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背後,英國坑了法國?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背後,英國坑了法國?

敦刻爾克大撤退

電影《敦刻爾克》將二次大戰期間英法聯軍最大的一次撤軍行動再次拉回人們的視野。就這次撤退而言,英法聯軍其實是勝利的,但正如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所說:沒有一場撤退是勝利的。敦刻爾克大撤退是英法聯軍在歐洲大陸落敗後不得不嘗的苦果。
《敦刻爾克》上映時,許多人說“一場英國人坑了法國人的撤退,有什麼好吹噓的?”不少人說,英國撤退沒有和法國打招呼,坑了法國人,但這場歷時九天的大撤退真如傳言所說?

事實上,德國在歐洲大陸利用閃電戰取得節節勝利時大大出乎了英法兩國的意料,但即使如此,法國首相雷諾和英國首相丘吉爾也並不認為德國能夠將英法聯軍趕出歐洲大陸。當時德軍突襲比利時將法國主力軍吸引到比利時邊境,同時在馬奇諾防線北部阿登山區埋伏,等到法軍主力北上後,德軍突然從後方出現,切斷法軍回撤路線。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背後,英國坑了法國?

德軍進攻路線

這腹背受敵的情況下,英法聯軍開始往敦刻爾克等地靠攏,並企圖堅守抵抗,逐步撤軍,最初的計劃是每天撤回1萬人。但德軍的進展再度大大出乎英法兩國意料,法國中南迅速被德軍攻佔,比利時也岌岌可危。面對前方、右翼皆是敵軍的情況下,兩軍準備回撤英倫三島。但5月28日,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在未和盟軍商議的情況下,私自下令比利時軍隊向德國投降,導致盟軍左翼也失去屏障,而且德軍機械化大軍的行軍速度也超過了盟軍組織抵抗的速度。

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背後,英國坑了法國?

盟軍處境

在這樣的情況下,盟軍開始加速撤退,要知道5月27日撤退首日,盟軍僅撤回不到8000人,但到6月4日結束,盟軍共撤回33.8萬人,其中英軍約21.5萬人,法軍約9萬人,比利時軍約3.3萬人,平均每天撤回4萬多人!

盟軍能“勝利”撤回,一方面是英國軍民給力,各種大小船隻齊出動,將盟軍救回;另一方面也和希特勒的一個錯誤指揮有關:5月22日,德軍地面裝甲部隊停止進攻敦刻爾克,反而將防止撤離的任務交給了空軍,直到5月26日才撤銷命令,這讓被困盟軍有時間建造防禦工事,並拉回大批軍隊。

網上之所以說英軍坑了法國,是德國進攻法國的速度讓丘吉爾意識到歐洲大陸可能堅持不住,而沒有通知法國就提前做好了撤退準備(5月20日製定了“發電機行動”),注意是準備,而沒有提前撤軍。將近200萬法國大軍,號稱歐洲第一陸軍,被打得灰頭土臉,如果不是英國主導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可能連剩下的9萬法軍都一併被德軍吃掉!何談被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