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5 深圳“房改”:釐定未來18年的遊戲規則

深圳“房改”:釐定未來18年的遊戲規則

來源:朱羅紀(newJurassic) 上午,參加了深圳《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新聞發佈會》。之前在3月19日,我也參加了這個主題的座談會,也算是深圳近20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房改的見證者吧。

看了這份2018-2035年的長期文件,和原來的改動並不大,也看了業內的很多觀點。刷屏的觀點,絲毫不出意外,又都走向了“房價繼續漲”的老套路。在今天的會議上,專家們已經打了預防針。

我也套路一下,先為我後臺的朋友們就政策本身來做個理解。然後在稍後幾天裡,整體把我對深圳住房問題的看法梳理一下,和各位做個探討。既然是徵求意見,就談點真實的看法。

首先要講,我們談的是房改,不是房價。一個關乎這座城市千萬居民的住房制度建設,如果你把它簡單理解為房價,那就太兒戲了。而談房改,太複雜了,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坦白講絕大部分人都不具備。就像會上有陳會長在說:現在談房改,好像誰都是專家,誰都能說幾句。我也不敢說懂,只能是就自身所限,談些所解所惑。

1、這是中國第一個進行橫跨18年長週期住房制度建設的城市,所謀不可謂不大。這一點值得肯定,我們長效機制喊了那麼久,迄今為止,沒有一個城市去規劃接近20年的住房制度安排。深圳做了橫跨超過三屆政府任期的活兒,意圖一把確定未來18年的房地產遊戲規則,有利於減少“五年住房計劃”式的短期行為,讓住房政策的可持續性更強,顯示了歷史擔當。

2、將“住房問題”和“房價問題”進行了切割。這份長效文件最大的變化是什麼?是導向。很明確的說出:住房的民生屬性優先,經濟屬性次之。這意味著政府將房地產的問題視為“社會政策”,要著手解決的是老百姓的住房問題,並不是高房價問題。這樣的思潮,在香港也已經出現,政府、學界以及民間其實並不那麼認同,使用單純市場的供求關係可以解決好老百姓的住房問題,這是個很大的變化。莫說深圳,全中國各地其實都在向這個方向走,這是國策,是大趨勢,市場派要正視。所以,文件並不能理解為房地產調控,而是社會改革的一部分。

這意味著未來房地產遊戲規則的變化,也是我們理解這份文件的起點。單純的從房地產的角度去談房改的政策,會跑偏。

3、以TOD推進衛星城通勤圈建設。這個我一直在提,這次出現在了文件裡,有兩處都有這樣的意思。“實施以公共交通為導向的住房開發模式,突出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在寶安、龍崗、龍華、坪山、光明和深汕特別合作區等區域建設大型安居社區。”以及,“開展城際合作,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推動建立都市圈城際住房合作機制,結合軌道交通和產業佈局,在臨深片區開發建設人才住房和保障性住房。”

我一直覺得,TOD是深圳解決普通購房人住房問題未來最具決定性的途徑,沒有之一。它和安居房+人才房最本質的不同在於:TOD是以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住房問題,是最具有“普惠性”的(但同時也需要政府長期持續性大規模的投資,可能見效會慢一點)。文件在這一點上有落地,對剛需——尤其是那些既不是“人才”又不符合“安居房”條件的“夾心層”來說,是很大的福音(如果能在文件裡給予更加突出的強調更好)。

4、總量,夠不夠?文件提出,未來18年建設籌集各類住房170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總量不少於100萬套,商品房70萬套。2018—2020年建設籌集各類住房42萬套,其中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房和公共租賃住房不少於25萬套。

我認為總量依然不太夠,因為和原來的十三五住房規劃相比,並沒有什麼增加。但深圳在原來的住房規劃背景下,新房均價在過去5年裡上漲了150%。總量如果不增加,調結構就是在切蛋糕,無非是你大一點我小一點。

5、結構,4:2:2:2。這一部分最重要,也是遊戲規則大改變的實證。整體上,深圳在推進落實“高端有市場(商品房)、中端有支持(人才房、安居房)、低端有保障(公租房)”的住房建設長期計劃。以後,你很有錢就買商品房,符合人才政策的就6折價申請人才住房(這部分人一般在中上階層,且不限戶籍),安居房針對中等階層,也即“夾心層”,但限戶籍,價格最低,5折。再低收入者,就住公屋,也限戶籍。最大的變化是在人才房、安居房這兩部分,比重佔到40%,價格便宜。而商品房比例壓縮到40%,且以普通商品房為主,這是多年來第一次。(看文意,我認為

商品房領域的限購限價限貸將長期執行。)

深圳“房改”:釐定未來18年的遊戲規則

這個比例確實有正面作用,真正回應了深圳住房問題的主要矛盾。深圳住房問題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夾心層越來越買不起房。所以,深圳真正需要的住宅是:可負擔住宅。但現有條件下,以純市場化的方式,已經沒有辦法生產可負擔住宅了,人才房+安居房要著手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但有沒有問題?有。而且,我認為這部分的問題未來會最多。先談兩個問題,一是資源會否錯配,深圳外來人口比重68%,安居房、公租房都限定戶籍,覆蓋率已然降低,唯一不限戶籍的是人才住房,但門檻高昂,覆蓋也有限。而且,人才住房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防範舞弊,如何防止那些“人才家庭”最終手握多套房的問題。二是,福利會否過度,人才房打6折,安居房打5折,同時再加上貨幣補貼,政府需要評估是否長期有能力為之持續支出公帑,以及要評估會否墮入“福利陷阱”,對深圳賴以生長的奮鬥者精神造成損傷。我個人一直都不贊成人才住房,我希望它越少越好,勻出來的改為安居商品房,或者這兩種類型的房屋全部改為共有產權房,封閉運行

6、封閉運行,能否去投資化。接上,談它的第三個問題。文件裡明確指出,人才房、安居房10-15年的封閉期,之後可“轉紅”,這個條件相比先前的經適房自是更加嚴苛了,是個進步。但我建議,應該終生封閉、循環利用,使之持續“可負擔”,儘量的去投資化。當然,不是不增值,要給它增值收益使業主可分享經濟增長紅利,但更要確保可負擔性。比如英國共有產權房、新加坡組屋,都有適度收益,但不會太高。如果10-15年就轉紅,其實就是延長了年限的經適房,以目前深圳的炒房熱情,它是不能夠實現“去投資化的”,也會大幅增加政府的審查成本,防不勝防。如果未來再出現一些醜聞,這個政策就會面臨非常大的風險,歷史教訓值得借鑑。

7、對房價的影響。如前所述,我不認為這項政策可以理解為房地產調控,它是個社會政策,和房價其實沒有什麼關係。政府的目的,或者說政策的實效,就是要完成“住房問題”和“房價問題”的切割。但它的確會對房地產產生影響,主要不是因為結構,而是因為總量,我不管你是什麼結構,總之,如果深圳缺房子的現象不能得到緩解,那麼沒有什麼力量能夠阻止房價上漲。短期看,這個政策會強化老百姓對房價上漲的預期,尤其是豪宅的價格。而長期會怎樣,不好講,要取決於政策落地的力度和去投資化的設計,如果都做得好,那就會很不錯:

到時候,商品房價格漲跌,都不影響大部分人的居住,真正實現住房和房價兩者的切割

以上是我對這項政策的理解,補充一點,這個政策更多還是一份綱領性文件,方向定了,步子邁起了,但還有很多疑惑未決,未來也需要更多的配套文件輔助落地。因此,會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