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誤解最大的一位歷史人物是誰?

天天愛動漫

那必須是龐太師啊!

想當年《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小七俠》,還有電視劇《少年包青天》,等等,把宋朝時期的龐太師描繪成了一個陰險狡詐,手段卑劣,目無法紀,專門害人的壞蛋。



當初看《少年包青天》,那真是恨不得龐太師不得好死。

但是實際歷史中,宋朝的這個龐太師卻是另外一個樣子。他本來面目可以說與電視上演的大相徑庭。



切聽我簡單介紹下龐太師這個人。龐太師本名龐籍,按現在的地理位置算是一個耿直的山東人。為啥說他是耿直的山東人呢?

因為龐太師他在宋仁宗當上皇帝后,堅持當時垂簾聽政的皇太后奉還權力,而且當眾打臉似的燒掉了支持皇太后聽政的詔書。可以說是不懼危險,懟著外戚就是幹。

而後仁宗還寵幸過一個美人,結果這個美人沒事找事去找時任開封府判官的龐太師說要傳達旨意,結果被龐太師一通好打。打完還讓這被打的帶話回去,說是立國以來就沒有後宮干政的道理。你說這是不是個耿直的山東人。



另外在電視劇中,龐太師裡通外國,各種陷害忠良。實際上,龐太師才是被陷害的那個。當初有個大臣犯法,龐太師彈劾他,不料此人後臺深厚,反而誣陷龐太師有犯禁的事情,龐太師因此被貶官。。。

總體來講,龐太師的形象和電視劇中差不多是完全相反的。

哦,對了龐籍沒做過太師。宋朝也沒有太師這個官位。。。太師只是老百姓對當大官的人的民間俗稱。


王斌兔斯基

謝謝題主。你提出了一個發人深思的問題。

我看到這個題目,一下子聯想到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胡適。

(一)早年誤解

我少年時候,還是十年文革的晚期與改革開放初期,那時的教育語境下,沿用了五十年代“集體聲討胡適”的大批判口徑,胡適被說成是”反動文人的集中代表人物”,他的論著、他的文化歷程與思想觀點,在那時的中學教科書中是”銷聲匿跡”的。於是,“胡適是壞人”,這就成為當年我心中的胡適形象。

(二)我的轉變

得益於改革開放後的文化領域思想解放,胡適評價被“解凍”,不再是禁區,不再繼續以“反動文人”定調,而是越來越向著真實的胡適面貌進行“還原”。

同時,也得益於本人所受的史學教育,胡適在“後文革時代”的高校歷史教學中得到應有的尊重,被介紹得很多。

漸漸地,一個愛思想、勤努力、多建樹、有趣味的胡適形象走進我心,將曾經刻在心中的“胡適反動文人”、“胡適大毒草”的認識一掃而光。我多年前就完成了這一轉變,為此而慶幸。胡適,一位令我敬佩的文化先賢。

(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胡適文化建樹的評價已經傾向於積極客觀中肯。

改革開放已經整整四十年了,我國官方對他的評價也早已經更客觀理性了,早已經放棄了五十年代時的所謂“反動文人”的定位。他是近現代一位傑出的文化人,對此,我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的官方並無異議。


我國大陸近三十年來,圍繞胡適的相關研究論著以及胡適資料集,幾乎可以說是汗牛充棟。北京大學出版社早在1998年就為這位老校長出版了《胡適文集》(後來又有修訂本)。2003年,《胡適全集》也已經由胡適家鄉的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拙文最後附有《胡適全集》總目錄,大家可參閱。)

大陸近三十年來,絕大多數對胡適進行研究的論著是理性的肯定讚揚與冷靜批評兼而有之,其中,正面肯定為主的觀點居於大多數。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鮮明官方背景的大陸文科最高研究機構——中國社會科學院的研究員、著名史學家、大陸學術界研究胡適的權威學者 耿雲志 先生,他對胡適就是持總體上非常積極正面的評價,但是也明確指出胡適的不足甚至某些謬誤。

耿雲志的“胡適研究”,基本上可以反映出新時期大陸史學界看待胡適時的基調:積極正面評價為主,同時又較為審慎。


目前,我國大陸學術界對胡適思想文化成就的基本定位是:思想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具有多方面貢獻的學者(白話文運動,白話詩運動,新紅學,水經注研究,白話小說史研究,禪宗研究,墨子研究,中國思想史脈絡,民主自由思想的研究與建言,學術方法論,國民素質方面的一系列建言,教育學,……)。

