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可怕:对于帝王而言,太子绝对是可怕的!

儿子的可怕:对于帝王而言,太子绝对是可怕的!

儿子的可怕 作者 吴涛

一般人观念之中,娇妻爱子,天伦之乐。可以对于帝王来说,不仅皇后是危险的,就连儿子也是可怕的!很多人或许会觉着不能理解,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儿子都是他们最亲的人,都会为了儿子而不惜任何代价。问题在于,帝王不是普通人!

帝王往往有很多儿子。在所有的儿子之中,最可怕的是太子!这更让人们无法接受,太子是帝王儿子之中获利最多的一个,也是帝王最信任,最宠爱的一个,太子为什么是最可怕的呢?

一般而言,根据礼法,太子是帝王的嫡长子。什么是嫡长子呢?就是帝王正式皇后所生的第一个儿子。中国古代的帝王们,往往早婚。比如齐高帝萧道成,十二岁有儿子,他儿子十二岁给他生了孙子,他的孙子二十岁给他生了重孙子,他四十五岁就当了曾祖父!这些帝王们不懂得什么叫计划生育,当他们生下太子之后,并没有停止自己生育的脚步。对于太子来说,他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就是,父亲在生完自己以后,就去做个绝育手术!父亲后来所生的这些孩子,对自己是一个又一个威胁。为了杜绝这些威胁,在父亲拒绝做绝育手术的情况下,把父亲干掉,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更何况,这些帝王们在生太子的时候,很年轻,后面还会有漫长的人生道路。十年、二十年之后,帝王们在两性的需求上,依然保持了旺盛的精力。但是,他的原配皇后,可能已经人老珠黄,“色衰而爱驰”。一旦帝王们有了新的小美人,新的小美人又给他生出了可爱的小儿子。帝王极有可能会做出废黜皇后,撤换太子的决定。

儿子的可怕:对于帝王而言,太子绝对是可怕的!

汉武帝生出太子刘据的时候年龄已经二十九岁,不算很小。但是汉武帝却是很长寿,后来一直活了七十多岁。而且这家伙号称是“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无妇人”!真是雄才大略,在那方面也比一般人强!到他晚年的时候,他的皇后卫子夫,当初的美人,也已经是五六十岁的人了。纵然作为皇后,有条件来保养自己,毕竟和年轻的小美人是不能比的。汉武帝也的确有了新宠,他的新宠叫钩弋夫人。钩弋夫人给汉武帝生了一个小儿子,名叫刘弗陵。汉武帝对这个小儿子非常喜爱,他多次说过,这小儿子真像我!于是他下令,将钩弋夫人住所的大门命名为“尧母门”。汉武帝的这些举动,都在传递着一个很强烈的信号,皇后和太子的地位岌岌可危。后来更加上一个叫江充的小人,挑拨他们父子关系。于是,太子刘据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被迫起兵。虽说最终太子兵败自杀,但这件事情就足以说明了太子的可怕。

有人或许会说,假如汉武帝不生那么多儿子,假如汉武帝不好色,就只有太子刘据一个儿子,太子还会可怕吗?我要告诉你,太子依然是最可怕的人!刘据从七岁被立为太子,到起兵之时已经三十七岁了。刘据在被立为太子那一天,就成了汉武帝正式的接班人,可是等了三十年,还没有接班,你能保证他还有耐心继续等下去?

儿子的可怕:对于帝王而言,太子绝对是可怕的!

说到这儿,我再给大家讲另外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在征讨骊戎的时候得到了一个美女骊姬,骊姬后来给晋献公又生了一个小儿子。晋献公原来的长子申生已经被立为太子。太子申生的母亲已经去世,晋献公也没有打算换掉太子。但是,骊姬却想着如何把申生赶下太子宝座。

有一天,骊姬对晋献公说,我昨天梦到了申生的母亲,她在那个世界里饥寒交迫,还十分的寂寞。你应该安排申生去祭祀他的母亲了。晋献公一听,非常感动,难得我的小美人有这份心,真是深明大义!晋献公赶紧派人把太子申生找来,安排申生去祭祀自己的母亲。接着晋献公就出去打猎了。

按照当时的习俗,祭祀神灵的祭品,最终还是要由人们把它吃掉。申生祭祀母亲的祭品,还应该送给父亲去享用。等到晋献公打猎回来以后,看到了申生送来的祭品,当即决定享用。但是却被骊姬拦住了,骊姬说道,这些东西都是从宫外送来的,还是小心些,检验一下吧。于是,骊姬那了一块祭肉,喂给一条狗,结果狗很快就一命呜呼。骊姬又让一个小奴隶吃了一块,结果他也被毒死了。

看到这一幕,晋献公还是不相信,申生会在给自己的祭品里下毒。他说,这个国家迟早都是他的,他至于要谋害自己的父亲吗?骊姬在旁边只是说了两个字,就彻底打破了晋献公最后的心理防线,“欲速”!你儿子已经等不及了!听到这两个字,晋献公彻底相信申生要谋害自己,就这样申生被迫自杀。

在中国的历史上,死在儿子手里的帝王,还真不老少呢!楚成王、赵武灵王、宋文帝、魏道武帝、安禄山、史思明、朱温、李元昊……

十六国时期,后赵的皇帝石虎有一天拍着自己的肚皮说道,我都想用三斛石灰好好清理一下我这肠子,我这一肚子全是坏水,生的儿子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年龄刚满二十所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老子开刀!于是他决定要立年方十岁的小儿子石世为太子。他对人们说,这小子还小,等到他二十岁的时候,老子不用他杀,自己就去见阎王了!

—————————————

野叟者,不误正业的大学历史老师,虽僻居荒野,但所讲并非野史。

这里没有高头讲章,也没有高深的论著。有的只是对历史的点滴采撷,对文化的一点感悟。

或高雅,或通俗,或八卦。但总会有趣,总是力图呈现出历史丰富的本来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