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私信"激勵”兩個字,將可獲得100分鐘激勵員工方案的視頻

前言:

沒有不想多賺多利潤的老反,也沒有不想加工資的員工。無論拿多少的月薪,員工總是希望有更多的加薪機會。而老闆通常都會將薪酬僅僅視作成本,工資越高、成本越高、企業盈利則會相應減少。在這層邏輯關係之下,員工加薪的訴求常常難於得到滿足。不過,由於薪酬不到位,員工工作不給力不積極、人才流失率上升、為了留人老闆不得不被動加薪等事情,在很多企業每天都在上演!

曾經去過很多家企業做案子,會發現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那就是二線員工對待工作沒什麼積極性。那到底該如何處理這些情況呢?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具體體現在幾個方面:

1、缺乏工作主動性與積極性;上級不安排,員工絕不會主動找活幹;

2、攀比工資高低;每月發工資,都要相互打聽,但凡看到別人比自己高,就散播負能量;

3、不願意承擔責任;安排點事情,就相互推卸,沒人肯主動承擔;

4、忽視工作結果,只做事,不做結果;

5、工作配合性很差,內耗嚴重,相互扯皮。

6、只做分內的事情,多做一點點,就意見很大。

很多老闆很頭疼,不知道如何處理,每次都要發火,員工才會做點事,做管理做到身心疲憊。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在我深入調研中發現,發現這些企業大多是採用固定薪酬,這是員工狀態變差的一個重要原因。

那麼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是如何管理公司提高人效的呢?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馬雲在2014年度總結時提到:

1、核算的是KPI數據,但考量的一定是KPI以外的東西

2、給結果付錢(獎),給努力鼓掌(勵)

3、欣賞有價值的失敗,獎勵堅持拿到結果的努力

4、三個人幹五個人的活,拿四個人的工資

5、加工資是公司對你的崗位有了新的更高要求

6、那些沒有調薪的崗位,要先提升它的作用和價值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要解決加薪問題,首先要解決薪酬模式問題!

案例1--程序員的薪酬

某企業要自建軟件系統,於是聘請了兩位程序員。談定的工資是每人每月固定8000元。由於老闆和高管都不懂編程工作,只是想要軟件開發結果。但是,程序開發的事情也確是複雜,開發工作經常延後。老闆沒有辦法,只好要求相關負責人及程序員每天報告工作計劃、進度和完成情況,親自督導和檢查。

這樣的日子過了三個月,到了程序員要轉正的日子,一方面員工想趁轉正加點工資,另一方面老闆想徹底結束這種人盯人的狀態。於是老闆決定給程序員做PPV薪酬模式設計。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說明:

1)固定工資8000元收為:底薪2000元+CRM產值工資3000元+軟件維護產值+其他產值收入。前提是,測算完數據後,他們的薪酬有很大機會比過去要高,當然,他們也要努力地做出好的結果。

2)軟件維護產值是一項計件產值,根據過去公司維護的個數,計數出一個單價,維護的越多產值就越高。

3)其他產值:根據過往結果及能力提升,擔負更多的開發工作,同時也要得到相應的產值薪酬。

點評:

1)程序員開發的程序越好,銷售就會更好,維護產值就會高。

2)客戶提出各種需求,程序員會自覺跟進和想辦法滿足。

3)讓程序員為自己幹,為自己加薪。

案例2--HR的薪酬(以招聘崗為例)

某企業的HR招聘崗原來是固定工資6000元,負責公司人員招聘工作。總是招不進人來,然後找各種理由推託責任。企業只好不斷通過增加崗位薪酬水平來吸引人,不過效果依然不太理想。

老闆決定學習使用PPV產值量化薪酬模式:底薪3000元+各項產值工資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說明:讓招聘崗的員工為自己的薪酬而招聘,招到的人越多,個人收入就會越高。相信在今天招聘難度越來越大的時代,企業願意給招聘崗做出好的激勵模式,解決人才引進的難題。