(四)如今社會上,在圍繞“胡適評價”的聲音中,傲慢與偏見依然大量存在,公眾中完全不瞭解胡適者也不少。但願更多的人對胡適文化建樹能夠多幾分瞭解與敬重。

我注意到,一部分網友對胡適的看法居然還停留在六十年前(上世紀五十年代)批胡的那種認識水平與口吻,仍然以全盤否定胡適為樂事,對讚揚胡適文化成就之人予以口誅筆伐、上綱上線。

這真是令人納悶,百思不得其解,有恍如隔世之感。

諸位都是二十一世紀的人。就連我國大陸官方,在改革開放以來也早已認可了胡適”有重要貢獻的文化人”這一地位——2010年9月2日,文化部長蔡武率領代表團抵達臺北訪問,第一站就是參觀胡適故居、憑弔胡適墓。

既然如此,網友們也與新時代相向而行、與時俱進,摒棄自己看待胡適時的不應有的“傲慢與偏見”,豈不美哉?

仍然有不少網友對胡適知之很少。這些網友如有興趣,可稍稍瀏覽耿雲志、易竹賢、胡明、胡頌平等學者的相關論著以及胡適資料集。

耿雲志的長篇文章《胡適思想的現代意義》,敘述了胡適的基本思想主張,評論了其是非,勾畫了其中值得後世借鑑的有益因素,此文可以供人們提綱挈領走進胡適的精神世界。網上容易見到該文。

本人“閱讀胡適”時,看得最多的是胡明《胡適傳論》。有興趣的文友也可看看該書。



介紹胡適的紀錄片早已問世,例如中央電視臺幾年前播出的《跨越海峽的大師——胡適》,再如,我國大陸播出的十集電視紀錄片《先生》之二《胡適》。有興趣的網友不妨一覽。

[中央電視臺紀錄片《跨越海峽的大師—胡適》內容簡介的截屏。]

—— —— —— ——

【附錄】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了《胡適全集》(全書共44冊)。《胡適全集》總目錄如下:

目錄 第1卷 胡適文存一集

第2卷 胡適文存二集

第3卷 胡適文存三集

第4卷 胡適文存四集

第5卷 哲學·專著

第6卷 哲學·專著

第7卷 哲學·論集

第8卷 哲學·論集

第9卷 哲學·宗教

第10卷 文學·創作

第11卷 文學·專著

第12卷 文學·論集

第13卷 史學·論集

第14卷 史學·《水經注》疑案考證

第15卷 史學·《水經注》疑案考證

第16卷 史學·《水經注》疑案考證

第17卷 史學·《水經注》疑案考證

第18卷 史學·人物傳記

第19卷 史學·人物傳記

第20卷 教育語言雜著

第21卷 時論(一)

第22卷 時論(二)

第23卷 書信(1907~1928)

第24卷 書信(1929~1943)

第25卷 書信(1944~1955)

第26卷 書信(1956~1962)

第27卷 日記(1906~1914)

第28卷 日記(1915~1917)

第29卷 日記(1919~1922)

第30卷 日記(1923~1927)

第31卷 日記(1928~1930)

第32卷 日記(1931~1937)

第33卷 日記(1938~1949)

第34卷 日記(1950~1962)

第35卷 英文著述(一)

第36卷 英文著述(二)

第37卷 英文著述(三)

第38卷 英文著述(四)

第39卷 英文著述(五)

第40卷 英文信函(一)

第41卷 英文信函(二)

第42卷 譯文

第43卷 胡適生平年表 胡適著譯系年

第44卷 胡適著譯系年

—— —— —— —— ——

衷心謝謝大家撥冗瀏覽拙稿、並開誠佈公發表意見,其中很多網友的金言令我深受啟發。理性的文化討論,實在是多多益善。


曉帆輕舟

郭沫若。是我誤解最大的一個人物。開始上學時,學他的《天上的街市》,學他的《女神》,感到他是近代最偉大的一位文學家,那時侯常聽他的名人佚事,知道他還是一位甲骨文專家,學識端的豐富。

後來瞭解了郭沫若的另一面,原來他還是一位軍人,參加過北伐,是國民革命軍政治部副主任。要知道周總理當過主任的。南昌起義郭沫若居然也參加了,這麼說他應該也算是我軍的締造者之一了。建國後他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歷任政務院副總理兼文化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技大學首任校長、首任語文聯主席,對他的感覺除了肅然起敬還是肅然起敬。

