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什麼會認為「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

成雪濤

向敬之

金庸在《袁崇煥評傳》中強調“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也是為袁崇煥冤死叫屈。

這是學者個人的觀點,痛恨明朝帝王專制推行特務政治的極端陰暗。

明朝有過政治輝煌、經濟繁榮和文化昌明,不少文人通過朱皇帝創制的八股取士,成為了濟世人才。

但是,明朝自太祖朱元璋起,為了集中和強化皇權,先後建置錦衣衛、東廠、西廠等特務機構,刺探情報,監控大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特務政治籠罩著整個社會。形形色色的特務機構,由皇帝的親信大臣或近侍太監把持,可以擅自抓人定罪,製造了不少錯假冤案。

雖然朱元璋樹鐵碑不許宦官干政,但,明朝中後期的皇帝,動不動就躲在深宮長期不臨朝,像嘉靖、萬曆一躲就是二十多年,讓變態的刑餘之人宦官作為皇帝的傳話筒、代言人,甚至操控皇帝如傀儡。宦官弄權,內閣傾軋,結果弄成了這樣那樣的黨爭此消彼長。

《江山風雨情》陳道明版明熹宗與李丁版魏忠賢

明朝政治有三大特色:一是皇帝懶政,一是宦官干政,二是黨爭不斷。先不說明朝最後亡在太監和黨爭之上,就連鼎盛的英宗前期(正統年間),也是皇帝把權力交與太監王振,導致號稱的五十萬大軍傾覆於土木堡之變,大明皇帝做了敵人俘虜,差點毀了大明王朝。然而,此事卻沒有驚醒明朝的皇帝。他們繼續寵信太監,愈演愈烈,最後演成了太監魏忠賢被公開稱謂九千九百歲,直逼皇帝的萬歲。

皇上活不了萬歲,魏忠賢排除異己,專斷國政,弄得天啟帝早逝,崇禎帝即位。崇禎不露聲色地剷除魏忠賢,卻留下魏閹餘孽利用救時良將袁崇煥的書生氣短,製造了危害社稷的陰謀。

在這樣腐朽黑暗的時代,袁崇煥劫數難逃。同樣寵信太監的崇禎帝,雖然有意要做一箇中興之主,卻因怒袁崇煥不爭,殘忍將其地處以了千刀萬剮。


以禮觀書



答: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心平氣和,客觀冷靜。

首先,金庸在小說寫作上,絕對稱得上大師;但在史學研究上,他的史觀出現偏差和錯誤,卻是有目共睹的。

話說回來,就算真是史學大師,也同樣會存在有史觀偏差和史學錯誤的。

比如閻崇年,比如李治亮,同樣存在嚴重的“貶明褒清”思想。

其中的閻崇年,還遭到了情緒失控的網友的掌摑。

這些人,包括金庸,為什麼如此憎惡明朝而崇尚清朝呢?

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一、史學材料的影響;二、家世淵源。

我寫有一本《是誰在抹黑明朝》,有詳細分析過明史材料被黑的種種因素。

要研究明朝,《明史》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

本來,《明實錄》的記載遠比《明史》客觀,問題是,《明實錄》共兩千九百一十一卷,1600多萬字,且文字鬆散,記載事件斷層、割裂,不是具備執著信念、吃苦耐勞精神的人,很難卒讀。

所以,研究明朝,《明史》是很多人的首選。

而《明史》是清朝政府主持編纂的。

為了編纂這部書,清廷從順治二年(1645)設《明史》館始,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幾代,於乾隆四年(1739)刊行,前後歷時九十四年。編書時間之長,為中國古代官修史書之最。

結合出現在清朝那些數不勝數、讓人不寒而慄的血腥文字獄來看,修《明史》的史官,可謂煞費苦心。

則由他們修出的東西,就免不了要“謗明頌清”了。

與《明史》相比,編修《清史稿》的趙爾巽等人為滿清遺民,對滿清有著濃厚的忠君思想,在滿清嚴酷的思想專制下,滿腦子的復辟想法,所採用的修史材料又全都是來自清朝政府的官修材料,兩相參照,“清優明劣”,一目瞭然。

