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瞭解山西汾酒的歷史嗎?

亞洲食學論壇

悅史君雖然酒量一般,但對酒還是略品一二。說到汾酒,悅史君還真是有淵源,可以說第一次在前門某老派五星級酒店喝過一次後,就沁人心脾;後來因酒及鄉,多次前往山西省汾陽市,還真是寶地出好酒啊!

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早在4000年多年前的上古時期,就有“

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作秣酒”的說法。

北魏時期傑出農學家賈思勰在所著的《齊民要術》中,記載了汾清酒的生產工藝。

南北朝時期,北齊武成帝高湛從晉陽寫了一份詔令給侄子河南康獻王高孝瑜,極力推薦汾酒:“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這裡的“汾清”,正是汾酒。

這也是明確記載在正史《北齊書》中,說明汾酒在1400多年前就是宮廷御酒。

南北朝時期文學家、詩人庾信為汾酒寫有:“田家足閒暇,士友暫流連。三春竹葉酒,一曲鵾雞弦。

唐代詩人李白在喝過汾酒精闢,留下了“瓊杯綺食青玉案,使我醉飽無歸心”的佳句。

唐代詩人杜牧寫過膾炙人口的七絕《清明》,讚美汾酒:“

清明節時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北宋朱翼中在著述《北山酒經》中寫道:“唐時汾州產幹釀酒”。

南宋張能臣也在《酒名記》中中寫道:“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

大順政權開國皇帝李自成進軍北京,路經汾陽杏花村暢飲汾酒,讚譽汾酒為“盡善盡美”。

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書法家和醫學家傅山先生,曾為汾陽申明亭古井親筆題寫了“得造花香”四個大字,說明汾酒之所以好喝,與當地用於釀酒的井水好有關。

清朝康熙年間,山西鹽商到貴州經商,因為當時交通不便,鹽商為了喝到汾酒,就在貴州用當地的水和玉米、大麥,採用汾酒的釀製方法造酒,可由於貴州的泉水獨特,生產出的酒別具風味,從此茅臺酒就成了山西鹽商的私釀酒。因茅臺酒釀造工藝源於汾酒,因此就有了“茅臺老家在山西”的說法。

清代內閣中書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中,寫有對汾酒的特別喜愛。

清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美食家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詳細介紹了汾酒的妙處:“既吃燒酒,以狠為佳。汾酒乃燒酒之至狠者。餘謂燒酒者,人中之光棍,縣中之酷吏也。打擂臺,非光棍不可;除盜賊,非酷吏不可;驅風寒、消積滯,非燒酒不可。汾酒之下,山東膏梁燒次之,能藏至十年,則酒色變綠,上口轉甜,亦猶光棍做久,便無火氣,殊可交也。嘗見童二樹家泡燒酒十斤,用枸杞四兩、蒼朮二兩、巴戟天一兩、布扎—月,開甕甚香。如吃豬頭、羊尾、“跳神肉”之類,非燒酒不可。亦各有所宜也。

清代小說家李汝珍在《鏡花緣》中,列舉當時全國知名酒類五十餘種,其中推汾酒為首。

清末民初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中,也有不少嗜飲汾酒的記載。

1905年,孫中山與黃興在東京著名的中國餐館鳳樂園聚餐,喝得就是汾酒。

1915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一等優勝金質獎,名聲大噪。

1932年,我國微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方心芳先生,專程到汾陽杏花村的“義泉湧”酒家考察,把汾酒釀造的工藝歸結為“七大秘訣”,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時,高粱必得其真實,陶具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溼,火必得其緩”的“清蒸二次清”工藝。

1964年,輕工業部以汾酒工藝為試點,組織了著名發酵專家秦含章先生為首的技術力量,系統地總結和論證了汾酒生產工藝的科學性、正確性。

1965年,現代文學家郭沫若先生來到汾陽,在汾酒廠欣然寫下了“杏花村裡酒如泉,解放以來別有天,白玉含香甜蜜蜜,紅霞成陣軟綿綿。折衝樽俎傳千里,締結盟書定萬年,相共舉杯酹汾水,騰為霖雨潤林田”的詩句。

……

汾酒一直以來都以清香型白酒聞名中外,但在悅史君看來,現在的醬香、濃香、兼香類汾酒,味道也是各有千秋,愛酒的朋友可以小酌。


歷史這樣說

汾酒屬於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產于山西省汾陽市的杏花村,是中國名酒,而且早已走出國門享譽海外了。

汾酒的歷史非常古老,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白酒的鼻祖。據考古資料證實,汾酒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1982年,山西杏花村鎮發掘出土了公元前4000多年龍山時期的酒器。說明山西汾酒有六千多年的釀造史。

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清酒即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皇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使汾清酒一舉成名,被譽為最早國酒。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術》評價:“河東神曲”:此曲一斗殺粱米三石,笨曲殺粱米六鬥,省費懸絕如此。說的是山西酒麴的糖化發酵能力相當於外地苯曲的5倍以上。直到今天,山西依然是中國釀酒技術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可見山西自古善釀造名不虛傳。