但當我瞭解了他在建國後的一些作品和他的情感生活,頓時他的光環就沒有了。江青在臺上時,他肉麻地吹捧江青。粉碎四人幫後,他堅決支持粉碎。他的情感生活非常糜亂,娶過三任妻子,有一個還是日本人。除了妻子,還有好幾個情人,又喜歡去妓院嫖娼。第一任妻子張瓊華守活寡一輩子,只跟他有五天的夫妻生活;一位叫彭漪蘭(安琳)的“革命同志”被他拋棄後下落不明;他與妻子於立群的胞姊於立沈有染,於立沈被拋棄後自殺,甚至有一位不知名的婦女將性病傳染給了郭沫若。郭沫若第二任妻子郭安娜的子女,因為郭沫若的行為對郭沫若採不親近,不敬重,無感情,郭沫若的二兒子郭博竟如此評價父親:“對於家庭,郭沫若是個罪人。”。知道這些情況的一,我對這個無德才子基本上嗤之以鼻了。

春秋史社,悟空問答最專業的歷史領域專家,喜歡歷史的小夥伴請關注“春秋史社”,有問題歡迎留言。


春秋史社

我覺得是袁世凱,袁世凱是清末實力最強、風頭最盛、威望最大的人,他原本肩負著眾望即將成為中國近代史中最偉大的人物之一,最終卻因行將踏錯而陷入歷史的泥潭中,揹負著上千古的罵名,在眾聲討罰中鬱鬱而終。


我們都知道袁世凱稱帝的事情,本該塵封在歷史書中的帝制被袁世凱再度提起,歷史的車輪被其往後推,袁世凱的這一個舉動徹底地激怒了全國上下,就像火星落入油桶中般瞬間燎起滔天大火。

小到田中老農、市井婦幼,大到各地地方政府議員、地方軍閥無不指責怒罵袁世凱的行為,甚至連袁世凱一手栽培起來的北洋各軍閥也紛紛和袁世凱劃清界限,開始聲討袁世凱。

就是這麼一個千夫所指、應該被歷史蓋棺定論的人,他實際上有著另外我們所不知的一面。

雖然無意為袁世凱洗白、做錯了就應該受歷史的指責,但是我們得先來看一下那是袁世凱的成長軌跡、及他的所做出的成就,再來評論他的功過,這樣才顯得公正合理,要不然隔著簾子看事情,終免不了片面。


袁世凱第一次登上歷史的舞臺是在朝鮮,當時朝鮮王室經歷了內亂,日本人又趁機而入跑到朝鮮攪局,朝鮮的朝廷中分成了兩派,一派親清朝、一派親日本,當時對清朝友好的一方在與親日派的鬥爭中失利了,不得不請求宗主國清朝派遣援兵救援。

當時清朝戰鬥力最強的就是李鴻章手下的淮軍,李鴻章派遣手下吳長慶領著一隊士兵趕赴朝鮮平息戰亂,袁世凱當時就是吳長慶手下的一名小軍官,他的父親和吳長慶是生死至交,所以袁世凱很受吳長慶的照顧。

正是在吳長慶的支持下袁世凱整頓了混亂的軍紀,帶領手下部隊勢如破竹地攻下了朝鮮首都,平定了朝鮮的內亂,制衡住了日本人。

在往後的時間,吳長慶退回了國內,留下了袁世凱在朝鮮主持大局,他掌控著在都城外駐紮的軍隊,時則提防著仍在朝鮮國內的日本人,在當時,袁世凱簡直可以說得上是朝鮮最有威嚴的人。



後面朝鮮又發生了幾場內亂,這些內亂的發生都與日本人有著莫大的關係,但是在袁世凱果斷狠厲的手段之下,這些動亂紛紛被給平息掉了,狠狠的挫了日本人的銳氣,使得日本人對其恨得牙癢癢的。

因為在朝鮮的出色表現,袁世凱開始被晚清第一權臣李鴻章看中,推薦其進入清政府高層,在袁世凱當權

的時候做出了很多好的舉措。

最出名的就是他在天津小站的練兵,袁世凱全面仿照西方的樣式打造了國內的第一支現代化軍隊,武器也是當時國內最精良的。

國內的第一支警察部隊也是由袁世凱建立的,他廢除了延續多年的衙門制度,仿照西方引進了先進的巡警制度,極大效率的提高了辦案速度。

封建社會中最具特色的科舉制度也是被袁世凱終結的,袁世凱廢除掉了儒學至上的科舉制度,在國內打造了第一批現代化的教育制度,在袁世凱的努力之下,當時國內出現了很多學堂,山東大學和南開大學的出現,都與袁世凱有著莫大的關係,當時國內的第一家中學也是袁世凱推進建立的。

袁世凱還大力推動了國內實業的發展,在他的努力之下,當時出現了很多現代化的工廠、礦場以及現代化的建築,我們所熟知的京張鐵路主導人詹天佑,就是在袁世凱的重用下獲得了大量的資源,從而打造了第一條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鐵路。