再補充一下,《明實錄》裡,也是有很多歪曲、抹黑前朝的東西的,比如明成祖朱棣抹黑侄子建文帝、明英宗抹黑兄弟明代宗朱祁鈺、明世宗抹黑堂兄明武宗等等,箇中原因,大家都懂。

除了官修史料,再談談民間私修的材料。

關於清朝的文字獄,那可是一字不慎,就會掉腦袋、甚至誅家滅族的大禍事,那麼,民間對清朝的評價,就只剩下歌功頌德部分了。

明朝呢,政治、文化環境太寬鬆了。

寬鬆到什麼程度了呢?

明朝的言官可以毫無來由地對皇帝展開人身攻擊。

比如,明孝宗病倒了,不能上朝,言官就罵他怠政,是當代的周幽王、漢靈帝;明武宗想到江南看看自己國家的風土人情,群臣前堵後追,罵他是隋煬帝、宋徽宗;到了嘉靖時代,海瑞更是抬著棺材痛罵嘉靖施行了惡政,搞得“家家皆淨”;後來的萬曆帝被言官罵怕了,乾脆躲了起來……

當著皇帝的面罵都沒事,那背後說皇帝壞話,甚至胡亂編排皇帝醜聞、緋聞的現象就見怪不怪了。

明朝書肆業發達、印刷業、出版業非常興盛,許多文人科考失敗,就會淪落為寫書的槍手,他們一方面怨恨自己得不到朝廷錄用,就會大肆誹謗朝廷,極力醜化當朝統治者,另一方面,百姓也喜歡看皇帝的八卦新聞,則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明成祖怒斬三千宮女、明宣宗溺愛蛐蛐、明武宗梅龍鎮戲嬌娥、明世宗喜吞宮女大姨媽等等奇聞怪談不斷以訛傳訛,最後深植民間,幾成歷史定論。

特別要指出的是,是那些明亡入清的文人,他們除了大加引用各種野史文獻來抹黑明朝外,還著極力製造一種皇帝“用人不淑”、“殘害忠良”、“國不愛我,我不愛國”的氛圍,為自己投清順清作藉口。

所以,如果不認真進行考辨,“貶明褒清”的思想就會由此誕生。

接下來說說家世淵源。

以金庸為例。

金庸原名查良墉,浙江海寧人,其祖上查繼佐是明末清初的大文人,名列“江南十八名士”之中。

順治十八年(1661),湖州富豪莊廷鑨從明朝遺臣朱國楨的子孫手裡購得朱國楨收集的許多明朝資料,欲效左丘明編《國語》的做法,私自組織編寫隊伍,編寫前朝國史。書成,為增強書的權威性,私自將“江南十八名士”名字列入參訂名單。

查繼佐嗅出清朝文字風氣的嚴酷性,立刻向當政者檢舉告密。

此舉,牽扯了千餘人入獄,七十餘人被殺人,其中十四人被凌遲處死,數百人被髮配東北瀋陽附近的寧古塔。

而在沖天血光中,查繼佐卻得到了清廷統治者的寵信,走上了一條輝煌發達的大道。

有清一代,海寧查家高居名門望族,官宦世家。

也就是說,清廷對查家是有恩的。

則金庸對清朝是有感情的。

明清兩朝相對比,金庸當然是“貶明褒清”啦。


覃仕勇說史

首先,對中國武俠小說泰斗金庸先生拱手作揖

然後,對滿嘴跑火車的“漢奸”之後查良墉嗤之以鼻

人總要有點血性的,人總要有些奮不顧身的,所以我不會心平氣和

能說出“對於中國人民,清朝比明朝好得多”這種話,簡直是范文程一樣的存在,甚至還不如,要知道放在歷史大環境下,清朝還真好不到哪兒去

所以,漢奸查良墉!我呸!!!


黑暗?殘暴?腐朽?還加上最?是說你無知還是無畏呢?

