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思」全要素生產率増長中的技術效應與結構效應

「学思」全要素生产率増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

「学思」全要素生产率増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

原文標題:全要素生產率増長中的技術效應與結構效應——基於中國宏觀和產業數據的測算及分解

蔡躍洲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

付一夫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

內容摘要:宏觀全要素生產率増長可分解為代表普遍技術進步的技術效應和要素流動配置的結構效應。本文利用中國宏觀及產業數據,在増長核算基礎上將TFP増長分解為技術效應和結構效應,據以對改革開放以來不同階段中國經濟増長的來源進行細緻剖析。實證結果表明:(1)得益於後發優勢,1978—2014年間中國經濟増長整體質量較高,増長動力約1/3來自技術水平的普遍提升,而結構效應的作用僅為技術效應的1/5。(2)2005年以後,中外技術差距的縮小導致後發優勢逐步衰減,技術進步對經濟増長的支撐作用迅速下降;而結構效應對經濟増長的貢獻度不斷提高,並維持了較高的TFP増長率;該趨勢在二、三產業尤為突出,這也是工業化和城市化推進的結果。(3)金融危機後,產能過剩的鋼鐵、水泥所屬領域和“金融與保險’、“房地產”等細分行業技術停滯或倒退卻積累了更大比重的要素,存在要素資源配置“逆技術進步傾向”要素驅動特徵不斷強化,至2014年才出現扭轉跡象。宏觀和產業TFP増長是未來保持中國經濟中高速増長、提高 經濟增長質量的重要支撐。短期內應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將要素資源引導到技術和效率 水平更高的細分行業,藉助結構效應實現TFP増長;中長期則要實施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切實推動各行業技術進步。

導論

「学思」全要素生产率増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学思」全要素生产率増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

結論

「学思」全要素生产率増长中的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

本文原文刊發於《經濟研究》2017年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