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狗脊关大战 李自成诈降车厢峡

张献忠陷白河后,又下竹溪,直逼平利。陷城后,即于平利入四川作战。

平利狗脊关大战 李自成诈降车厢峡

旬阳、平利相继陷没后,义军西趋直捣兴安。崇祯七年四月三十日,义军兵临城下,包围兴安。兴安知州金之纯,“仓卒料丁壮,备战具,带剑登陣,身当矢石”(兴安贡生刘应秋《明守金公祀名宦记》),亲自守城。兵微将寡,孤城无授,能否保城,实难逆料。于是作了最坏的打算:“誓死殉城”。其妻李氏坐署后井上,执手与金之纯诀别,说:“勿内顾,脱不利,此其所也,”准备城破跳井。金之纯恤恤惶惶带剑守城,也许是天助金公,“时久旱,夜半大雨,(城)濠水暴涨”(乾隆《兴安府志名宦》),义军度水势一时不能退,加之雨水泥泞,便撤围而去。城侥幸得以保全。可是,天晴了,水退了,义军又兵临城下。这时“城中粮且尽,且暮陷矣!”金之纯情急无奈,于是作书遺兵卒秘密出城,从小路奔旁郡游击将军唐通处下书求救。唐通以数百人来援,见义军势众,度其队寡不敌,遂踌躇不前。金之纯见援兵到,乃鼓励城内壮丁,趁黑夜悄悄缒城与唐通援军会合,衔枚夜袭。义军方在庙中列坐歌舞,不知官兵猝猝至,遂大乱。官军发乱炮击之,将庙中义军大半轰死,其余见势败,遂退去,而兴安亦得以不陷。

平利狗脊关大战 李自成诈降车厢峡

面对义军屯聚兴安,明廷于崇祯七年六月辛未,委陈奇瑜兵部右侍郎兼右签都御史,总督陕西、山西、河南、湖广、四川等五省军务,调各路官军自河南南下。陈奇瑜率兵与郧阳抚治都御史卢象升会师于上津、旬阳一地,追剿活动于汉北旬阳之高迎祥、李自成义军,汉江南北义军皆遭重创,溃散义军会合后,即西趋紫阳,攻下山城。紫阳县令孔秀裔被义军俘虏,典吏何宗孔死于乱军之中。阿奇瑜眼见义军西通。一时忘乎乎所以,于是上言朝廷:“楚中屡捷,一时大盗几尽,其潜伏深山者,臣督乡兵为向导,无穴不搜,楚中渐有宁宇”(《明史·陈奇瑜传》)。崇祯皇帝甚感欣慰,遣使嘉劳。陈奇瑜以为襄义军已尽,便鼓行而西屯于兴安。时入蜀义军复自蜀入秦,越两当,袭破凤县,遂分为二路,一向汉中,取小路犯城固、洋县;一由凤县奔宝鸡、汗阳(今千阳)。又有从四川达州入西多义军二三万。陈奇瑜遂屯军洋县,遣唐通防汉中以护藩王常浩;遣贺人龙、刘迁、夏镐扼略阳、沔县以防义军西遁;遭副将杨正芳、余世任扼褒城以防义军北进。又檄卢象升、元默各守要害堵截义军。义军见官兵肆集,处于四面包围之中,于是尽奔兴安,欲由大小团山趋商洛、郧阳山中。

平利狗脊关大战 李自成诈降车厢峡

农民军深知奇瑜好大喜功而无谋,因此当官兵云集汉中时便遁入兴安之车厢峡,“峡四山巉立,中亘四十里,易入难出”遂被官军包围,官军居高临下,垒石塞路,从山上投石袭击,或掷以炬火焚烧。义军被困峡中,无所得食;加之长途弃波,又饿又乏。偏偏这时又天降大雨,连绵20天未晴,山洪暴发,峡水大涨,兵士“弓弓矢尽脱”,马乏草料,死亡过半,形势十分危急。在被围义军中,“诸渠魁李自成、张献忠等威在焉”(《明史·陈奇瑜传》)。陈奇瑜围峡70余天,患得患失,未敢遺兵进峡袭击,对此,《明史》亦不胜惋惜:“当是时,官军蹙之可尽歼。”而李自成等则利用陈奇瑜胸无大计的弱点,采用顾君恩伪降以荀全之计,密遣人贿奇瑜,每抚一名,纳银50两,奇瑜利

其贿,许之(明文秉《烈皇小识》卷4)。又以重宝贿陈奇瑜左右及诸将帅,于是先后籍伪降义军36000余人,勒令还乡,仍归原籍。据文秉《烈皇小识》记载,陈奇瑜“檄诸军按甲不动,每百人以一安抚官押送,所过都邑,为具糗粮传送之,即度栈道,出请险口,至草凉楼地方”,“遂不受约東,尽杀安抚官五十余人”(《明史·陈奇瑜传》),攻宝鸡、麟游等处,关中大震。

平利狗脊关大战 李自成诈降车厢峡

车厢峡,现名 狗脊关 ,在安康市 平利县 西约35公里的 老县镇 凤桥村一组与汉滨区县河乡交界的大山沟里。峡长约20公里,其宽不过丈余,两面奇峰突兀,怪石嶙峋,恶浪翻滚,易入难出,形势险要。明末农民起义军 李自成 兵困于此,诈降而反戈的战争史话,使这一古关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车厢峡位于 陕西 省 安康市 安康城区18公里的县河乡关垭子(狗脊关)一带,峡长20公里,宽仅数丈。两岸奇峰突兀,怪石嶙峋,行人至此,过坎坷石道,望一线云天,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入难出,地形险要奠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