有人說袁世凱搶走了孫中山的勝利果實,但實際上並不是,當時孫中山沒兵沒錢,根本不是清政府和袁世凱的對手,空有偌大的名聲和影響力卻無半點實力,甚至連號稱是終結了清政府的武昌起義也與孫中山沒有太大的關係。

武昌起義的爆發前孫中山是什麼都不知道的,當時他在美國洪門的幫助下,到處籌款幫助國內起義,卻籌不到絲毫,正在焦頭爛額的時候突然看到了武昌起義成功的新聞,這才知道了國內竟然發生了這樣的事情,於是漂洋過海的經歷了兩個月回到了國內,開始收穫果實,當上了民國臨時大總統。


武昌起義成功之後,全國各地紛紛獨立,只剩下了北方五省還在清政府和袁世凱的北洋軍閥掌控中,當時的起義軍力量很微薄,各地地方軍力量又太過於分散,根本不是袁世凱的對手,所以滅亡清政府的理想也越發的遙遠。

在當時就有人提出來了,如果袁世凱能幫忙滅亡清政府,就讓袁世凱做民國大總統,享受尊崇的名聲和世人的愛戴,當時甚至有人打出了袁世凱就是中國華盛頓的名號用以激勵袁世凱反清支持民主。

這個時候的袁世凱其實是有些心動,但是他還沒來得及作打算,孫中山就已經回到了國內,直接到南京上任民國大總統的職務了,這件事情使袁世凱大為惱怒,不再理會這些人的建議。

後面孫中山也意識到了自己力量的不足,寫信把自己的想法傳遞給袁世凱,表明如果袁世凱能支持反清政府,自己就退位,讓袁世凱做民國的大總統,後來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之下,清政府主政的隆裕太后終於下定決心,帶著溥儀退位了,至此連綿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徹底的銷燬,袁世凱也如願以償登上了民國大總統的職位,在當時袁世凱可以說得上是萬眾歸心的,擁有著諾大的聲望。



後來的袁世凱為什麼會想要復辟帝制,其中有幾個原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第一個是貪慾,誠如袁世凱這類人有慾望、野心是很正常的,再加上當時他身邊有許多前清的舊臣時常在他耳邊唸叨著復辟帝位的事。

他的大兒子也想做太子,在家中就時不時的勸袁世凱復闢帝位。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袁世凱登上大總統之位後因為制度所需,不得不將手中大量的兵權下放到了底下將領的手中,使得很多北洋將領獲得了巨大的權力,漸漸的坐大,最終甚至有些不受控制的趨勢。

這個時候復辟帝制是袁世凱所能想到的最好辦法,因為大總統是基本不管兵權的,但是如果復辟帝制的話,就能將兵權牢牢的掌握在手中,於是袁世凱就將歷史的車輪往後推,詔告天下自己即將登帝位的消息,袁世凱無論如何都想不到天下人的罵聲是如此的巨大,以至於他有些喘不過氣了。


以前他的那些手下也就是後來的北洋軍閥,也察覺到了袁世凱的意圖,趁勢而起反對袁世凱,最終導致袁世凱坐上皇位不到八十三天就匆匆下臺,數月後在罵聲中,尿毒症發作離開了人世。

在袁世凱死後,本就貌合神離的北洋軍閥,徹底的分裂成了互相交戰的割據勢力,在南方許多的地方軍閥也趁勢而起,自掌一方,至此,中華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亂。


袁世凱的幾大黑點分別是刺殺宋教仁、專政獨裁、與日本簽訂21條條約,前兩條無法辯駁,是既成的事實,但是最後一條有必要說一下,雖然袁世凱簽訂了21條,但是弱國無外交,那是迫於日本人的軍威之下,袁世凱沒辦法才簽下的,為此,袁世凱還派了一個擅長外交策略的人與日本人扯皮了近半年,削減了大多數條件後在日本人翻臉之後才不得不籤的。

當時背景是在一戰之後,列強紛紛把駐紮在中國境內的部隊抽回了國內,日本人為了獨吞中國的利益就偷偷找袁世凱簽訂了21條。

日本人怕列強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所以就讓袁世凱方不得洩密,但是在五個多月的扯皮過程中,袁世凱專門派人到各國遊說示眾日本人在中國的所作所為,通過外交的手段借來了許多力量,在簽訂了21條之後袁世凱徹底的暴露了日本人的行徑,各國政府紛紛大怒指責日本,迫使日本收回了大多數條約。

