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哲學思考

1. 怎樣才能說機器具有了智能

1950年,英國數學家圖靈(A.M.Turing)設計了一個實驗,來驗證計算機是否具有人的智能,即稱為“圖靈測驗(Turing Testing)”。該實驗首先讓兩個人和一臺計算機分別處於三個不同的房間,且互相看不到。其中一個人扮演訊問者,剩餘兩者分別稱為主體A和主體B。實驗的目的就是通過訊問者向主體A和主體B訊問來確定哪一個房間的主體是計算機。實驗開始時,訊問者並不知道哪一個房間的主體是計算機,三者都通過鍵盤和屏幕進行交流。訊問者可以提出任何形式的問題,而計算機可以設法隱瞞它的身份。這種測試重複多次,每次用不同的志願者取代這兩個人。如果全部測試之後,正確識別出計算機的次數不明顯大於隨機猜測50%的次數,則認為這臺計算機具有了智能。也就是說,如果一臺計算機的表現和反應,以及相互作用,都與有意識的人類個體一樣,那麼它就應該被認為是有意識的,即具有了智能。

人工智能的哲學思考

2. “中國屋”思想實驗

20世紀80年代,美國哲學家塞爾(J.R.Searle)針對“圖靈測驗”,提出了“中國屋”的思想實驗(Chinese Room Experiment)進行反駁。塞爾想象自己被鎖在一個有兩個窗口的屋子裡,這兩個窗口分別是I和O,其中窗口I送入紙張,窗口O送出紙張。送入的紙張上面有很複雜的記號,用於代表一定的意義。在屋子裡面有一堆翻譯手冊,可以查到每個記號所代表的意思,從而能夠獲知整個紙張所代表的意義;他然後根據其意義,可以做出正確的回答,並把這些回答再翻譯成記號;最後通過窗口O把寫有這些記號的回答送出,而原來送入的紙張仍留在屋子裡。

現在假定這些記號就是中國字。由I窗口進入的是問題,而送到O窗口的則是對這些問題的正確答案。這一情形就像計算機裡面的設置,通過一堆操縱於符號的規則(程序)對由輸入窗口進入的符號做出反應,並通過輸出窗口給出某些符號。那麼在通過“圖靈測驗”情況下,屋子外面說中文的人可能以為他們是在與屋子裡一個懂中文的人對話。但實際上屋子裡的那個人並不懂中文,只是根據符號的形式(形態)來操縱符號,機械地進行符號轉換工作。

根據“中國屋”的思想實驗,塞爾認為,即使計算機給出正確的答案,順利通過了圖靈測驗,計算機也沒有理解它所做的一切,因此也就不能體現出任何智能。這一哲學論證自提出以來,一直被認為是對人工智能最有力的批評。

3. 人類能造出比自己聰明的機器嗎

當前人工智能研究的期望目標是開發出具有人類意識和能力的機器,那麼它將具有與人類相似的智能,甚至可能擁有更高的智能。如果機器的智能可以短時間內達到或超過人類,那麼意義就非常重大。機器能夠達到的智能極限是無法預測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機器的智能一定會不同於人類的智能。機器和人一樣都是歷史進化的產物,而人的發展史是為了滿足他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原則上,沒有人類特性或沒有生物特徵,沒有生死的東西是沒有這種需求的。

4. 人工智能就是模擬人類的智能嗎

人工智能有時就是模擬人類的智能,但並不總是,或者說,往往不是。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人類在解決問題時的方式來對智能有所瞭解;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中的大量成果不是通過研究人或動物的活動,而是通過直接研究需要智能解決的各種問題得到的。人工智能研究者可以自由地採用人類所沒有使用的方法和超出人類的計算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