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抗癌藥要惠及群眾需政策“組合拳”

對癌症患者來說,時間就是生命,抗癌特效藥的需求不言而喻。而現在國內抗癌藥品市場的現實是,部分效果好的進口藥要麼尚未進入國內或者仍在審批,要麼價格昂貴患者無力負擔。而很多人通過海外代購、私人轉賣等渠道尋求進口抗癌藥,往往面臨諸多不確定性甚至涉嫌違法。

根據我國藥品管理法規定,未經批准生產、進口的,未經檢驗即銷售的,未取得批准文號的藥品,按假藥論處。就是說,即使售賣的藥品是正品進口抗癌藥,未經國家合法環節進入國內,一經發現仍被認定為“假藥”。根據涉案的金額和情形,可能涉嫌非法經營罪或銷售假藥罪。

而黑市流通還有更多不可控的因素:藥品真偽如何鑑定?長途運輸如何保證藥效不受損?如何正確注射或者使用藥品?國內已經發生不少生產假藥案例,也證實了進口藥存在的諸多風險。無效或是小事,但如果有毒有害造成食用事故,患者將面臨維權困難。這些不確定因素,都成為引發藥品黑市亂象的不定時炸彈。

患者的高度需求和國內市場的供給不足,也引起了國家的重視。近年來,我國已經在多環節、多渠道壓減進口抗癌藥品價格。今年5月1日起,中國將絕大多數進口藥品,特別是有實際進口的抗癌藥關稅降至零。這對千萬個患者家庭來說,是巨大的福音。

不過放入整個市場來看,徵稅能夠調節藥品價格,但決定市場流通中藥品類目和價格的因素還有很多。進口藥品零關稅入關後,經過層層代理,到患者手上時還能否保證價格實惠?如果沒有嚴格的監管和控制,火熱的市場催生供應壟斷,價格依然難以下降。而且一些知名進口藥未進入國內,也有其他方面的考慮。一是進入中國市場審批時間過長,二是國內知識產權保護不夠完善。如何吸引知名藥企進入中國,並獲得良好的知識產權保護?藥企的遲疑,也應是相關部門重點解決的行業痛點。

因此,真正能讓患者得到實惠,並不是一個部門、一個政策的事兒。零關稅政策只是起點,要讓更多福利惠及普通群眾,還需要多部門積極加入,開出組合“藥方”,綜合施策,促進形成藥品市場生產、流通的良性循環,讓患者吃到真正便宜有效的“救命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