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人」中國車企未來會僅剩幾家嗎?

「汽車人」中國車企未來會僅剩幾家嗎?

一旦《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頒發和剛性執行,這會促進中國汽車業優勝劣汰,但未來未必只會剩下幾家。因為,國家從來沒有明確中國汽車要扶植幾家或剩下幾家的硬性規定。未來剩下多少,還要靠市場競爭,有技術、有創新、有實力的中國車企才會獲得更好的生存機會和空間。

◎ 作者 牛一龍

近期,“中國汽車業未來幾年只會剩下幾家”的論調又有抬頭。其實這個提法,一點兒都不新鮮。

早在二三十年前,就有汽車產學研界人士指出,隨著恢復我國關貿總協定締約國地位(即中國入世)的日期越來越近,中國汽車工業依賴關稅貿易壁壘來抵擋進口的可能性也越來越近,世界各大汽車集團之間競爭聯合、兼併重組的紛爭之局越演越烈。然後,他們推斷:孱弱的中國汽車企業將剩下幾家。

「汽車人」中國車企未來會僅剩幾家嗎?

新世紀之初,比照世界汽車產業形成的“新版圖”,中國汽車界也有中國版汽車產業“3+6”的“格局說”。

10年前,又有人拋出未來汽車行業只有6家公司的言論。兩年前,某些自主企業負責人大膽預測,未來5-10年,本土品牌大概只會剩下兩三家或五家。

最近兩年,造車新勢力風起雲湧。有的說,已達314家。新老造車勢力、傳統與新媒體人士形成的共識是:將來能存活下來的也就兩三家,還有說一兩家的。

「汽車人」中國車企未來會僅剩幾家嗎?

毫無疑問,這些預測、推測多是依據歐美——特別是美國的汽車工業發展趨勢和現狀。

據資料統計,1908年,美國有253家汽車生產廠家。1920年,跌落到108家。1926年,只剩下44家,彼時,80%的汽車由福特、通用、克萊斯勒三大汽車公司生產。1987年,美國三大汽車集團則佔到90%以上。1998年5月,美國克萊斯勒和德國戴姆勒-奔馳合併,美國汽車工業僅剩“兩家半”。

2010年,奧巴馬政府提出到2015年美國電動車累計銷量超百萬輛。2011年,美國能源部發布的《2015年前部署100萬輛電動汽車》分析報告指出:未來政府將在購買補貼、出資修建社區基礎設施等方面給予支持。曾幾何時,美國掀起一股電動汽車投資熱、造車熱,幾十家乃至上百家電動汽車項目一夜間興起。但那個“百萬輛計劃”發佈後受到美國業內質疑——“脫離實際”。

「汽車人」中國車企未來會僅剩幾家嗎?

頗有意思的是,特斯拉個別派至今頑強生存,美國幾家大的電動汽車企業已被中國企業——萬向、五龍電動車、小康、恆大等悉數收購,大多數生不逢時、生不逢世、生不逢市——群體夭折。

這大概是中國“未來汽車產業只剩下兩三家”的來源吧。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中國汽車工業這邊風景“獨好”。

1988年,中國共有115家汽車整車生產企業,廠家之多,30年來一直是世界“奇觀”和“之最”。當年,中國汽車產量646951輛,其中,5萬輛以上車廠的只有一汽、二汽兩家,年產過萬輛的僅5家。

「汽車人」中國車企未來會僅剩幾家嗎?

30年過去了,特別經過合資造車熱、自主造車熱、互聯網造車熱後,中國汽車廠家不減反而增多。

僅拿新能源車企為例,中國有多少汽車企業生產新能源乘用車?有多少汽車企業生產新能源客車?有多少汽車企業生產新能源專用車?從電池配套的角度看,有35家企業生產新能源乘用車,有58家企業生產新能源客車,有39家企業生產新能源專用車。這三者簡單相加就是132家。

研究認為,本土汽車品牌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中國對汽車的控制是國家式的計劃經濟型,但各地汽車自身的發展卻是地方政績+市場經濟型。與歐美日韓發展模式無可比性。這是中國特色。現在,新勢力、野蠻人、門外漢的大舉進入汽車業,是當年亂世的再現和重演。不同的是,當時是銀行+地方政府做後盾推手,現在是財團+地方政府。中國車廠在未來三五年乃至十幾年、幾十年,未必會減少。這牽涉地方招商引資,關係當地就業穩定等等諸多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複雜。

「汽車人」中國車企未來會僅剩幾家嗎?

中國汽車這麼多企業也不正常。地方利益和地方保護主義盛行,導致中國汽車市場地方割據,沒有形成完全的、真正的市場競爭,這不利於中國汽車發展。市場競爭充分之時就是中國汽車遵循世界規律之日。但中國汽車業只剩下兩三家,同樣不合適。美國汽車從上個世紀20年代後期形成三大和三足鼎立的局面延續近百年,表現出高度的壟斷性,曾幾度面臨險境。

從國家層面看,中國車企的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的呼聲和鼓勵一直沒停過。一個月前,國家發改委發佈《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這次,風來了!該意見第十條對汽車投資、車企生死提出禁令,包括:(1)新建獨立燃油汽車整車企業,(2)現有汽車整車企業跨乘用車、商用車類別建設燃油汽車生產能力,(3)未列入國家區域發展規劃的現有燃油汽車企業整體搬遷至外省份,(4)燃油汽車殭屍企業股權變更。

這個禁投項目最大影響是,車企無法再新建獨立的傳統燃油汽車產能,誰也別想通過收購“殭屍車企”(指停產半停產、連年虧損、資不抵債,靠政府補貼和銀行續貸存在的現有汽車整車企業)資質進入汽車朋友圈。更具殺傷力的是,現存的“燃油汽車殭屍企業”股權無法變更,“殼資源”失去價值——資質無法變現。殭屍企業再想東山再起、死灰復燃的脫胎再生已無可能。有統計說,中國現存的傳統燃油汽車有40家殭屍企業。

「汽車人」中國車企未來會僅剩幾家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