口退稅率結構,確保及時足額退稅;加大出口信保和融資支持力度,增加短期出口信用保險規模,對成套設備出口融資保險應保盡保;鼓勵跨境電商等新型商業模式創新,著力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