唐代汾酒有了重大突破。唐代以前的酒是“濁酒”,杏花村汾酒在北齊汾清酒的基礎上首次釀出了蒸餾白酒,成為“汾洲貢酒”。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的《清明》一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膾炙人口。詩以酒傳名,人們以杏花村汾酒之名記住了《清明》詩,酒以詩飄香,人們以《清明》詩聞到了汾酒飄香。

宋《北山酒經》記載:“唐時汾州產幹釀酒”。《酒名記》:“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這些古老的歷史資料記錄的都是山西汾酒。

直至今日,汾酒仍以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餘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文by Alina,圖取自網絡,侵刪)


亞洲食學論壇

看到這問題,想到自己喝汾酒的歷史可謂久矣,雖不是文人騷客,但淺酌小飲也是人生一大快事。自大學時代起,因山西的同學多,所以每年假期尤其是寒假回校都會帶汾酒,然後與諸同學暢飲。後來工作了,公司的第一臺產品是賣到了陽泉,鄙人去安裝,陽泉諸友甚為好客,一日三餐,每餐必飲,喝的是汾酒。

汾酒的歷史源遠流長,有記載的歷史超過1500年,但在此之前一定會有汾酒的釀造。西晉滅亡後,山西地區歷經匈奴(劉淵、赫連勃勃)、羯(石勒)、氏(苻堅)、鮮卑(慕容氏)等各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朝代,到北魏(鮮卑拓跋氏)統一。後來分裂為東魏西魏,東魏高氏代元(拓跋氏在北魏孝文帝改為元姓,故有北元魏之說)建立北齊(胡化的漢人)即作為貢酒,皇帝可以作為賞賜之用,專供王公貴族飲用。胡人是善飲的,汾酒在這一地區誕生,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汾酒的生產。

汾酒是我國古代四大名酒之一,是清香型酒的代表。古代四大名酒是河南的杜康、山西的汾酒和竹葉青,陝西的西鳳。此四類就均處於中華民族古代文化和生產的核心區(河南、陝西和陝西)。茅臺(醬香型的代表)和五糧液雖然現在名氣甚大,但在歷史上和汾酒比起來還是小字輩。

好酒的誕生必然與水質和氣候因素有關係。比如四川的酒多為濃香型,這與當地的氣候影響釀造方式有關,同理,汾酒是清香型,這也和當地的氣候水質和釀造方式有關係,正是由於兩大神泉的泉水,加之山西汾陽乾燥清爽的氣候和千百年來獨特的工藝與菌種,在造就了汾酒清香純正的口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是由於杜牧的這一首詩,造就了杏花村的聞名遐邇, 不過此杏花村非彼杏花村。這裡的杏花村指的是安徽池州的杏花村,在此之前汾陽的杏花村早已經隨著汾酒而名揚海內外了。

文人墨客與酒有不解之緣,正是由於酒和文人墨客的結合,所以才誕生了我國獨特的酒文化。杜牧在揚州牛增孺賬下做幕府時曾寫下“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纖細掌中輕,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的詩句。在揚州長期美酒與美女相伴,楚靈王好細腰,具傳宮中多有節食而致使美女都餓死,趙飛燕身輕如燕,可以在掌上舞,杜牧身邊陪伴的是這樣的美女,飲著美酒,可謂快活。後來工作調動,寫下此首,算是對自己在揚州行為的一個總結吧。

喝酒的文人很多,李白是其中傑出的代表。“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杜甫描寫李白的詩句。李白無酒不歡,沒有酒就寫不出詩來。相傳李隆基和楊貴妃遊玩甚興,忽然覺得少了點什麼,有人進言說讓李白來寫詩。派人去找李白,發現李白喝醉了,喝醉了也得給提溜過來,醉中的李白揮筆寫下《清平調》名篇來讚美楊貴妃的美麗:

雲想衣裳花想容, 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 會向瑤臺月下逢 。

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 可憐飛燕倚新妝 。

如此寫來,這工作做的到家,拍的到位,李隆基一定高興:看楊貴妃美的,趙飛燕都得靠新妝才能有點類比啊。這是酒中名篇。

杜甫是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少見喝酒,但也有“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的名句,看來對杜甫來說,要白天放歌需要開懷暢飲才行。

據說酒類誕生有五千年了,這種飲料被男人肚子享用了五千年, “惟有飲者留其名”,因為“女人一般不喝酒”,偶爾喝一點是“女人不喝一般的酒”,再高境界就是“喝酒的女人不一般”!