二線操作層員工如何實現多勞多得二線操作層員工的薪酬機制,一直是大多數企業的難題。比如財務人員、行政人員、HR部門等等。他們的工作瑣碎、規律性不強、目標少、量化程度低、經常變動職責、臨時事務多在激勵上,常常是獎少扣多;在管理上,很難量化和檢視。

  • 一線員工可用目標激勵、計件計薪,實現多勞多得、多創造多回報。二線操作層員工可以做到嗎?
  • 如果將二線操作層員工的工作以“個人產值化+價值化”的模式進行設計,相信可以解決這個難題。
  • 什麼是產值化管理實產值:直接創造企業收入的產值。如銷售額、產量等。
  • 虛產值:不能直接對應企業收入的工作量。如行政服務、財務服務等。
  • 公共產值:可以開放給其他崗位的產值。
  • 崗位產值:僅限指定崗位完成的產值。
  • 可明確定價產值:易測量且有明顯測量意義的產值。
  • 打包產值:不易測量或無明顯測量意義的產值。

在企業,財務會計一般都是固定工資,加工資基本上要等一年或以上。而且到了加薪的時候,到底加多少才合理,也一直是令人頭痛的問題。對於會計員來說,當然是越多越多。對於老闆來說,要考慮的問題很多,加多了會增加公司的成本,還有就是內部的薪酬平衡也必須有所考量。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會計的職業能力、職業規劃必須與薪酬相關聯。當這個會計能夠做更多有價值的事,並且做出好的結果,就可以為她/他加薪。這個價值和結果一定是公司要的,並且能幫助公司實現更有效的經營。

某企業會計的PPV產值薪酬表(省略了一部分內容)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薪酬設計具有非常專業的技術含量,薪酬模式設計好了,對員工對企業就是共贏!

推薦PPV模式——基於員工個人的產值與價值的薪酬模式

PPV(Personal Production value)是指基於個人產值、價值的薪酬計算模式,強調按個人的產出和價值計算員工報酬。

PPV的設計原理:企業與員工是一種交易關係,企業向員工購買他直接貢獻的產值與價值。如果員工做出的結果達不到企業的要求,企業可以對既定的產值標準進行減扣,並按實際認同的產值計算產值回報。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PPV設計模型:

底薪+成果+價值+效果產值+特別激勵+年終獎

  • 底薪:保障員工基本生活;
  • 結果產值:做事做價值做結果,比如做完這個事,給多少錢;
  • 效果產值:將價值貢獻轉化為生產力:做完這個事,按這個事產值的銷售額按一定比例提成;
  • 特別獎勵:對特別貢獻的認可和獎勵。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PPV設計的三大原理:

1、多勞多得:讓員工為自己幹,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應該相對越高;

2、一專多能:鼓勵員工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在有主職角色的基礎上,讓員工可以同時承擔更多工作角色,發揮更多的價值。

3、複合價值:根據工作流程與工作量,以高效為目標,合併部門、崗位的職責功能,4個人幹3個人的活,通過優化人效,給員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機會。

PPV設計模型:

底薪+成果+價值+效果產值+特別激勵+年終獎

  • 底薪:保障員工基本生活;
  • 結果產值:做事做價值做結果,比如做完這個事,給多少錢;
  • 效果產值:將價值貢獻轉化為生產力:做完這個事,按這個事產值的銷售額按一定比例提成;
  • 特別獎勵:對特別貢獻的認可和獎勵。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PPV設計的三大原理:

1、多勞多得:讓員工為自己幹,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應該相對越高;

2、一專多能:鼓勵員工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在有主職角色的基礎上,讓員工可以同時承擔更多工作角色,發揮更多的價值。

3、複合價值:根據工作流程與工作量,以高效為目標,合併部門、崗位的職責功能,4個人幹3個人的活,通過優化人效,給員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機會。

PPV設計模型:

底薪+成果+價值+效果產值+特別激勵+年終獎

  • 底薪:保障員工基本生活;
  • 結果產值:做事做價值做結果,比如做完這個事,給多少錢;
  • 效果產值:將價值貢獻轉化為生產力:做完這個事,按這個事產值的銷售額按一定比例提成;
  • 特別獎勵:對特別貢獻的認可和獎勵。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PPV設計的三大原理:

1、多勞多得:讓員工為自己幹,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應該相對越高;

2、一專多能:鼓勵員工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在有主職角色的基礎上,讓員工可以同時承擔更多工作角色,發揮更多的價值。

3、複合價值:根據工作流程與工作量,以高效為目標,合併部門、崗位的職責功能,4個人幹3個人的活,通過優化人效,給員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機會。

PPV設計模型:

底薪+成果+價值+效果產值+特別激勵+年終獎

  • 底薪:保障員工基本生活;
  • 結果產值:做事做價值做結果,比如做完這個事,給多少錢;
  • 效果產值:將價值貢獻轉化為生產力:做完這個事,按這個事產值的銷售額按一定比例提成;
  • 特別獎勵:對特別貢獻的認可和獎勵。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PPV設計的三大原理:

1、多勞多得:讓員工為自己幹,做得越多越好,收入就應該相對越高;

2、一專多能:鼓勵員工在擁有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在有主職角色的基礎上,讓員工可以同時承擔更多工作角色,發揮更多的價值。

3、複合價值:根據工作流程與工作量,以高效為目標,合併部門、崗位的職責功能,4個人幹3個人的活,通過優化人效,給員工更多提高能力、增加收入的機會。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老闆使用PPV來管理員工,答案就在這裡

員工收入從哪裡來:

從團隊產值中來:分解,搭便車

PPV量化薪酬:把每個工作分解量化後定價,比如財務部有9個人,給主要的工作定價,開發票每個月300元,廣電購銷合同100元,然後看誰願意幹,誰願意幹就錢就給誰,然後再測算每個工作做完後所需的時間,和新機制推行後每個人的收入情況;另外一些細小的工作打包一起,因為公司付底薪了。

PPV個人產值化薪酬:

去年某家印刷公司,原來106人,後來降到34人,產值沒變;

PPV簡易型設計(人員優化)

  • 1.可以優化多少人;
  • 2.優化人員的工作進行量化;
  • 3.量化工作進行定價(分配30-60%左右);
  • 4.定價工作進行內部招募。

完整的PPV設計:

1.分析:崗位分析的重點

工作事項、花費時間、分佈規律(日、周、月、季、年)、工作強度、難度、工作價值、測量方式;所有的工作都定價了,如果有人請假,可以讓其他人頂上,定價的錢給就相應的人。

2.量化:

找出容易測量的部分;對容易量化的再進行時間、數量、價值分析;容易測量的工作佔總工作量的30-50%。

3.定價:

對納入測量的部門組織模擬定價;根據定價進行實步測算。

4.歸類:

崗位產值:指定崗位或流程緊密的崗位才能做的部分;有些工作是需要專業技能,只能指定某些人做,這部分一定要留下專業技能的人。

公共產值:通過培訓或指導,可以公開招募執行者;公共性崗位的人容易。

5.測算

測算優化後的人力成本一定要低於之前的總成本。

6.打包:

不易量化測算的部分進行分類打包。

7.開放:

公開招募。

8.優化:

做完後就不用擔心沒人幹活,一個事情定價後總有人願意幹;不願意做的人就優化掉,公司想留下來的人先進行面談,看是否願意接受新的機制。

小結建議

每個月到企業都輔導績效變革,我發現,很多企業因為定崗定編,所以都有嚴重的人效浪費問題,人效浪費大,哪裡有能力給員工加薪呢,不能給員工高薪,又哪裡能找到優秀的人才呢?

文:曾老師

長期從事績效薪酬設計研究和實踐;

足跡踏遍五湖四海,為廣大企業診斷把脈;

救死扶危,誓做企業薪酬績效改革的踐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