要論黑暗,沒有哪個時期能比得上清末更黑暗了吧!如果說明末跟清末一樣,都是王朝末路,屬於無路可退,那我們來看看帝國領導人是怎樣的

面對氣勢洶洶的民變巨寇李自成,崇禎都認為這也是自己的子民,是自己的不賢導致國家處於危難之中,這是怎樣的一種胸襟。在他執政的十七年,縱然水平有限、實力有限,但自始至終他都一心為國操勞,勤儉節約,以致於連自己的陵寢都暫停修建,一切為了國家

反過頭來看看慈禧,就算是死了也要用半個大清陪葬(數億兩白銀),更別說活著的時候一頓飯要五十個爐灶同時開火了。還有咸豐、嘉慶,也都是軟骨頭

如此看來,明朝黑暗腐朽嗎?還是你大清有過之而無不及?

話說回來了,要說殘暴,誰能比得上你大清皇帝的文字獄?一句春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就讓無數人頭落地,不得不讓人感慨,乾隆你是為了讓自己的詩文流芳百世,所以才用這種方式,令天下才子死絕,好讓你一枝獨秀麼?

清末的腐朽、黑暗、甚至說貫穿整個朝代的殘暴,想來明朝應該比不上吧?

“民族英雄”袁崇煥,是清朝捧出來的代言人

說起對袁崇煥的評價,很多人都認為崇禎殺掉袁崇煥是自毀長城,是極其錯誤的決定。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袁崇煥曾做過什麼?他為何會有如此大的爭議

轎詔殺死一品大員毛文龍,為後金解決了困擾多年的後顧之憂,隨後引狼入室讓後金一度兵臨北京城下,這一切都是袁崇煥抹不去的“汙點”

雖然有史料證明,袁崇煥之所以放任清軍長驅直入是為了誘敵深入一舉將其擊潰,但這等冒險的決定,是否也存在過失呢?

可以說,袁崇煥是有爭議的民族英雄,而且在他被凌遲處死的現場,無數百姓爭相唾棄,究竟是愚民之舉,還是他真是罪無可赦?但就是這樣一個有爭議的人,到了滿清口中,卻成為了大明支柱,並被推上了一個極高的高度

原因很簡單,是為了自己入關的名正言順,正是由於崇禎自毀長城,殺掉袁崇煥,才讓滿清得以入關,這種掩耳盜鈴的把戲,實在是可笑至極

而查良墉同志也在自己的作品中極力追捧,其實很讓人不解,他為何會百般詆譭明朝,而對清朝趨之若鶩,這可能跟他的家世有一定關係!

有時候,做漢奸很容易,但做一個優秀的漢奸卻很難!

查良墉,浙江海寧人,祖上查繼佐是明末清初的大文人,名列“江南十八名士”之中。和錢謙益一樣,都是為人所不齒的那種

錢謙益先是投河殉國嫌水太涼,利索的降了清,然後又以頭皮發癢為由,利索的剃了頭。而查繼佐沒有這麼精彩的“表演”,他用了另外一種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漢奸行為。

順治十八年(1661),湖州富豪莊廷鑨從明朝遺臣朱國楨子孫手中購得多明朝資料,欲效左丘明編《國語》的做法,來編寫前朝國史,這是何等的胸襟和氣魄,這也是何等的光明磊落,明朝雖已不復存在,但為其編寫國史應不為過吧?

而在查繼佐眼中,這是一次重大的機會,出人頭地就在這一刻!因為他敏銳的發現,這是一個可以搞政治的由頭,於是他向當政者檢舉高密

此舉一共牽扯了千餘人入獄,最後有七十餘人被殺人,其中十四人被凌遲處死,數百人被髮配充軍,就在沖天血光中,查繼佐卻得到了清廷統治者的寵信,走上了一條溜光大道,成為清朝名門。終清一代,海寧查家高居名門望族,官宦世家。

而到了今天,優秀傳人就是查良墉!