袁世凱在簽訂了21條之後也命令手下消極對待所籤的條約,所以最終我們所認為喪權辱國的21條其實是一條都沒有履行,當時是迫於無奈沒辦法才簽下的,後面袁世凱無奈只能用變相的方法來推倒所簽訂下的條約。

綜上所述,我認為我們誤解最深的歷史人物就是袁世凱,他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酒囊飯袋、投機取巧之輩,而是有著真正的實力與作為的豪雄,只不過他走錯了一步,才最終成為了歷史的汙點。

所以我們評判一個人的功過的時候,要仔仔細細的研究他的全方位,不能只看到他某一個點的好與壞,就掩蓋掉了他其他的所作所為。


孤客生

我認為是郭沫若

還記得初中課文上那篇必背的詩歌《天上的街市》嗎?進入正題之前,我來感受一下年輕時代的郭沫若的文筆。我們最初知道郭沫若這個人,正是從初中課本上這篇詩歌上了解而來的。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瞭,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河的牛郎織女,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定然在天街閒遊。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那怕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有人誇他是中國的歌德,也有人說他是中國的文藝復興代表人物。在20世紀的中國知識分子中,郭沫若這個人集科學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詩人、作家、劇作家、評論家等頭銜於一身。初中時代的筆者對文史懷有狂熱的喜愛,所以曾經對郭沫若推崇有加,還把他看做是文風剛烈、清廉樸素的一代大師。

郭沫若年少的時候,娶了原配張瓊華,卻在結婚五天之後,拋下結髮妻子。張瓊華苦苦等了他68年,他卻沒有回頭。郭沫若在日本愛上了年輕的女孩佐藤富子,並用花言巧語將她騙到手,和她結婚生了孩子。單純的佐藤富子為了郭沫若,拋棄了在日本的家人,並與父母斷絕了關係。結果呢,郭沫若享受完她的青春年華後就溜回國了。等到1948年,佐藤富子才知道郭沫若又娶了年輕於的立群,並和她生兒育女。郭沫若一生有3次婚姻,但公開資料顯示他至少與5個女人有染。郭沫若到日本留學期間,就多次出入各種煙花場所,認識了很多日本歌姬。這也直接表明了這位文人風流而且濫情。

新中國成立以後,對歷史文物懷有狂熱追求的郭沫若的一再堅持和主張挖掘明定陵。他不顧當時不具備保護文物的能力和條件,盲目的挖掘。定陵挖開後,由於沒有充分的準備,大量出土的珍貴文物立即被氧化、破壞,各種珍貴字畫、絲織品頃刻間灰飛煙滅。作為這次挖掘皇陵主要的責任人,郭沫若本該深刻反思,可是他卻不以為然。

1965年,郭沫若又申請挖掘明長陵,試圖挖出明成祖埋藏的寶藏。結果周總理果斷拒絕,不准他再挖皇陵。郭沫若又請求挖掘唐代的乾陵當中,民間傳說裡面埋藏了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乾陵沒挖成,郭沫若又計劃要挖秦始皇陵。他還恬不知恥地以老朋友、老黨員的身份多次建議周總理開掘皇陵,結果憤怒的周總理只說丟一句話給他:“十年之內不準開帝王墓”。



1958年“大躍進”時期,時任中科院院長的郭沫若卻很合時宜地寫下了這首《迎春序曲》,來看看大躍進時代的郭老先生的真實寫照吧。

《迎春序曲》

趕上英國只需要十五年,農業綱要七年就可實現。

一個大躍進連著一個大躍進,英雄氣概可以覆地翻天。

看吧,要把珠穆朗瑪剷平!

看吧,要把大戈壁變成良田!

勞動人民歷來就是創世主,在今天更表示了他的尊嚴。

他厚著臉皮於 1976年發表了《水調歌頭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十週年》。同一年,四人幫被捕。為了及時地撇清與四人幫的關係,他又賦一首 《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來抨擊“四人幫”。前後對比,惡劣人品,醜陋操守暴露無疑。


