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網貸備案延期成「試金石」

日前,一組P2P網貸行業的數據引發了人們的關注。根據網貸之家發佈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下降至1842家,相比5月底減少了30家。據不完全統計,6月停業及問題平臺數量為66家,其中問題平臺52家(提現困難49家、跑路3家),停業平臺14家。

一邊是問題平臺數量的飆升,一邊是成交量的持續下降。數據顯示,2018年6月P2P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1757.23億元,環比5月下降3.80%,同比下降了28.42%。在這樣的背景下,網貸行業何去何從?

爆雷平臺性質不一

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同樣指出,“網貸平臺的密集爆雷,主要的導火索應該是實體經濟去槓桿背景下流動性趨緊,導致部分平臺借款人逾期率快速上升,實力較弱的平臺難以維繫正常經營進而爆雷。”在他看來,爆雷平臺的增加,反過來會加劇投資者恐慌情緒,導致部分平臺出現擠兌現象,形成惡性循環。

值得一提的是,薛洪言表示,從爆雷平臺的性質看,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經營性問題導致的危機,平臺不存在主觀惡意,投資者資金追回的概率較大;一類則是旁氏騙局難以維繫引發的危機,影響惡劣,屬於真正的害群之馬。若不加區分,很容易加劇投資者對整個P2P行業的恐慌情緒,所有平臺都會受到波及,甚至誘發出更大的行業性危機。

比如,近期出現問題的幾大高返平臺,就並非嚴格意義上的網貸平臺。“這些平臺要麼原本收益率就比較高,投資超過一定額度後,還會有豐厚的物質獎勵。投資一年期產品滿20萬元,不僅可以享受原本的年化收益率,還贈送手機一臺,折算成收益率年化可達20%至30%。這個遠遠超過現在主流網貸平臺的平均收益率。”開鑫貸總經理鮑建富表示,網貸平臺的定位是信息中介服務平臺,但一些暴雷平臺卻涉嫌設立資金池、進行自融、甚至觸及非法集資。另外,一些平臺有的還開設線下門店,線下理財容易產生逃避監管、資金投向不明等問題,損害到投資人的合法權益,而這也是網貸監管辦法所不允許的。

備案延期增加合規成本

除上述原因外,備案延期也被看作是網貸爆雷事件增加的導火索之一。“原定於6月底完成的網貸平臺備案,已經確定延期。備案延期的背後,顯示出備案的複雜性和難度。”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表示,備案延期,給與了業務複雜、合規難度大的平臺更多緩衝的時間,但對於花很高成本整改,業務基本合規的平臺有所不利。在備案可能遙遙無期,整改繼續從嚴的背景下,那些實力不濟、本身有問題的平臺,將會加速退出,行業的優勝劣汰會更加明顯。

在業內看來,備案延期也是一些平臺的“試金石”。“網貸行業的整治也在從嚴從緊,留給平臺套利的空間也越來越少。特別是對於一些打著網貸旗號,並非沉下心來做事的平臺來說,不在合規上花功夫,沒有合規業務的支撐,維繫下去的難度也越來越大。”鮑建富說。

PPmoney網貸CEO胡新同樣認為,“備案延期對平臺而言,會有更充足的時間調整不合規存量業務,但同時平臺的合規成本也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尤其是中小平臺會承受較大壓力。”胡新以PPmoney網貸為例指出,早在2017年,該司就成立了合規備案小組,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逐條進行整改。為積極配合備案驗收,該司在優化資產配置的同時也對產品和服務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未來網貸行業還將如何走?一個業內共識是,合規優質的平臺將獲得更多市場空間。一位業內人士坦言,“作為從業者,我們清楚許多暴雷的平臺,按照監管的標準屬於不合法合規、遲早要淘汰的平臺,但投資人並不一定分辨的清楚,行業頻繁暴雷容易造成投資人對網貸行業缺乏信心。”但他同時指出,從長期來看,這也是行業洗牌加速的結果。只有這些依附於網貸的“暗瘡”、“毒瘤”被擠出,行業才會越來越健康,投資環境才會越來越安全。

投資者還需理性看待

不難看到,目前,各地方出臺的備案細則並不相同,尺度鬆緊不一。於百程判斷,未來備案細則可能全國統一,並在門檻上提出更高要求,而備案完成有可能延期一年以上。

其實在過去兩年,網貸備案已經經歷了多次延期。比如,2016年8月,銀監會出臺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對網貸業務進行備案管理,整改期不超過12個月。因此,業內大多判斷2017年8月可能是備案的期限。但2017年1月,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組織視頻會議,提出以“時間服從質量”為原則,根據各地整治工作進展調整,將整治工作延長至2017年底。

去年12月底,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又發佈了《關於做好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整改驗收工作的通知》(簡稱57號文),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轄內主要P2P機構的備案登記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網貸作為金融行業的一部分,整治、備案的進程,也需要適應整體金融穩定的需要。備案不是終點,應當是平臺合法合規經營的新起點。”鮑建富表示。

不能順利通過備案的平臺又該如何發展?對此,薛洪言表示,不能再做P2P業務,理論上看轉型出路大概有如下幾種:一是轉型做資產方,專注對接借款人,向各類持牌機構輸送貸款資產;二是轉型做流量平臺,變現其客戶獲取能力;三是轉型做金融科技方案輸出機構,向第三方輸出其大數據風控、平臺運營、資產獲取等一攬子解決方案;四是併購或申請的方式,獲得金融牌照,從事相應的業務。“不過,從行業實際情況看,除了那些基於戰略考慮主動退出的平臺之外,未能通過備案的平臺通常實力有限,且在經營上缺乏亮點,有輸出價值的資源有限,退出P2P行業後,在其他領域也很難有大的出路。”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