一如閆崇年被失去理智的人們拳腳相加,查良墉的言論也足以讓我嗤之以鼻,說一句“我呸!”,絕非是個人攻擊、也絕不是憤青之舉

如果說你不喜歡一個朝代,可以對他妄加評測、也可以不屑一顧,但請不要以一種諂媚之態,或帶有主觀傾向的進行口無遮攔的攻訐

就像是現在的一些“磚家”言論,“岳飛不是民族英雄!”“秦檜不應該繼續跪著”“日本侵略為中國的發展做出了極大貢獻”

厚顏無恥枉為人!

請允許我向寫出精彩武俠小說的金庸先生表示崇敬

同時,請允許我表達對查良墉無恥言論的嗤之以鼻!



置身黑白的精彩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金庸原名查良墉,浙江海寧人。

一說,順治時著名的文字獄(明史案)的告密者查繼佐,就是他的先祖。查繼佐是海寧袁花鎮人。袁花鎮位於海寧市治硤石鎮東南14公里處,就是查良鏞的老家。

關於海寧查家的族譜介紹,這麼寫:海寧查氏,原籍徽州婺源,系出春秋查子,以地為氏。元至正十七年(1357)查瑜因避兵亂遷居海寧袁花。自第三世,分南、北、小等三支,明清以來是“文宦之家”。明代查約、查秉彝、查繼佐,清代查慎行、查嗣僳、查升、查揆等著名文入學者,及近現代著名人士查人偉、查猛濟、查濟民、查良釗、查良鑑、查良錚、查良鏞(金庸)等均為其族人。

查繼佐惡名昭彰,他是《明史》案檢舉者。

莊廷鑨慕杭州舉人查繼佐之名,擅自將其列入《明史》的參訂名單,查繼佐得知後嚇得心膽俱裂,為求自保,趕忙向學道檢舉告發。

此案先後因此獄牽連千餘人,被殺者共七十餘人,其中十四人凌遲處死,妻子被髮配東北瀋陽附近的寧古塔者幾百人。

他依靠眾多無辜屈死者的鮮血爬了上去,得到了滿族統治者的寵信。查家此後一門竟出了七個進士和五位翰林。在滿人排漢的風氣下,是漢人門庭根本無法做到地,所以雖然金先生死活不承認自己是旗人,但稍微有智商的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所以屁股決定腦袋,自己先祖是這種人,難道還能歌頌明朝嗎?


薩沙

首先明確一下我的立場,我絕對不是什麼清粉,也不是明粉,我的評價儘量客觀而且不帶感情,請各路噴子別急著噴我。

其次,我不完全同意金庸先生的觀點,或者至少後面需要加一個“之一”。明朝確實非常腐朽、黑暗,也許還比較殘暴,但是清朝幾乎完全承繼了明朝的制度,在這些方面兩者是不相伯仲的,而清朝在入關之初對漢人進行的血腥屠戮,以及長期以往的民族壓迫政策,使得這個朝代有的方面還不如明朝。


但是金庸先生的後半句話是正確的,在大明王朝的最後幾年,確實這個王朝已經到了該亡、必須亡的地步了。長年累月的苛捐雜稅、官員階層對百姓變本加厲的盤剝,以及各種各樣的天災人禍,使得這個政權真的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此時任何改革都很難將它的痼疾根除。只有一場痛到徹骨的大變革,才能徹底把這個王朝摧毀,然後重建新秩序。

只是,清朝真的是最適合接班的那個政權嗎?



青言論史

但是從他家族來講,或許就有不同意見了,比如他的祖上查繼佐,就是康熙年間著名的文字獄“明史案”的告密者。因此導致了大量漢人被殺,而査家卻因此大富大貴!因為受到清朝朝廷的寵信,短短几十年,他所在的查氏一脈竟出了七名進士、兩位翰林!

在當時的環境下,滿族是排斥漢族的,能有這麼大的成就,是相當罕見的。

當然,這跟金庸自身而言,是沒有太大關係的,畢竟那是祖上曾經做過的事情,但是如果因此給自己族人洗白,我覺得也比較蒼白無力,不如不說話……

不過後來金庸的小說《鹿鼎記》中的韋小寶就非常反感“文字獄”,或許這是金庸老先生對祖上做的事情的一種委婉的看法吧!

