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可怕:對於帝王而言,太子絕對是可怕的!

兒子的可怕:對於帝王而言,太子絕對是可怕的!

兒子的可怕 作者 吳濤

一般人觀念之中,嬌妻愛子,天倫之樂。可以對於帝王來說,不僅皇后是危險的,就連兒子也是可怕的!很多人或許會覺著不能理解,現實生活中,人們為了兒子都是他們最親的人,都會為了兒子而不惜任何代價。問題在於,帝王不是普通人!

帝王往往有很多兒子。在所有的兒子之中,最可怕的是太子!這更讓人們無法接受,太子是帝王兒子之中獲利最多的一個,也是帝王最信任,最寵愛的一個,太子為什麼是最可怕的呢?

一般而言,根據禮法,太子是帝王的嫡長子。什麼是嫡長子呢?就是帝王正式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中國古代的帝王們,往往早婚。比如齊高帝蕭道成,十二歲有兒子,他兒子十二歲給他生了孫子,他的孫子二十歲給他生了重孫子,他四十五歲就當了曾祖父!這些帝王們不懂得什麼叫計劃生育,當他們生下太子之後,並沒有停止自己生育的腳步。對於太子來說,他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就是,父親在生完自己以後,就去做個絕育手術!父親後來所生的這些孩子,對自己是一個又一個威脅。為了杜絕這些威脅,在父親拒絕做絕育手術的情況下,把父親幹掉,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更何況,這些帝王們在生太子的時候,很年輕,後面還會有漫長的人生道路。十年、二十年之後,帝王們在兩性的需求上,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精力。但是,他的原配皇后,可能已經人老珠黃,“色衰而愛馳”。一旦帝王們有了新的小美人,新的小美人又給他生出了可愛的小兒子。帝王極有可能會做出廢黜皇后,撤換太子的決定。

兒子的可怕:對於帝王而言,太子絕對是可怕的!

漢武帝生出太子劉據的時候年齡已經二十九歲,不算很小。但是漢武帝卻是很長壽,後來一直活了七十多歲。而且這傢伙號稱是“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無婦人”!真是雄才大略,在那方面也比一般人強!到他晚年的時候,他的皇后衛子夫,當初的美人,也已經是五六十歲的人了。縱然作為皇后,有條件來保養自己,畢竟和年輕的小美人是不能比的。漢武帝也的確有了新寵,他的新寵叫鉤弋夫人。鉤弋夫人給漢武帝生了一個小兒子,名叫劉弗陵。漢武帝對這個小兒子非常喜愛,他多次說過,這小兒子真像我!於是他下令,將鉤弋夫人住所的大門命名為“堯母門”。漢武帝的這些舉動,都在傳遞著一個很強烈的信號,皇后和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後來更加上一個叫江充的小人,挑撥他們父子關係。於是,太子劉據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之下被迫起兵。雖說最終太子兵敗自殺,但這件事情就足以說明了太子的可怕。

有人或許會說,假如漢武帝不生那麼多兒子,假如漢武帝不好色,就只有太子劉據一個兒子,太子還會可怕嗎?我要告訴你,太子依然是最可怕的人!劉據從七歲被立為太子,到起兵之時已經三十七歲了。劉據在被立為太子那一天,就成了漢武帝正式的接班人,可是等了三十年,還沒有接班,你能保證他還有耐心繼續等下去?

兒子的可怕:對於帝王而言,太子絕對是可怕的!

說到這兒,我再給大家講另外一個故事。春秋時期晉獻公在征討驪戎的時候得到了一個美女驪姬,驪姬後來給晉獻公又生了一個小兒子。晉獻公原來的長子申生已經被立為太子。太子申生的母親已經去世,晉獻公也沒有打算換掉太子。但是,驪姬卻想著如何把申生趕下太子寶座。

有一天,驪姬對晉獻公說,我昨天夢到了申生的母親,她在那個世界裡飢寒交迫,還十分的寂寞。你應該安排申生去祭祀他的母親了。晉獻公一聽,非常感動,難得我的小美人有這份心,真是深明大義!晉獻公趕緊派人把太子申生找來,安排申生去祭祀自己的母親。接著晉獻公就出去打獵了。

按照當時的習俗,祭祀神靈的祭品,最終還是要由人們把它吃掉。申生祭祀母親的祭品,還應該送給父親去享用。等到晉獻公打獵回來以後,看到了申生送來的祭品,當即決定享用。但是卻被驪姬攔住了,驪姬說道,這些東西都是從宮外送來的,還是小心些,檢驗一下吧。於是,驪姬那了一塊祭肉,餵給一條狗,結果狗很快就一命嗚呼。驪姬又讓一個小奴隸吃了一塊,結果他也被毒死了。

看到這一幕,晉獻公還是不相信,申生會在給自己的祭品裡下毒。他說,這個國家遲早都是他的,他至於要謀害自己的父親嗎?驪姬在旁邊只是說了兩個字,就徹底打破了晉獻公最後的心理防線,“欲速”!你兒子已經等不及了!聽到這兩個字,晉獻公徹底相信申生要謀害自己,就這樣申生被迫自殺。

在中國的歷史上,死在兒子手裡的帝王,還真不老少呢!楚成王、趙武靈王、宋文帝、魏道武帝、安祿山、史思明、朱溫、李元昊……

十六國時期,後趙的皇帝石虎有一天拍著自己的肚皮說道,我都想用三斛石灰好好清理一下我這腸子,我這一肚子全是壞水,生的兒子沒有一個是好東西,年齡剛滿二十所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老子開刀!於是他決定要立年方十歲的小兒子石世為太子。他對人們說,這小子還小,等到他二十歲的時候,老子不用他殺,自己就去見閻王了!

—————————————

野叟者,不誤正業的大學歷史老師,雖僻居荒野,但所講並非野史。

這裡沒有高頭講章,也沒有高深的論著。有的只是對歷史的點滴採擷,對文化的一點感悟。

或高雅,或通俗,或八卦。但總會有趣,總是力圖呈現出歷史豐富的本來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