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中国车企未来会仅剩几家吗?

「汽车人」中国车企未来会仅剩几家吗?

一旦《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颁发和刚性执行,这会促进中国汽车业优胜劣汰,但未来未必只会剩下几家。因为,国家从来没有明确中国汽车要扶植几家或剩下几家的硬性规定。未来剩下多少,还要靠市场竞争,有技术、有创新、有实力的中国车企才会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和空间。

◎ 作者 牛一龙

近期,“中国汽车业未来几年只会剩下几家”的论调又有抬头。其实这个提法,一点儿都不新鲜。

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有汽车产学研界人士指出,随着恢复我国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即中国入世)的日期越来越近,中国汽车工业依赖关税贸易壁垒来抵挡进口的可能性也越来越近,世界各大汽车集团之间竞争联合、兼并重组的纷争之局越演越烈。然后,他们推断:孱弱的中国汽车企业将剩下几家。

「汽车人」中国车企未来会仅剩几家吗?

新世纪之初,比照世界汽车产业形成的“新版图”,中国汽车界也有中国版汽车产业“3+6”的“格局说”。

10年前,又有人抛出未来汽车行业只有6家公司的言论。两年前,某些自主企业负责人大胆预测,未来5-10年,本土品牌大概只会剩下两三家或五家。

最近两年,造车新势力风起云涌。有的说,已达314家。新老造车势力、传统与新媒体人士形成的共识是:将来能存活下来的也就两三家,还有说一两家的。

「汽车人」中国车企未来会仅剩几家吗?

毫无疑问,这些预测、推测多是依据欧美——特别是美国的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和现状。

据资料统计,1908年,美国有253家汽车生产厂家。1920年,跌落到108家。1926年,只剩下44家,彼时,80%的汽车由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生产。1987年,美国三大汽车集团则占到90%以上。1998年5月,美国克莱斯勒和德国戴姆勒-奔驰合并,美国汽车工业仅剩“两家半”。

2010年,奥巴马政府提出到2015年美国电动车累计销量超百万辆。2011年,美国能源部发布的《2015年前部署100万辆电动汽车》分析报告指出:未来政府将在购买补贴、出资修建社区基础设施等方面给予支持。曾几何时,美国掀起一股电动汽车投资热、造车热,几十家乃至上百家电动汽车项目一夜间兴起。但那个“百万辆计划”发布后受到美国业内质疑——“脱离实际”。

「汽车人」中国车企未来会仅剩几家吗?

颇有意思的是,特斯拉个别派至今顽强生存,美国几家大的电动汽车企业已被中国企业——万向、五龙电动车、小康、恒大等悉数收购,大多数生不逢时、生不逢世、生不逢市——群体夭折。

这大概是中国“未来汽车产业只剩下两三家”的来源吧。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中国汽车工业这边风景“独好”。

1988年,中国共有115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厂家之多,30年来一直是世界“奇观”和“之最”。当年,中国汽车产量646951辆,其中,5万辆以上车厂的只有一汽、二汽两家,年产过万辆的仅5家。

「汽车人」中国车企未来会仅剩几家吗?

30年过去了,特别经过合资造车热、自主造车热、互联网造车热后,中国汽车厂家不减反而增多。

仅拿新能源车企为例,中国有多少汽车企业生产新能源乘用车?有多少汽车企业生产新能源客车?有多少汽车企业生产新能源专用车?从电池配套的角度看,有35家企业生产新能源乘用车,有58家企业生产新能源客车,有39家企业生产新能源专用车。这三者简单相加就是132家。

研究认为,本土汽车品牌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中国对汽车的控制是国家式的计划经济型,但各地汽车自身的发展却是地方政绩+市场经济型。与欧美日韩发展模式无可比性。这是中国特色。现在,新势力、野蛮人、门外汉的大举进入汽车业,是当年乱世的再现和重演。不同的是,当时是银行+地方政府做后盾推手,现在是财团+地方政府。中国车厂在未来三五年乃至十几年、几十年,未必会减少。这牵涉地方招商引资,关系当地就业稳定等等诸多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

「汽车人」中国车企未来会仅剩几家吗?

中国汽车这么多企业也不正常。地方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导致中国汽车市场地方割据,没有形成完全的、真正的市场竞争,这不利于中国汽车发展。市场竞争充分之时就是中国汽车遵循世界规律之日。但中国汽车业只剩下两三家,同样不合适。美国汽车从上个世纪20年代后期形成三大和三足鼎立的局面延续近百年,表现出高度的垄断性,曾几度面临险境。

从国家层面看,中国车企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的呼声和鼓励一直没停过。一个月前,国家发改委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这次,风来了!该意见第十条对汽车投资、车企生死提出禁令,包括:(1)新建独立燃油汽车整车企业,(2)现有汽车整车企业跨乘用车、商用车类别建设燃油汽车生产能力,(3)未列入国家区域发展规划的现有燃油汽车企业整体搬迁至外省份,(4)燃油汽车僵尸企业股权变更。

这个禁投项目最大影响是,车企无法再新建独立的传统燃油汽车产能,谁也别想通过收购“僵尸车企”(指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存在的现有汽车整车企业)资质进入汽车朋友圈。更具杀伤力的是,现存的“燃油汽车僵尸企业”股权无法变更,“壳资源”失去价值——资质无法变现。僵尸企业再想东山再起、死灰复燃的脱胎再生已无可能。有统计说,中国现存的传统燃油汽车有40家僵尸企业。

「汽车人」中国车企未来会仅剩几家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