不過,一個韋小寶倒是其次,在《鹿鼎記》中還有一個有名的抗清義士叫吳六奇,在小說中是一名正面人物。但是在歷史中,他是一個投降清朝的明將,用我們漢人的話講,那就是漢奸。

有人分析,這是因為吳六奇跟金庸的祖上關係不錯,所以給他洗白,由此也得出金庸居心不良!
不過,小說是小說,並不能當歷史來看,不過投降明將那麼多,偏偏選了這一個,到底為何,不得而知……

在金庸的筆下,寫清朝的比較多,給人感覺就是粉飾清朝明顯,其實他寫明朝的也很多,也存在粉飾,但是他提到的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腐朽,最黑暗,統治者最殘暴的朝代”,我並不認同!

當然,他說這句話的前提是為袁崇煥喊冤,其實說白了,主要是痛恨當時的特務政治體制!

因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本身文化水平不夠高,所以後代的子孫大都文學方面造詣比較低,但在其他方面卻牛叉的很,什麼木匠皇帝啊,花卉皇帝啊,做生意皇帝啊,煉丹皇帝啊,都有。

甚至出現幾十年不上朝的皇帝,國家能好的了嗎?皇帝不上朝,國家大事誰來治理?自然就不可預料了……

尤其是那特務機構,弄得人心惶惶,安全沒有一點保障!

在這一點上,清朝也確實吸取了教訓,最起碼在皇帝這個階層,是要比明朝的皇帝勤奮的多,也正統一些,最起碼沒有出現過不辦公的皇帝!

所以,明朝的三大特點就是皇帝懶政、宦官干政、黨爭不斷,也正是這三個特點,導致了明朝滅亡!

那麼清朝相對明朝就好的多嗎?

對於滿族來說,那是肯定的好的多,可是對於漢族和其他民族來講,那就不一定了,比如剛入關時候的大屠殺,這是很野蠻的方式,至少在中國已經很久沒出現過屠城的事情了!

當然朱元璋時期的幾次大案,殺的人也有十來萬了,挺恐怖的,比如藍玉案……

從客觀上講,清朝不適合統治中國,因為它是少數民族統治,只能維護少數人的利益,比如清末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讓土地,其實他們的心中也把自己定位為侵略者,有朝一日還要回到東三省。

從這個意義上講,明朝確實該滅亡,但是,取代它的應該是一個漢族王朝,滿族的弊端太多,瞻前顧後,也磨掉了很多千百年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禮儀道德,最重要的是,磨掉了中國人的血性!

沒有血性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而這種血性,直到很多年以後,才又回到我們身邊,這才是最重要的根本!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不論晉宋,簡單比較一下明清就知道了

一,朱皇帝殺得漢人肯定沒有揚州十日、嘉定三屠牛逼。

二,八股取士文字獄明清都有,不分伯仲,但明有永樂大典保存文化,清有四庫全書篡改毀壞文化。

三,明朝賦稅養了大量朱皇子孫,清朝賦稅養了大量八旗子弟。很明顯八旗子弟肯定比老朱家子孫多。

四,慈禧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與崇禎的勿傷百姓一人,說明一個當百姓是奴隸,一個當百姓是子民。

五,雖說滿清以前是大明臣屬,看起來是一家人,其實我們漢人確實是被殖民了,只是我們現在翻身當家做主了,為了現在的團結和平有必要這麼宣傳。(想一想要是日本侵略成功,幾百年之後我們還會說他們是侵略者嗎)

六,明清都有閉關鎖國,明朝禁止民間與外國貿易,但官方一直都在進行著,最重要的是明朝一直與世界都沒有脫節,在文化科技上更是開放學習,例如火器的引進改良。清朝在經濟貿易上沒有明朝那麼封閉,但是在文化科技上,統治者一是自以為是不思進取,二是害怕百姓(奴隸)學習後起義反抗,直到清末被揍了才開始學習。

