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條德國的真相,無不讓人驚心動魄!

1

希特勒也曾宅心仁厚

正如電影《敦刻爾克》描繪,一場閃電戰將英國和法國的軍隊圍逼在敦刻爾克,按照常理這樣發展下去,必定能夠全殲。

可就在這個時候,德軍竟然停下推進,將英法殘兵盡數放走,至於原因恐怕只有下令的希特勒知道了。

9條德國的真相,無不讓人驚心動魄!

2

希特勒跟西藏的淵源

世界屋脊西藏一直是很多朝聖者一生嚮往的聖地,有意思的是狠角色希特勒也是狂熱的朝聖分子,他堅信自己民族的祖先來自西藏,多次派出隊伍去尋找探索。

明白為什麼希特勒“卐”與佛教“卍”如此相像了,話說希特勒沒把西藏探索成德國殖民地也還真是不容易。

9條德國的真相,無不讓人驚心動魄!

3

德國也有個聽起來像中國古代官職名的組織

1933年春季,戈林在接管普魯士警察局之後,以政治警察為核心組建普魯士“國家秘密警察處”,簡稱“蓋世太保”。

德國秘密警察由保安警察、保安處和蓋世太保組成,用來進攻和處決被佔領國的敵人。

有興趣的強烈安利反烏托邦三部曲《1984》、《美麗新世界》、《動物莊園》。

4

默克爾婚內出軌還是師生戀

默克爾的前35年是在東德度過的,而且還是東德學術界大名鼎鼎的物理學家。

成為總理後,她卻一度表現得像是從空氣中蹦出來的,沒有歷史和家鄉。

默克爾的婚姻生活更是隨心所欲,1981年,32歲的紹爾遇到了27歲的默克爾,那時紹爾是老師,默克爾則在攻讀自己的博士學位,而且兩人都已結婚。

默克爾的前夫烏爾裡希·默克爾是一名物理學家,1985年兩人離婚。紹爾的前妻是一名化學家,巧了兩人也在1985年離婚。1986年,默克爾在博士論文致辭中特別感謝了紹爾提供的“關鍵洞見”。

之後兩人住到了一起,同居十多年,沒有領取結婚證,直到1998年,默克爾升任基督教民主聯盟主席,有保守者對其“非婚同居”提出批評。

9條德國的真相,無不讓人驚心動魄!

5

德國人愛在廚房裡作

德國人的廚房像個實驗室,量杯、量筒一應俱全,還有廚具刀具森然排列,用什麼鍋做什麼菜,都是有講究的,食材切成什麼形狀,要削還是要切,要剁還是要拉,全都有專屬的配套工具,儼然就是個化學實驗室。

這要是拿中國做飯的標準用語“少許”、“適當”指導德國人,還不得給他們整瘋。

9條德國的真相,無不讓人驚心動魄!

6

德國人愛學習

有91%的德國人在一年中至少讀過一本書,其中23%的人年閱讀量在9到18本之間,有25%的人年閱讀量超過18本,大概相當於每三週讀完一本書,書也是德國人之間最受歡迎的禮品。

德國書的價格很高,真可以說知識就是金錢,就拿2012年的暢銷小說《Erist wieder da 》為例,約合19.9歐(約170元人民幣)。

7

德國沒有夜生活

德國是個極度無聊的國家,有多無聊?大概就是晚上10點的時候幾乎沒有人再在飯店裡熱火朝天,年輕人幾乎不會聚在一起談笑風生,整個德國給人的感覺就是一種安靜的氛圍。

8

德國人怕死

德語口頭禪 Sicher ist sicher,對應的中文意思是以防萬一,德國人嚴苛的安全標準可不僅停留在紙上。

路上挖個一米見方的坑要把四周密密實實地用圍欄堵滿,還要配上警示燈,不能把椅子放在桌子上疊起來換燈泡,一定要去找梯子,自行車不能沒有燈,否則會被警察叔叔攔住罰錢,小孩子騎車不光戴頭盔還一定要在車尾插個反光小旗子。

9條德國的真相,無不讓人驚心動魄!

9

德國人愛旅遊

前面說了德國人不愛把時間浪費在社交上,不等於說德國人不愛浪,對於德國人旅遊絕對是一年計劃中的頭等大事。

德國有一個統計概念“旅遊強度”,指的是14歲以上,一年中進行過一次至少為時五天旅行的德國人佔全國總人口中的百分比。這個數據從50年代開始持續增長,到94年達到一個高峰78%,之後一直維持在75%左右。

至於說德國人為什麼愛玩?原因有三:

一說,歷史淵源,目光拉回1930年,納粹上臺之前,魏瑪共和國剛把大家的年假從五天提到八天,納粹上臺之後,繼續慷慨,不止縮短工時,還一口氣將國民年假延長到了兩至三週。

為什麼這麼大方呢?除了邀買民心,標榜自己是社會主義,更因為他們深諳一個道理:足夠的休息能帶來更高的工作效率,可納粹並不想止步於此,他們的終極目標是擁有一支強大的國民,強健的體魄,飽滿的精神,對國的死忠。

為了強健國民體魄,納粹成立了一個充滿正能量又簡短俏皮的“歡樂產生力量”(Kraft durch Freude)全國聯合會,這個聯合會主要工作就是帶著國民旅遊、遠足、休假。

二說,德國人假多,有閒,在德國一年工作187天,休息178天,德國人要的不是更多的收入,而是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

三說,德國天氣太過寒冷,這樣來講,去南部暖和的地方和北上就超級有吸引力。

感謝閱讀,歡迎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