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90%的家長在「假裝」陪伴孩子,你在其中嗎?

何為假裝陪伴?就是人在心不在、出工不出力!本質上,這和假裝勤奮、假裝努力一樣,只做表面功夫來騙人騙己,完全不關注實際效果究竟如何。

如此對待學習和工作,這就是自欺欺人、糊弄自己;如此對待子女教育,就是不負責任、糊弄孩子!

這樣的結論,也許讓很多父母無法接受!

“我特意抽出時間來待在家裡,怎麼能說我是糊弄孩子呢?”、

“孩子要什麼我都儘量滿足,這難道不是愛嗎?”、

“孩子的作業,我每天都監督他完成,還輔導他的學習,堅持了許多年,我的付出也夠多了!”……

沒錯!父母們的確做了很多,付出了時間、金錢、情感和精力,但結果是否理想呢?孩子和你親近嗎?對待學習有熱情嗎?同伴關係順利嗎?擁有自己的理想且願意為之篤定拼搏嗎?

在中國,有90%的家長在“假裝”陪伴孩子,你在其中嗎?

曾有位寶媽向我訴苦,她說她10歲的兒子很調皮,愛耍賴,愛發脾氣,霸道不講道理。

但父母明明就陪在他身邊,從沒離開他半步,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才10歲就擁有專屬自己的ipad,爺爺奶奶也當他是手心的寶,疼得不要不要的,他應該是個很幸福的孩子才對,但為何孩子還這樣讓人頭疼?

我問:“那你和孩子爸爸,平時是怎麼和孩子相處的呢?”

寶媽說:“小孩子啥也不懂,給他玩具,給他好吃好喝好玩,有老人看著,就可以啦,還要怎麼相處呢?我們要上班,回到家也挺累的,孩子可以在父母身邊玩,他就應該心滿意足了呀。”

我頓然明白她兒子為什麼會如此了。

這孩子的壞脾氣,愛耍賴,霸道不講道理,都只是為了引起父母關注而已。

孩子的父母並沒有給孩子真正意義的陪伴,所以孩子即使天天在父母身邊,但依然是孤獨的。

陪伴孩子的真正意義,是要在共處的時光中,真正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首先尊重他作為一個獨立生命個體的存在,才能給予他最適度的關注和真正的理解。唯有這樣,孩子才能對你敞開心靈的世界,任你澆灌和引導,成長為我們期待的樣子!

陪伴,只是教育的一種形式;用“心”的陪伴,才能實現最好的教育!

在陪伴這件事上,90%的父母在虎頭蛇尾。

“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這理念已被父母當做教育的座右銘,不少父母開始管理自己的時間,盡所能的擠出時間陪伴孩子。乍看父母這些行為,都是衝著孩子身心發展的目標在努力,給99分不足為過。

實際呢,他們並沒有那麼優秀。真正落實到陪伴的時候,畫風都是這樣的:

陪孩子看電視,時不時刷下手機

陪孩子聊天,腦海還想著別的事

跟孩子玩玩具,覺得太幼稚…

還有畫風更獨特的,孩子看動畫片,大人追劇。

所謂的陪伴不過是句口號。

在中國,有90%的家長在“假裝”陪伴孩子,你在其中嗎?

有數據顯示,孩子沉迷網絡電子產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少陪伴。有父母反駁,我天天陪在孩子身邊,為什麼他照樣沉迷?

原因很簡單,你在假裝陪伴。

有心理學者說,低質量的陪伴對孩子是一種傷害。父母有心安排時間陪玩,結果卻不盡人意,從某種層面來說,低質量的陪伴對父母,何嘗又不是一種打擊。

虎頭蛇尾的陪伴,說嚴重點,傷害了孩子,也打擊了自己。

“爸爸,你再不陪我,我就要長大了”曾火遍朋友圈,簡單幾個字,如堅針一般刺入許多父親的心裡。當時還有不少人對這句話感慨——都在說陪伴,到底要怎樣才算陪伴?

想陪伴,但不知道如何陪伴,應該是導致父母“假性陪伴”的主要原因之一。

大多數父母對陪伴孩子的理解大致相同。在陪伴過程中,父母更多的扮演著一個“學習監督者”的角色。輔導作業、學習接送、孩子參加輔導班興趣班等,是父母們陪伴孩子的重點。

不難看出,家長對陪伴的觀念,已經有些偏移。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陪伴孩子,在他身邊陪著就是愛孩子陪孩子了,其實不是。我們放下一切工作,手機,家務,全身心地去陪孩子玩玩具、做遊戲,傾聽她心底的聲音才可以說我們用心陪孩子了,才可以說我們沾了一點高質量陪伴孩子的邊了。

陪伴孩子的方法,生活中其實特別多。

譬如和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情,像玩遊戲或動畫片。說到動畫片,很多父母會心生疑竇,陪孩子看動畫片,豈不是在加劇他們沉迷指數?

