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房改只是杯水車薪

2018年6月5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一聲炸雷,向社會對其房改公開徵求意見,《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供應與保障體系的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房改意見》)。

這個《房改意見》的主要內容有兩點,如下:

1、以後的住房供應結構變為

市場商品住房:人才住房(小於90平米):安居型商品房(小於70平米):公共租賃住房(30—60平方米)=4:2:2:2

2、未來17年供應100萬套政府主導的住房

到2035年,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共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

第一階段(近期),2018—2020年建設籌集各類住房42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不少於25萬套。

第二階段(中期),2021—2025年建設籌集各類住房45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不少於25萬套。

第三階段(遠期),2026—2035年建設籌集各類住房83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不少於50萬套。

一、深圳的房地產基本情況

在我們分析這對深圳住房市場的影響之前,我們得先看下深圳房地產市場的基本情況。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2016年5月9日發佈的《深圳市住房建設規劃(2016-2020)》公佈了深圳的房地產情況如下:

1、深圳的住房自有率為34%

2、截至2014年底,我市住房總量達5.59億平方米,其中原村集體及村民自建住房、工業區配套宿舍等佔比48%,因其質量低、環境差,且存在不同程度的違法建設問題,不能在市場上流通,難以支撐我市改善型住房需求。

根據深圳土規委公佈的數據,深圳的“農民房”存量高達2.68億平米,這是個什麼概念呢?我們按照人均30平米計算,2.68億平米可以住893萬人。剩下的52%的房子是相對正規的,存量有2.91億平米,仍然按照人均30平米計算,可以住970萬人,兩部分加起來可以滿足1863萬人的住房需求,而深圳2017年的常駐人口為1252.83萬人,所以深圳不缺房子,但深圳缺正規的房子。而深圳34%的人掌握了深圳100%的房子,這又導致了深圳房地產供應的結構性失衡。

二、深圳的人口基本情況

1、每年新增約60萬人左右

2015年~2017年深圳新增人口數維持在每年58萬人左右,如下圖:

圖 1 深圳歷年新增人口數 萬人

深圳房改只是杯水車薪

2、都是年輕人

圖 2 北上廣深和全國的小學生在校生人數

深圳房改只是杯水車薪

從2005年開始,北京、上海、深圳的小學生在校生人數開始迅速的上升,與全國的小學生在校人數下降的趨勢相反。而三者的原因並不相同,北京和上海的主要原因是1985年開始的小學生上升引起的(這個週期大概每時隔20年一次);而深圳的小學生數一直處於上升趨勢中,這代表了深圳的年輕人們有很強烈的在深圳紮根的需求。

三、《房改意見》對深圳房地產市場影響

未來兩年,深圳會有25萬套的政府住房供應,按照一套兩人計算,可以解決深圳50萬人的居住需求,相比於每年新增58萬的人口來講,這個供應量基本上是杯水車薪。所以,按照目前的《房改意見》看,是無法與1998年朱鎔基總理主導的房改相提並論的,也無法與新加坡的政府供應住房相提並論。不少網友對其政策的升格過高了。

《中國的房地產業向何處去》一書是國內第一本放眼全球房地產業,通過研究美國、日本和德國長達百年的房地產歷史,總結房價運行規律,最後落腳到中國房價的書。本書邏輯嚴謹、數據詳實,是難得的講透房價的好書。作者是查理·芒格的忠實信徒,經濟學功底紮實,通過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和心理學各個跨學科的角度去審視房價,全書透過160餘張圖表,為讀者揭示了一個客觀的房地產世界。

深圳房改只是杯水車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