七,明末有資本萌芽,有文化爭鳴,當時正處在大腐敗大發展時期,雖然不一定能成功,但畢竟整體上是進步的。清末百姓如槁木,精神上一股奴才氣,身體上鴉片鬼。

八,在蒙藏領土上,清朝確實完完全全把這些地方納入版圖了,明朝初期只是名義上控制,後期還控制不了這些地方。

九,明有明君昏君,這是事實,但清全是明君則是瞎扯,乾隆下江南之於木匠皇帝好在哪,皇帝懶政並不代表國家機器停擺,有好的首輔以及內閣遠勝於專制巔峰的一言堂。明皇帝是私德昏,民族大義明,例如木匠皇帝還有明武宗的私德昏,明武宗塞外殺敵和崇禎的民族大義明。清皇帝是私德明,民族大義昏,清皇帝私德在史書上好,雖不知道史書真假,但我們就當是真的,但英法聯軍八國聯軍還沒進京城,咸豐同治慈禧之流跑的比兔子還快,名曰西狩,末代皇帝溥儀投靠倭寇,建立偽滿洲國。

十,明昏君多,能臣正臣也多,不一一列舉。清朝在末期起用漢族地主武裝以及漢臣來鎮壓起義和抵抗外國入侵,才出現了一批如曾國潘左宗棠李鴻章等能臣幹吏。

十一,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雖然已不合時宜,但先輩的血,子孫不該記在心中嗎?清朝有兩種漢人,一種是漢奸,一種是龜縮貪生怕死之輩,總體來說我們都是這些人的後代。我們不否定貪生的先祖,但漢奸不應該批判嗎?那些抵抗死去的英烈不應該頌揚嗎?

十二,我很尊重金庸先生,但金庸先祖是明史案的告密者,是清朝統治的得利者,自然而然的會和清朝有親近感。套用我說的第十一條,清朝的兩種漢人說,很明顯金庸先祖不僅怕死,還是漢奸。金庸在小說中為先祖漂白。有時候文人寫出的文章,比粗獷漢子拉的屎還臭。當臭的久了,聞起來自然是香的,香的反而臭了。

十三,任何朝代有腐敗有黑暗,有廉潔有光明,不誇大不貶損,才是真正的在看歷史。金先生看明清,貶明揚清,我肯定是揚明貶清,不求大家一樣想法,就當是個參考吧!






脫髮植髮

因為金庸是滿遺,他祖上查繼佐靠清朝著名文字獄《明史》案告密對清廷有功,分得被害者莊家一半財產,由此起家,並加入滿清漢八旗之一的正白旗。為掩飾他祖宗的罪行,金庸寫小說把他祖宗和另一大漢奸吳六奇(前南明桂王麾下總兵後叛降清廷)粉飾成反清復明的大英雄!

金庸為人偽善,有錢後勾搭明報社附近茶座的一位叫林怡樂的年輕貌美女服務員(林當時才16歲,金庸45歲,大29歲,兩人在跑馬地同居7年後金庸老婆才知道),從而拋棄了一起辛苦創業的妻子朱玫,導致其長子查傳俠因此抑鬱自殺。


蜉蝣之夢0113

的確是最黑暗的朝代,分封制倒退,大肆實封親王,藩王造反。刑罰倒退,剝皮實草,凌遲梟首。政治倒退,緹騎氾濫,特務統治,東廠西廠。思想倒退,崇尚程朱,提倡八股,官員刁蠻,言官刻薄。政風倒退,官宦閹禍,大至傾國,巨蠹輩出。皇家教化倒退,不務正業,信道養蟋,頑皮木匠,怠政復辟,冷血嗜丹。治理倒退,廢除丞相,廷杖官員,視臣工為芻狗,刻薄寡恩,猜忌能臣,視庶民為糞土,橫徵聚斂,蒼生怒。此等和尚後代,人民棄之如敝履,最後崇禎變成孤家寡人,只有一個太監殉葬。明粉都是瞎子!!!


軍需總監

看到有那麼多回答贊同金庸的說法我也是無語了!如果贊同的是滿人可以理解,但如果是漢人,那隻能說奴才漢奸賣國賊了!