中外歷史

一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一個人,但是恐怕不能寫在這裡,大家想必也能知道。

於是我來說說我誤解第二大的一位歷史人物。

劉備嘛,老生常談,不過如果你看看年代表,必能升起一股佩服之情。

真正的大英雄,莫過於此。

公元184年,劉備因為討伐黃巾被封為縣令,因為不肯賄賂上官,兄弟三人鞭打上官而逃。

187年去高唐任職,不久高唐縣被盜賊攻破。投奔同學公孫瓚。

196年屯兵和袁術對峙的劉備被呂布偷襲,又被袁術打敗,兵力皆散,無奈受制於呂布。

同年劉備再度徵集一些軍隊,好不容易湊出人馬呂布又至,劉備再敗,投奔曹操。

呂布198年派兵攻擊劉備,劉備再敗,妻子被俘虜,劉備隻身逃出,一無所有。

200年又有了一些部隊的劉備駐軍東海,衣帶詔事發,曹操東征劉備,劉備拼死抵抗,隊伍皆敗散,關羽被擒,張飛失聯。劉備投奔袁譚。

207年,劉備軍力不足,劉表死後他被荊州猜忌,曹操大軍南下,劉備領著追隨l他的十餘萬民眾逃亡。

這個時候,劉備已經46歲,三國既是生產力不足的古代又是戰亂時代,三十歲稱老夫之人比比皆是,平均年齡也就30多,劉備一敗再敗,兄弟被俘,妻子被俘,依附於人,46歲還沒有自己的落腳之地。

這樣的人,依然沒有放棄。


他顛沛流離時他的同學公孫瓚已經時名震天下的白馬將軍。

20多歲孫策已經是一方小霸王,而他40多歲還經常寄人籬下。

他沒有袁家四世三公,也沒有曹操一樣的宗族支持。

鬢生白髮,垂垂老矣的年紀,劉備仍然心中無畏。

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躍。

這還不是英雄之心?


養倉鼠的哈士奇

01、

1993年中央電視臺引起了一部轟動全國的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劇情是根據中國流傳很久的《白蛇傳》改篇。趙雅芝版的白素貞,滿足了大多數人夢中的古典優雅美人夢,不僅如此,編劇們還將其塑造成為報千年之恩的一條天性善良,用岐黃醫術懸壺濟世造福黎民百姓的好蛇精。

而貫穿整個電視劇的反派,無疑就是那位不懂愛情的法海大師咯。劇中,首先將法海的前世定義為一個捕蛇的農夫,因有一次抓了一條白蛇被咬後,結下仇怨。而在後世,又因為被白蛇搶吃自己的仙丹而生恨。

為此,法海貴為金山寺住持,擁有極其強大的法力,本因降妖除魔,拯救蒼生行於世間,卻通過法力拆散白素貞和許仙,把白素貞壓在雷峰塔下。相信很多人在哪裡,就跟許仙以及家人一樣,對法仙這種做法充滿憤怒和鄙視。為此,龔琳娜老師還特意創作了一首歌《法海不懂愛》。

02、

好了,電視劇科普至此,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白蛇傳說吧!

目前發現《白蛇傳》的最早的成型故事記載於馮夢龍的《警世通言》第二十八卷《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既然是警世,很明顯就不可能是一個講述感動動地的人妖愛情故事了,故事的大概意思如下。

據明末《警世通言》記載, 宋朝時,有修煉的大蟒蛇變成美婦叫白素貞(白娘子),與西湖千年青魚精小青,在杭州西湖遇書生許宣(許仙的最初的名字),白蛇春心蕩漾,欲與書生雲雨,乃嫁與他。後經歷諸多是非,許宣乃知白素貞、小青俱是妖精,並受大蟒蛇威脅,驚恐難安,便求法海禪師救度。於是白蛇被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
且說禪師押鎮了,留偈四句:
“西湖水乾,江湖不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
法海禪師言偈畢,又題詩八句,以勸後人:“奉勸世人休愛色,愛色之人被色迷。心正自然邪不擾,身端怎有惡來欺。但看許宣因愛色,帶累官司惹是非。不是老僧來救護,白蛇吞了不留些。”許宣禮拜禪師為師,就雷峰塔披剃為僧。修行數年,一夕坐化去了。
眾僧買龕燒化,造一座骨塔,千年不朽,臨去世時,亦有詩八句,留以警世,詩曰:祖師度我出紅塵,鐵樹開花始見春。化化輪迴重化化,生生轉變再生生。欲知有色還無色,須識無形卻有形。色即是空空即色,空空色色要分明。

整個故事就很明瞭,勸世人不要好色,以免被妖魔鬼怪趁虛而入。而法海與許宣還成就了一段師徒情緣,這保留到了《新白娘子傳奇》裡。然而到了清代,故事就發現了反轉,勸人不要好色的法海大師成了拆散鴛鴦,善惡不辨的反派。而禍害人間的白蛇,反而成了端莊大方、溫柔高貴的白娘子形象。

