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夫人张氏病危再三嘱咐“相公为相执政,千万不要恃权报怨”

章惇夫人张氏病危,再三嘱咐:“相公为相执政,千万不要恃权报怨。”

章惇夫人张氏病危再三嘱咐“相公为相执政,千万不要恃权报怨”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端王赵佶在其皇兄宋哲宗赵煦死后,继承帝位,建元建中靖国,是为宋徽宗。这年二月,徽宗贬逐前朝宰相章惇,把他流放到当时极边远的雷州(今广东湛江雷州)。

经过千辛万苦,章惇好不容易来到了贬谪所在地,地方官得知他开罪了当今皇上,谁也没有好脸色看承他。章惇无奈,只好到处打听适当民居,以便租借来作为安身之所。街市上转了一圈,觉得一户较为宽敞,进屋表达来意。户主听说是贬谪官员求租,连连摆手摇头,“不租不租。四年前苏公租住我屋,惹恼朝廷当权的章丞相,派人把我捉到官府,追逼拷问,非要我诬赖苏公强租民居。苏公是个好人,人家出钱租我房舍,我岂能昧良心落井下石,诬良为盗。好在借据分明,白纸黑字,纠缠一阵,他们在我这里实在挖不出什么证据,才放我回来。要不是借据清楚,苏公结局不堪设想,我亦差点破家亡身。对不起,不能再租。”户主并不知道,眼前来求租的流放官员便是大名鼎鼎的章丞相,他提到的苏公,便是章惇的政敌—大文学家苏辙。

此时的章惇,羞愧交加,懊悔万分,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初任宰相之时,夫人张氏病危,临终再三嘱咐:“相公为相执政,千万不要恃权报怨。”(即“君作相,幸无抱怨。”)办完丧事,章惇仍悲悼不已,向朋友陈瓘述说悼亡之痛,整日以泪洗面,未能忘情。陈瓘劝他说,与其徒劳悲伤,何如记取夫人最后话别之语?可惜章惇被仇恨迷住了心窍,听不进亡妻和朋友的劝解,当政时一味把政敌往死里整,下手毫不留情,谁知加于他人的苦果,今日轮到下台后的自己来品尝?

章惇是嘉祐年间考取进士进入仕途的,又经过英宗短暂的治平四年,神宗继位,重用王安石,实行新法。章惇积极支持新法,人又聪明能干,被委以编修三司条例司重任,是王安石变法团队的重要骨干。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朝廷任命章惇为湖北察访使,负责抚靖洞庭湖南北的少数民族。到第二年,他采取抚剿两手,制服了闹事的少数民族首领,朝廷便在那里设置了沅州(今湖南芷江),展示了他处理棘手问题的才干。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章惇回朝升任参知政事,但仅一年多,便因事去职。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神宗病死,九岁的哲宗即位,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高太后一改神宗推行的王安石新法政策,召回司马光等反对新法的老臣执政,废除新法,贬谪王安石集团的成员。章惇、蔡确、韩缜、张璪被旧党称之为“四害”,受到政治打击,被迫离开执政中枢,陆续被外放到地方任职。

元祐九年(公元1094年),太皇太后驾崩,宋哲宗亲政,改元绍圣,决定继承父皇遗志,重新推行新法,开始起用章惇等新党被贬逐大臣。章惇入朝为相,大力恢复新法,残酷打击旧党,“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只是碍于宋哲宗念及宋朝祖训“不得诛杀大臣”而未得逞,但章惇总觉得仇恨报得并不淋漓痛快,深以为憾事。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哲宗皇帝死去,没有后嗣,皇太后向氏召集大臣,议定由谁来继承帝位。章惇主张简王或者申王来作新皇帝,向太后则主张立端王赵佶为帝。章惇这次却表现出为国家敢于负责的气节,开口道“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话音未落,副宰相曾布就打断他,“章惇是个人意见,没有与我们讨论。我认为太后圣谕非常英明。”另两位大臣蔡卞、许将连忙附和,表示当依向太后懿旨。其实,这四人都是新党干将,平时抱成一团,没想到关键时刻有人心怀鬼胎,不恤国事,专为个人前途打小算盘。这样,行为轻浮,颇有文学书画才能的艺术家赵佶便当上了皇帝,也正是这位风流文人亲手断送了北宋赵家的天下,丢掉了北方赵宋半壁河山。

赵佶当皇帝不久,曾经反对他继位的章惇便被罢相。接着,被贬逐到雷州作司户参军的小官。于是,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与章惇贬官后租不到住房相类似,在此前约一千五百年,为秦国富国强兵竭尽心力的商鞅,被人诬告谋反,他逃亡途中根本住不上旅店。店主异口同声地告诉他,“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鞅颁下法令,秦人出行需要官府发给的通行证,无证住宿的,旅店主人要负违法之责,而商鞅执法严酷,动辄倾家荡产,或至充军杀头。这样谁敢知法犯法?可怜商君一路逃亡,只能露宿山野,他追悔莫及,禁不住仰天长叹:“为法之弊,一至此哉!”

俗话说得好,上台要思下台时。当政者在制定法令,采取行政措施时,应该秉持儒家倡导的“忠恕”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办事立法要时时处处讲究公平公正,这样也替自己留下了一条后路。因为,当政者不可能永远在待台上,总有下台或者倒霉的时候。正如一位政治家说的:“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