金庸是旗人是毋庸置疑的,靠著這一身份成為海寧名門望族。所以他會為滿清吹捧也是人之常情,但作為漢人如果因為他寫的小說而同意他的吹捧那就太沒有腦子了,同樣說明現的政府對漢族傳統歷史文化教育的失敗!

中華歷史上漢族大一統王朝無論怎麼差都比異族統治好太多了!就拿明朝來說,朱元璋殺人多,但他殺的都是貪官,對百姓還是很不錯的,這是因為他出身底層造成的,朱元璋要飯的出身,所以對官僚和富人有著根深蒂固的不信任和痛恨,所以做了皇帝后對貪官零容忍,貪腐六十貫錢就扒皮塞草,為此所殺貪官近15萬人。但對百姓卻很好,設立文登鼓,鼓勵百姓對官僚的不法行為舉報。為減少擾民,稅負不送京師,其它例子還有很多,所以從根本上來說朱元璋是個好皇帝。

明朝之所以為人詬病不外乎宦官亂政,皇帝昏庸,其實這都是官僚階層更大點就是士大夫階層造成的,一個帝國,如果正常情況下,就算沒有皇帝,只要有官僚,肯定能保證帝國的正常運轉的,反之只有皇帝沒有官僚,再小的國家也會崩潰!所以明朝的亂事絕大多數都應該算在官僚頭上!這些士大夫一個個滿口仁義道德,卻一肚子男盜女娼,國家能好嗎?明朝最大的問題就是官申不繳稅,開始官僚少,後期多了,還有社會上很多人自動投獻,造成了稅源的急劇下降,反過來要繳稅的人負擔更重,這是明末農民起義頻繁的最主要原因!其它原因都是狗屁,但凡有口飯吃沒人回造反!但橫徵暴斂卻沒能增加國家財富,社會上的財富都集中到了官僚手中!國家沒錢軍隊沒戰鬥了!就算這樣到魏忠賢明朝大致還是平穩的,野豬皮也沒能翻天,大家注意,魏忠賢可是最大奸宦!但到崇禎,形勢急轉直下,崇禎也是個好皇帝,但拿不住官僚階層,所以被袁崇煥這個官僚給坑了。當時的情況,

就算明朝政府那麼腐敗,那麼拖後腿,幹了那麼多滿清想幹卻幹不了的蠢事,就算明朝有薩爾滸只敗,渾河之敗,但戰略形式並沒有太壞,以一國之力擊一隅之敵,明朝可以輸百次,但滿清一次都輸不起的!結果袁崇煥逼反了尚可喜,而尚可喜手中有一隊明軍精銳炮手還有制炮工匠,滿清由此開始了他們的開掛征服之路!當時吳三桂的關寧系其實只要給足了錢,野豬皮只是他們養的寇!結果給袁崇煥搞了個一塌糊塗!就算這樣,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皇帝沒錢,鼓舞不了士氣,向大臣借錢,最後就只幾十萬兩,可李自成進京,嚴刑拷問下搜刮了上千萬兩!人為財死呀!所以明朝的問題板子應該打在官僚頭上!

再說滿清,哪的出手的就是康乾雍,乾隆不說了,看家犬而已,比他長輩差遠了,乾隆後期其實滿清已走下坡路了!康熙帝王心術確實用的很好,但文字獄對漢民族的禁錮從他而始!永不加賦更是個笑話,文字遊戲而已!從康熙開始,中國的科技,文化,政治,軍事開始全面落後於世界!雍正其實比康熙要好點,畢竟沒有康熙那麼好大喜功,打腫臉充胖子,實實在在勤勤懇懇的治理國家,收拾康熙留下的爛攤子,給乾隆打下了好底子,但在位時間短了點。縱觀滿清一代,除了開疆上略有功績(西藏新疆)外,其它乏善可陳!但滿清後期的喪權辱國卻不是這點功績可以相抵得了的。

其實世界上很多歷史學家對滿清的評價都不高,相反對明帝國的評價卻相當高!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歐洲人寫的明朝和清朝的資料,相信就能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