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原本将领就不多,为何诸葛亮一定要斩了马谡

倘若将我国历史上的人物按照智慧的指数排个序,那么首先出现在人们心目中的肯定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在小说中出现时经过好几次明里暗里的铺垫,直到刘皇叔三次亲临才缓缓出场,刚一露面就凭借对局势的分析和后续路线的规划而震慑全场。一场场战争,一次次精准的谋划,他证明了自己掌握鬼神之机的才能,在我们看来,没有什么是能够难得住诸葛亮的,如果有,那肯定是人力不可为的天意。

蜀汉后期,原本将领就不多,为何诸葛亮一定要斩了马谡

自跟随刘皇叔之后,孔明终生的使命就变成了天下一统,恢复汉朝统治,曾经六次亲自率兵北上,最终都不能成功,时也命也如此,足可让人感叹天意的郁郁无常。从风华正茂的青年到苍颜白发的老年,他奋斗了终生,奉献了终生,心愿总是咫尺之遥,还有什么能够比这更令人激愤。

蜀汉后期,原本将领就不多,为何诸葛亮一定要斩了马谡

​​在皇叔撒手之前,跟他交代后事,在诸多大事安排之间还特别指示,唯独不能提拔马谡这个人,认为他空有名号而没有实际的本事,倘若用在关键位置必然会误事,孔明唯唯应允。但是在战场上,出现了有重要行动却无将可用的局面,不得已之下还得启用马谡,在马谡出发之前,孔明详细叮嘱其如何行军,如何布置营地等各项事宜,等到了地方马将军就丢得一干二净,按照自己的经验布置开去。

蜀汉后期,原本将领就不多,为何诸葛亮一定要斩了马谡

​​刘皇叔对马谡的分析见地颇深,正是他在营地布置上出现的漏洞,被敌人一攻自破,一败涂地,将胜利拱手送给了敌人,打乱了孔明的所有安排。马将军不得不杀,因为军令状,因为如此重要任务的失败需要人负起责任,也需要给跟随自己的那些士兵们一个交代,此时,我想诸葛亮的内心一定是悔恨杂陈吧!悔的是没有听从皇叔的劝诫,恨的是马谡的错误行事,断送胜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