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起源(如何對公司做出理性的估值)

一、現金流與貼現率

在講現金流貼現法之前,我們首先要理解兩個概念:自由現金流和貼現率。

一個企業的自由現金流,你可以直接理解成,一個企業的經營活動,扣除所有開支以後,可以自由支配的錢。其實就像什麼呢?就像你自己的儲蓄,稅後工資扣除房貸、生活費用等各種開支以後,剩下的這個部分,就是自由現金流。所以一個企業未來自由現金流的總和,就是一個人未來儲蓄的總和。

巴菲特有時候也把它稱為“股東盈餘”,就是說一個公司未來可以替股東淨賺到的錢。

但是這裡有個問題,就是未來的錢不等於現在的錢,未來的錢需要你耐心等待,而且存在一定的風險,能不能把這些錢拿到手裡,還是個未知數。所以,在給企業估值的時候,你需要把未來的這些現金流打一個折扣,折算到當期,也就是折算到現在來,這個折扣率就叫貼現率。那些不確定性大的現金流折扣就大,反之折扣就小。

那把所有折現的這些現金流加起來以後,就得到了公司的估值,所以這就叫做現金流貼現法。

說起來,這個方法算得上是金融正式“登堂入室”,成為一個正經職業的開端。

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在二十世紀之前,大家都認為,股市就是個賭場,買股票就跟擲骰子、買大小一樣,沒有誰認為炒股是個正兒八經的職業。直到三十年代,哈佛大學有個博士生,叫威廉姆斯,他寫了一篇論文,叫《價值投資理論》。他提出,股票也是一個商品,它是具有內在價值的,而這個內在價值就是一個企業未來能夠創造的現金流折現回來的總和,它代表的就是一個企業能夠替股東創造的價值。

這個理論提出來以後,“價值投資之父”格雷厄姆,他也提出了一個理論,叫做“市盈率估值理論”。

這兩個理論一塊兒就成為了證券市場上價值投資的開端。從此以後,所有崇尚價值投資的人都會對這種企業的內部價值非常地重視。

二、DCF

好了,現在你已經理解了現金流和貼現率的概念。下面我就用一個例子來給你具體說明,你怎麼用這種現金流貼現法,估算一個股票的內在價值。而這個例子,其實也是巴菲特的一個經典案例。

巴菲特的價值投資起源(如何對公司做出理性的估值)

在1988年底的時候,可口可樂的總市值是163億美金,當時巴菲特研究這個企業已經很久了。他認為,可口可樂有品牌優勢,又有很強的管理層,所以它會持續地創造充沛的現金流。

巴菲特的投資期限是很長的,以10年計算。所以這個時候,他要對可口可樂10年以後的市值做一個估算。

1.確定增長率

好,他怎麼估算的呢?首先,他確定可口可樂公司的增長率,這個增長率要確定兩個增長率,一個是未來10年的增長率,一個是10年之後的增長率。

首先他預估,在下一個10年,可口可樂會保持15%左右的增長,這個15%左右的增長可不是空穴來風給編排出來的,而是在之前的7年,可口可樂保持了20%左右的增長率,所以巴菲特給出了15%這麼一個相對保守的估測。至於10年以後的增長率,巴菲特認為,15%這樣的增長率不可能持續,所以給了一個5%的永續增長率,也就是他認為可口可樂在未來會永遠以5%的速度持續增長下去。好,這是確定了增長率。

2.確定貼現率

確定增長率以後,巴菲特還要確定“貼現率”。巴菲特給出的貼現率是當時美國的長期國債利率,也就是9%。

好,確定了增長率、貼現率,以後的工作就比較簡單了。首先巴菲特用1988年可口可樂的自由現金流為起點,按照15%的增長率,算出未來10年,每一年的自由現金流。然後,再用9%的貼現率,算出這些錢折回今天的價格。接著按照5%的增長率用一個永續現金流的公式就可以算出可口可樂在第11年以後的所有的現金流。

那這個值算出來是多少呢?巴菲特算的是484億美金。

這個484億美金,和當時可口可樂163億的市值相比,幾乎是3倍 。所以老巴認為,可口可樂的股價是被嚴重低估的,就開始大量地買入。很明顯,巴菲特是做對了。

到10年以後,也就是1998年的時候,可口可樂的市值漲了11倍,遠遠超過巴菲特所計算的內在價值。

投資路上,永遠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多學習,多積累,這永遠是前提,投資考驗的是你的認知差,若你相比別人的認知差要落後許多,那自然在收益上就會和他人有很大差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