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家互金平台布局萬億級市場,這類P2P資產因安全係數高受推崇

去年10月,一份由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關於積極推進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的指導意見》,將供應鏈金融的創新與發展上升到國家層面。自此,供應鏈金融迎來高速發展的新機遇。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行業數據顯示,到2020年,我國供應鏈金融的市場規模可達15萬億左右。

這將是一個萬億級的市場!廣闊的市場潛力,加之頻頻助推的政策暖風,正在推促越來越多的市場主體參與到供應鏈金融市場的競爭之中。其中,互金平臺正是這個市場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底,已經有114家網貸平臺佈局供應鏈金融產品。

更有觀點認為,在互金平臺的各種業務類型中,供應鏈金融業務是最受推崇的,其受歡迎程度遠大於普通信貸業務(個人信貸/企業信貸)、車貸業務、三農業務及房貸業務。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平臺越來越青睞供應鏈業務呢?網貸輿情認為,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監管。自互金專項整治工作開展以來,網貸行業相關監管政策陸續落地,小額、分散的資產越來越受到行業的青睞。而在現金貸、校園貸等業務已被堵死之後,大量的P2P企業面臨著轉型和尋找合規資產的困境。在這種情勢下,符合監管倡導的供應鏈金融無疑成為了業內重點關注的對象。

另一個原因則與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密不可分。所謂的供應鏈金融,就是圍繞核心企業,為上下游中小企業之間的貿易行為提供金融服務;其本質在於企業授信方式的創新。與其他借款業務相比,因為有了“供應鏈”的牽制,供應鏈金融產品具有更明顯的信用優勢。平臺能夠通過把控鏈條上下游企業的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等數據信息,將單個企業的不可控風險轉變為供應鏈企業整體的可控風險,壞賬風險更低。

那麼,是否所有的互金平臺都具備開展供應鏈金融的條件呢?先看一組數據。

據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4月,114家平臺佈局供應鏈金融產品的平臺註冊資本均高於1000萬元;其中,77.19%的平臺註冊資本均在5000萬元及以上。

上百家互金平臺佈局萬億級市場,這類P2P資產因安全係數高受推崇

另外,這114家平臺的待償餘額未過億的僅有30家,絕大部分的平臺待償餘額過億,佔比高達73.68%。其中,超10億的有25家,前十名的待償餘額均在25億以上。

上百家互金平臺佈局萬億級市場,這類P2P資產因安全係數高受推崇

也就是說,目前佈局供應鏈金融的平臺均是“不差錢”的大平臺。為什麼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與供應鏈金融的業務模式相關。試水這種模式,互金平臺必須能夠找到核心企業,且核心企業願意為上下游企業提供擔保,這就要求網貸平臺具有足夠的資金端實力。一般來說,核心企業處於較強勢地位,並不太願意為上下游企業做信用背書,除非網貸平臺與核心企業有較強關係。

一種是核心企業本身就是互金平臺的股東,比如有著先鋒背景的網信,匯源集團的創始人曾參投網信A輪融資,此外,鵬金所的股東是萬科等上市公司,歐冶金服的股東是寶鋼。另一種,是核心企業直接發起成立了互金平臺,比如海爾集團旗下的海融易,清華五道口研究院下屬的道口貸等。

總之,互金平臺要想要發展供應鏈金融,必須加快與核心企業建立戰略合作的步伐,才能在供應鏈金融市場的“黃金賽道”中搶的一席之位。

說了這麼多,供應鏈金融產品到底能不能投?投資者又該怎樣選擇相關平臺和產品?

在這裡,首先需要明確的是,與其他P2P標的相比,供應鏈金融產品在利潤率方面並不佔太多優勢。這是因為在供應鏈金融產品中,借款方中小微企業能接受的借款成本十分有限,出借人拿到的年化利率一般在8%左右。然而,正如上文所述,供應鏈金融產品的主要優勢在於其信用優勢,重視安全的投資者可以優先考慮此類標的。

其次,在平臺篩選上,如前文所述,目前涉水供應鏈金融的都是大平臺,能夠開展此業務的都是能夠與核心企業建立關係的平臺。投資者可以從這兩方面思考,從平臺背景、交易規模、與核心企業的關係等多方面入手,對相關平臺進行考量。

此外,平臺佈局供應鏈金融的時間長短也可以作為投資者考察內容之一。如2013年上線的網信(原網信理財)在2015年就榮獲過“最佳供應鏈金融”獎,其獨創“1+N”產業金融模式更曾被收至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的《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一書;還有道口貸,自2014年成立以來就一直在宣傳其主打的“校友網絡關係+供應鏈金融”商業模式,現在將平臺定位為“專注供應鏈領域的普惠金融平臺”。

這些在供應鏈金融領域佈局已久的平臺或更值得投資者信賴。

具體到相關標的上,各個互金平臺在垂直細分領域的佈局不盡相同,投資者可依據自身偏好進行重點選擇。

比如在批發零售供應鏈金融領域,網信與匯源的合作開展較為深入;在汽車供應鏈金融領域,多多理財、錢保姆等平臺涉足較深;在三農供應鏈金融領域,理財農場等口碑較好;在電商供應鏈金融業務領域,團貸網等有重點發力;在大宗商品供應鏈金融領域,草根投資的成交量較大。

總之,隨著供應鏈金融爆發元年的到來,互金平臺將不斷強化其精細化的特點,根據核心企業上下游企業特點定製融資產品已成為大勢所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