在宋朝時的鎮江市。白素貞是千年修煉的蛇妖,為了報答書生許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為人形欲報恩,後遇到青蛇精小青,兩人結伴。白素貞施展法力,巧施妙計與許仙相識,並嫁與他。
婚後金山寺和尚法海對許仙講白素貞乃蛇妖,許仙將信將疑。後來許仙按法海的辦法在端午節讓白素貞喝下帶有雄黃的酒,白素貞顯出原形,卻將許仙嚇死。白素貞上天庭盜取仙草靈芝將許仙救活。法海將許仙騙至金山寺並軟禁,白素貞同小青一起與法海鬥法,水漫金山寺,卻因此傷害了其他生靈。
白素貞因為觸犯天條,在生下孩子後被法海收入缽內,鎮壓於雷峰塔下。後白素貞的兒子長大得中狀元,到塔前祭母,將母親救出,全家團聚。《白蛇傳》與《孟姜女》、《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臺》併成為中國四大民間傳說。
傳說中的“白蛇”一事,事實上也有歷史原型,其中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根據《金山志》記載:“蟒洞,右鋒之側,幽峻奇險,入深四五丈許。昔出白蟒噬人,適裴頭陀驅伏。”即裴頭陀(法海禪師)初來金山時,寺廟傾毀,雜草叢生,半山崖有一條白蟒蛇經常出來傷人,百姓不敢上山燒香。
法海禪師驅伏白蟒,將白蟒趕入江中而不再害人。另一種關於“白蛇”的說法,與金山寺有關,但卻非法海禪師。據《高僧傳》記載,在法海禪師來到鎮江的八十多年前,有一位名叫靈坦的高僧,是武則天的侄孫,他曾做過太子通事舍人,後出家為僧。靈坦曾在金山的蟒洞中驅走一條白色巨蟒。後來,人們將這些與金山寺和法海禪師有關的人和事進行藝術的整合,加以虛構,逐漸形成了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

03、

歷史上的法海大師原名裴文德,唐宰相相裴休之子,因秉承父意代替生病的皇子在寧鄉密印禪寺出家,師承靈祐法師,在這裡他勤學佛法,修成正果後,便雲遊四海普度眾生,最後在江蘇創建金山寺,成為一代高僧。

少年的裴文德便接受父命,並由時任潭州(長沙一帶)觀察使的父親親自送往湖南溈山去修行。據寧鄉溈山寺記載:唐宣宗大中三年(849),時任宰相的裴休捐建密印寺(位於湖南省寧鄉縣境內)。時皇子得惡疾,看盡名醫均不奏效,裴休送自己的兒子代皇子出家,密印寺主持靈佑禪師為他的兒子賜號“法海”。拜在當時禪門溈仰宗創始人‘靈佑禪師’足下為弟子。古來禪林的說法,裴文德剃度時獲賜法名“法海”,人稱法海禪師。

歷史上有名的一代高僧,法海大師對對中國佛教發展有卓越建樹的貢獻,很長時間是非常受民眾們的尊重的,哪怕是在明代馮夢龍創作的《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鎮雷鋒塔》中,也是一位得道高僧,為人除妖降魔。只是到了清代,在這個故事慢慢開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到了民國,為了批判封建思想,魯迅先生甚至把法海大師比喻成蜷縮在蟹殼內的小蟲,不得不說受清代反轉的白蛇故事影響之深。

即便不從佛家來看法海大師,在人格上也非常值得尊敬的。青年之時,因遵守父親之命,便放棄自己優越的“官二代”生活,代替生病的太子而出家,過著苦行僧的生活。得道之後,廣播佛法,普度世人。在歷史上,法海禪師是苦行得道、受到整個江蘇地方民眾敬仰的開山祖師,從來沒有拆散別人家庭的歷史說法

在此,給唐代高僧法海大師,特此正名,並對之前的誤會道歉。

寫下這個答案,有感與家人一起遊玩寧鄉溈山密印禪寺有感。


毒言毒語

高俅,水滸傳中的高太尉。小時候看水滸傳覺得他是個憑藉踢球上位的馬屁精,禍國殃民的大奸臣。可後來看了史書才明白原來水滸寫的全是假的,高俅真是被施耐庵黑出翔了。

史書上對高俅的記載非常少,水滸傳之所以把高俅寫成這樣,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因為記載少,所以便於作者隨意發揮,所以最後就把高俅寫成了這樣一個大奸臣。

高俅原本是蘇東坡的一個小秘書,後來被推薦給了宋徽宗的姑父王詵。高俅寫的一手好字,還會寫詩做賦。後來通過王詵,認識了當時還沒當上皇帝的趙佶。趙佶的哥哥宋哲宗死後,因為沒有兒子,所以趙佶就當了皇帝,也就是著名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了。

宋徽宗就想提拔高俅,可是因為他沒文化,就把他放到軍隊去鍍金。可沒想到高俅對領兵還有點能耐。期間在邊境打了幾場勝仗,雖然高俅並不是主帥,但也因此立了功。後來因此被宋徽宗任命去管理禁軍。

