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平:文化盛會解析成都蘊藏千年的開放基因

蓉平:文化盛会解析成都蕴藏千年的开放基因

6月21日,“2018世界文化名城論壇·天府論壇”在成都東郊記憶開幕,來自全球22個國家的22個世界文化名城論壇成員城市、9個“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城市的代表,和近400名國內外知名文創機構代表以及文化名人齊聚成都,共謀“一帶一路”建設下的文化交流合作與開放共享。論壇發佈首個“一帶一路”世界城市文化發展研究報告,成都被定義為“具有開創性的新興世界城市”。

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組織是全球城市文化領域的領導者,會員由38個全球知名文化城市組成,都是如倫敦、紐約、巴黎等在世界範圍內耳熟能詳的頂級文化名城。作為去年加入組織的新成員,成都用一場展示開放文化、呈現發展機遇的國際盛會送給朋友圈當作“見面禮”。

頂級文化論壇首次花落中國成都,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參會的世界文化名城代表們紛紛提到“中國之變”,透過成都看見中國的開放和發展之變。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中國正在面臨新一輪對外開放格局的重塑,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中國堅定不移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為世界矚目,因此論壇組委會經過多方考慮,首次將論壇落戶中國。

論壇組織中,中國內地成員有3個,為什麼會獨選成都舉辦論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透出了中國開放的新機遇。改革開放的前期,中國一直延續以沿海開放為主的交往格局,而新時代的開放格局則讓成都位於國家向西向南開放前沿。選擇成都無疑是選擇了一座未來之城。

在對外開放上,成都頻頻出手、舉措不斷,讓世界看到了成都開放的決心和行動,也讓世界肯定了成都的開放水平。6月2日,成都市召開史上最大規模、規格最高的對外開放大會,提出要以全球視野謀劃國際戰略通道建設,體現了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高水平建設國際門戶樞紐和內陸開放高地,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的“國際成都範”。緊接著,6月19日,《關於加快構建國際門戶樞紐全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意見》和《建設西部對外交往中心行動計劃(2017-2022年)》正式發佈,系統、全面佈局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如何打造、“一帶一路”開放高地如何建設。“國際成都範”有了落地的政策。成都作為國家中心城市,始終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參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建設,深度融入和平合作、開放融通的時代潮流,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與人類命運共同體互促共進、相映生輝的宏大進程中借勢借力、跨越發展。

蓉平:文化盛会解析成都蕴藏千年的开放基因

同時,以文化為抓手促進對外開放,源於天府文化“和諧包容、友善公益”的精神內核。天府文化傳遞的價值,為世界文明交流互鑑提供了共同語言。成都平原被譽為“天府之國”,是古蜀文明重要發祥地,孕育積澱出思想開明、生活樂觀、悠長厚重、獨具魅力的天府文化特質。這種彰顯文化和美學的生活方式,深刻蘊涵了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精髓,與中國提出建立合作共贏、共建共享的理念一脈相承。天府文化為世界貢獻的,將是東方哲學的智慧和力量,“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天府文化以人本邏輯、以優雅從容的內涵浸潤人心,如同涓涓細流看似柔弱,卻無堅不摧,獲取的是世界城市秩序中的影響力。

當天府文化的內涵外化於產業,成都的文創產業便煥發出勃勃生機。成都擁有成為全國重要文創中心的清晰願景,並將該願景寫入了城市中長期計劃,以《建設西部文創中心行動計劃(2017-2022年)》為文創擘畫藍圖。2017年底,全市註冊登記博物館、紀念館150座,數量居全國城市第二,僅次於北京,非國有博物館102座,居全國城市第一。成都擁有3400多家獨立書店、設計師書店等不同類型的書店,通過提供文化空間和各類文化活動,成都的各類書店為推動文化發展和促進市民的文化參與度發揮了重要作用。過去5年,成都是電影票房最高的五個城市之一,與北上廣深不相上下。2016年,成都的音樂行業收入突破300億人民幣。2017年,成都音樂演藝票房收入達4億元,直接或間接帶動其它各類市場主導的音樂節會實現消費收入達10億元……在創意產業已經成為現代經濟體系中最活躍、最具發展潛力產業的當下,成都文創產業釋放出巨大的活力,實實在在地投射在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之中。而隨著中意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園區的落戶,成都的文創產業將在更深層次更高水平上與世界接軌。

蓉平:文化盛会解析成都蕴藏千年的开放基因

今日之成都,有17家獲批領館,是內地“領館第三城”,已與全球89個城市締結友城或友好合作關係,映襯出世界文明合作共享的文化特質。89個城市遍佈五大洲,尤其是與同為“一帶一路”沿線古城的巴基斯坦拉合爾等城市結好,令成都的對外交往古今相映生輝,其開放氣質在時代時勢變遷中顯得愈發厚重。以開放的胸懷兼收幷蓄、以開放的文化引領發展,這場文化盛會,將為成都的開放貢獻文化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