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篝火節延續和傳承 少數民族鄂倫春的不解情緣

非物質文化遺產篝火節延續和傳承 少數民族鄂倫春的不解情緣

六月的大興安嶺,草木蔥蘢,蒼翠欲滴。18日晚,內蒙古呼倫貝爾市的鄂倫春族群眾迎來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慶活動——篝火節。

夜幕降臨,庫圖爾其廣場燃起篝火,身著傳統服飾的鄂倫春族群眾跳起了歡快的“手套舞”,姑娘們用傳統民族樂器——口絃琴演奏美妙的樂曲。廣場中央,鄂倫春族老人在展示樺樹皮製作技藝、民族特色剪紙等非遺文化,人們邊跳邊唱,一陣陣歡樂的歌聲飄蕩在廣場上空……

家住加格達奇的陳芳帶著7歲的女兒羅彤第一次來到這裡,伴隨著音樂聲,小羅彤也跟著人群手舞足蹈起來。“我覺得這次篝火節活動非常有特色,以後打算每年都帶女兒來,讓她感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麗多彩。”陳芳說。

鄂倫春當地小夥兒多為民每年都要穿上豔麗的民族服飾,帶著全家人一起參加篝火節。“看到精美的民族剪紙和手工技藝,彷彿能感受到先輩們的勇敢和智慧。篝火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之一,希望能一直延續和傳承下去。”多為民說。

鄂倫春族群眾對火有著特殊的感情。過去長期的狩獵生涯使他們與篝火結下不解之緣,取暖、照明、煮食……篝火象徵著溫暖和光明。據瞭解,鄂倫春族篝火節每年6月舉辦,至今已舉辦28屆,成為鄂倫春族一年一度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每逢篝火節,鄂倫春族群眾都要圍著篝火邊唱邊舞,表達喜悅心情,也表達尊崇自然、保護生態的理念。

2009年,鄂倫春族篝火節被列入第二批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鄂倫春自治旗依託篝火節等特色文化活動,著力打造民族歷史文化旅遊品牌,吸引各地遊客前來觀光。2017年鄂倫春自治旗接待國內外遊客共計79.32萬人次,篝火節成為彰顯鄂倫春獨特魅力的文化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