高俅這個人很懂得知恩圖報,對曾經照顧過他的人都很恭敬。他在邊境打仗的時候受過劉仲武的提攜,後來劉仲武打了敗仗皇帝要處罰他,因為高俅的求情才逃過了處罰,而且高俅還推薦劉仲武的兒子做了將軍。蘇東坡後來受到了蔡京的迫害,高俅也站出來給蘇東坡的家人提供了幫助。由此可見,高俅是很非常仗義的人。

至於水滸傳中寫的,高俅跟他的兒子一起迫害林沖更是不存在了,因為林沖本身就個虛構的人物。

對水泊梁山進行鎮壓的人也不是高俅,而是當時的名將名將張叔夜。

當然了,這麼說並不是要表達高俅是個好官,史書上也記載了他貪汙被人揭發過。他管理禁軍期間,軍紀渙散,戰鬥力底下,跟他的領導都是有直接關係的。

但是高俅跟奸臣這個群體還是相差很遠,總體來說並不算個壞人。因為水滸傳的緣故,導致高俅的名聲徹底臭了,他還真是冤的很啊!



漂浮菌

我曾經誤解最大的一位歷史人物是魯迅先生。

首先,無論是從課本上接觸到的,還是從老師嘴裡聽說的,總感覺魯迅總是一臉嚴肅,從來不笑,神聖不可侵犯的樣子。其實真實的魯迅不是這樣的,他不僅經常笑,還經常開玩笑,還經常給別人起外號,是一個很頑皮的人。唐弢在他的《魯迅的故事》裡回憶說:“魯迅先生說話的時候,不但內容生動,而且姿態也很活潑自然,往往一面做手勢,一面學樣子,給人極深刻的印象。比如他講一個故事:一個讀書人,因為鞋襪破舊,向鄰居的女人借到一套新的,穿著去赴宴。不料他丈夫不答應,趕來當場索回。讀書人沒辦法,只好偽稱肚子疼,伏矮身子,讓長衫蓋著光著的兩腳,勉強遮掩過去。魯迅講到這裡,忍不住站起身來,學著讀書人的樣子,雙手按著肚子,微微蹲下身子,用紹興話叫道:‘我肚皮痛煞哉,我肚皮痛煞哉!’聽的人無不大笑。

其次,也是從課本上的介紹得知,魯迅先生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便在內心牢牢地確立了一個認知——魯迅先生是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然而,後來才知道,事實上,魯迅並未加入共產黨。以他的“立人”的思想,他是不會加入任何黨派的。換句話說,他加入任何黨派,也不會受歡迎的。因為他是批判的,是獨立的,是刺蝟,是匕首和投槍。

最後,書本中把先生宣傳的那麼偉大,一點瑕疵也沒有,便隱約感覺先生是一個“正人君子”,無可挑剔的。誰知,他竟然扔下有了夫妻之實的朱安不顧,娶了比自己小將近20歲的學生許廣平。當我突然一天知道了他在老家還有一個女人叫朱安的時候,我的確驚訝了,這還是我印象中的先生嗎?然而,這就是魯迅。

當然,這些並不能影響魯迅先生在我心目中的地位,也更不能動搖先生在中華民族文學和思想領域的地位,他始終是我們的“民族魂”!


龍駒帶你看水滸

以自己淺薄的歷史知識及眾多歷史學者依據古籍史書記載及民間口口相傳,對歷史人物皆有定論,我是談不上對歷史人物有什麼誤解的,然承蒙上弦君邀答,勉就對近代國民黨及蔣介石先生在抗日戰爭中的多年誤解做一糾偏,祈望這一段歷史能不偏不倚公正全面地展示給觀眾。在中國的抗日正面戰場上,無疑是國民黨軍隊不遺餘力地與日本軍隊進行著生死決絕慘烈悲壯的絕殺,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無一不是國民軍隊在奮力拼殺,然由於歷史的種種偏差誤導,以我自己而言,一直以為國民黨躲在峨嵋山上等著摘桃子,以致到今天我們才對薛越將軍以及羅卓英王耀武李宗仁等眾多抗日英雄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以及對這場大搏殺的總指揮蔣介石有了一個觀念上的轉變,蔣是歷史上的悲劇人物,也是禦外保國的英雄,在關乎民族生存中華危亡的關鍵時期是當之無愧的,而且他一生都堅持一箇中國的理念,也希望我們嚴謹的歷史學家們能客觀完整的記載這一段歷史,讓海岸對面的同胞認同,早日實現祖國統一大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