可以肯定的說,只有感到無聊的孩子,才會沉迷動畫片。如果有更好玩的事情,孩子不會沉迷。

為什麼要陪孩子一起看動畫片呢?

更容易瞭解孩子,走進孩子的心裡。

在中國,有90%的家長在“假裝”陪伴孩子,你在其中嗎?

常常有父母,抱怨孩子越來越不愛交流。仔細觀察,他們溝通的模式大都是大人問孩子,孩子對答。

大人以為詢問就是關心,以為這就是陪孩子聊天,可在孩子看來,這更像是被“拷問”。

孩子不願意交流,是對這些固定的問話產生了無感,覺得這很無趣。相比被“拷問”式的陪伴,他們會覺得電視機更有趣。陪孩子看電視,實際是在走進孩子內心。就像和別人聊天,對方一般都比較喜歡聊自己喜歡的話題。

發覺可以陪伴孩子的新點子。

陪伴是需要新花樣的,新花樣需要精力準備,而大多數的父母都是上班族,精力和休息時間有限,下班後很難再有心去找新的玩法。

其實這些玩法,我們大可不必花費精力去收集,和孩子看看繪本故事,看看動畫片,就能收穫很多方法。

上週朋友突發奇想和女兒做煙燻肉,還拉我一起參加。午飯時,我問朋友為什麼突然想做煙燻肉?他說這靈感來於《櫻桃小丸子》。

看到小丸子他們烤出來的燻肉美食,勾起了我的味蕾。於是我問女兒想不想跟小丸子一樣做燻肉吃,女兒當即答應,還興奮的不行。所以就有了這場週末活動。

和孩子一起享受他們的童年苦惱和歡樂,和孩子一起把小丸子好玩的家庭活動,搬進你們的家庭生活,做孩子這個年齡段喜歡的事,應該就是最好的陪伴。

高質量的陪伴應該是,愉快而和諧的雙向溝通,讓孩子變得更獨立、自信,有力量。不需要父母督促,孩子自己就能有內在積極的興趣每天快樂生活和學習。

那麼,要怎麼給孩子真誠的陪伴呢?

1、不要指責和催促

有些父母總是習慣性地叨叨孩子衣服亂丟,玩具亂扔,學習不積極。也有父母總是很焦慮,看不得孩子清閒一小會,看了不到半小時的電視,就河東獅吼:你怎麼還不去學習啊。

其實,我們不妨換一種角度,把這些挑剔和責罵的時間,用來和孩子輕鬆愉快地玩或交流,或看電視或看書,這樣陪伴的時間不就有了嗎?

2.、和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些事情

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缺少童年夥伴,內心其實是有些孤獨的。所以,孩子真的很喜歡與父母一起,無論做什麼,只要和父母一起,孩子就是快樂的。

建議父母可利用共處時間,和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如共同閱讀一本書,烘焙食物,製作手工,畫畫,下廚等等,儘管有時孩子會幫倒忙,但孩子很享受這些親子時光,不是嗎?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長可以通過與孩子的相處時光,一起學習人生道理,教會孩子學會感恩、學會人際交往。

3、 多些鼓勵和耐心

現在社會壓力大,很多父母基本都是從週一忙到週五。下班後或週末或假期,是父母和孩子難得的親子互動時間,所以請把煩惱丟開,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和笑容,用心瞭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及時肯定和鼓勵孩子。

滿足孩子的一些小願望,比如想去哪玩,想吃什麼,想要看什麼電視;也讓孩子幫忙做點家務,這些無壓力的相處,都會是不錯的親子互動。

4、 真誠用心地傾聽

很多孩子會利用晚上時間,向父母訴說學校的新鮮事,也會向父母提問各種各樣的奇怪問題。面對孩子求知的眼神,家長切忌敷衍,要認真傾聽孩子的訴說,和孩子共同探討問題的答案,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不能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5、 別忘了陪伴孩子看電視。

孩子獨自窩在沙發上看電視,這是很多家庭常見的現象。當父母閒下來,別忘了陪伴孩子一起看看電視,並適時引導孩子看有意義的電視節目。

引導得當,將是孩子興趣發展的關鍵,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積極的教育意義,而在看電視過程中及時給孩子解答某些疑問,也會是孩子很好的記憶方式和教育方式。

當我們的孩子漸漸長大,你會發現,他們越來越需要自己的空間:

他們不再“糾纏你”

不會時刻依在你懷裡撒嬌求抱抱

不再 “無理取鬧”引你關注

不再需要你講故事陪他入眠

不再需要你送到學校

你終會發現,在孩子身上

很多和你最親暱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