邋遢山人

汾酒誕生於山西的母親河一一汾河流域的汾州府汾陽縣(今汾陽市,明代以前曾稱城縣、

西河縣)。汾酒的前身是“汾清”酒。早在南北朝時期,“汾清”酒就成為流行於中國北方的名酒,並且被選作北齊王朝的宮廷御用酒。中國權威的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北齊書》,有一篇(河南康舒王孝瑜傳》,作過這樣一段記載:“初,孝瑜養於神武宮中,與武成同年相愛。帝在晉陽,手救之曰:“吾飲汾清二杯,動汝於鄴的兩杯。'其親愛如此。”這段記載,說的是在567年(北齊河清二年),北齊武成帝高湛,從別都晉陽(今太原)致信給居於上都鄴城(今河北臨漳縣鄴鎮村一帶)的侄兒、河南王高孝瑜,向他推薦“汾清”酒,以示其對任兒的關心和彼此感。可見那是汾酒已經名聲顯赫。

1915年(民4年)義泉泳所產老白汾酒在巴拿馬賽會上獲得甲等大獎章,不但使汾酒走向世界、成為馳名中外的大品牌、而且成為汾酒產業發展史上由傳統的生產經營管理模式走向近代生產經營管理模式的一個分界點,1919年(民國8年)山西省長公署在(巴拿馬賽會山西出品汾酒得獎通告》)中號召,“我們趁機會擴充起來,必能與南省所出的綠茶一同在世界上暢賣專利。現在最期望的就是汾陽縣紳商是外縣的人,大家聯合起來”,推進汾酒產業。通告還具體提出了注重包裝、註冊商標、刊登廣告設立販賣總行等改良意見。也就在這一年,由民間人士集資,義泉泳酒坊以酒作價,組建了山西晉裕汾酒有限公司,成為汾酒產業發展史上第一個集產、供、銷為一體的現代股份制公司,公司成之初,由義泉泳酒坊供酒,晉裕公司負責經銷,後來,公司自辦了酒坊,不久又併購了義泉泳酒廠

擁有兩個酸造廠,年產酒約4萬公斤。1924年(民國國13年)在農商部商標局註冊了高梁穗圖案汾酒商標,成為全國第一家正式註冊商標的白酒企業。到1936年(民國25年),公司在北平(

京)、天津、青島、南京、長沙、重慶、綏遠省城(呼和浩特)、包頭等城市設10餘處設代理店,當年純人達到12544.7元,相當於1930年(民國19年)的3.5倍。在日軍侵華期間,晉裕公司受到很大

失,曾一度關閉,1939年(民國28年)重新開張後艱難支撐。抗日戰爭勝利後,曾一度重新興盛。終因閱錫山政府實行“兵農合一”、酒類管制,加上1947年(民國36年)原料奇缺,酒廠被迫關停,只能以銷售存酒支撐門面。1948年(民國37年)6月,汾陽剛剛獲得解放,人民政府便立即派人在義泉泳酒坊的舊址上組織恢復汾酒生產,於當年9月16日日流酒,使老百姓在翻身解放後的第一個中秋節喝上了汾酒,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前夕送到北京,成為新中國開國國宴用酒。1949年(民國38年

,人民政府以8000元的價格收購了晉裕公司在否花村的釀造廠,派人到杏花村利用盧家街厚成酒坊舊址,等辦了公營的晉泉公酒廠。

汾酒是民族的酒,歷史的酒,文化的酒。汾酒傾注和傳承著中華民族的一種精神,一種使命

一種感情,汾酒產生和發展的歷史濃縮了中國白酒釀造史的發展脈絡,汾酒文化演繹著中國酒文

化的發展進程。汾酒文化最核心的內涵和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清香”二字。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傑出代表,汾酒的“清香文化”是由汾酒的清香特徵外延、拓展而來的一種文化形態,它既包含了用獨特精湛工藝釀造的汾酒的香型和品質特徵,又蘊含著汾酒悠久的歷史傳承和深厚的文化積澱,更體現了汾酒人世代相傳的優秀品格、經營理念和美好的內心世界,以及企業的社會形象和品牌的高雅地位。從北齊名酒“汾清”酒到清代和民國時期聲名雀起的“老白汾”酒,不斷積累並始終傳承了這特色。當代沿酒人繼往開來,概括了清香文化的內容,高舉起清香文化的大旗,使沿酒文化建設充分體現了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歷史傳承與開拓創新的完美結合。當代汾酒人從酒文化、企業文化、品牌文化三個視角或三個方面推進了汾酒清香文化的建設,汾

酒是古老的中國白酒的活化石和長青樹,長期以來引領著中國酒文化的發展。當代汾酒人十分注重依靠內部和社會的力量,發掘、收集、整理、研究汾酒的歷史文化。

白酒文化使者願與您交流品酒,歡迎留言私信關注交流!


白酒文化使者

汾酒,中國傳統名酒,屬於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產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又稱“杏花村酒”。

汾酒以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餘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歷史上,汾酒曾經過了三次輝煌。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二十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被譽為最早國酒,國之瑰寶,是凝聚著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和勞動成果。

歷史淵源

歷史悠久

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產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於何時,還需要進一步考證,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這個酒名。

《北齊書》中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從晉陽寫給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宋《北山酒經》記載。“唐時汾州產幹釀酒”,《酒名記》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說的都是汾酒。當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尚沒有蒸餾酒,史料所載的“汾清”、“幹釀”等均系黃酒類。

技術的進步

宋代以後,由於煉丹技術的進步,在我國首次發明了蒸餾設備。一九七五年從河北省青龍縣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鋼製燒鍋,可證明至少在宋代我國已有蒸餾酒。我國的白酒,包括汾酒[1] 等名優白酒在內,都是由黃酒演變和發展起來的。明清以後,北方的白酒發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黃酒生產,此時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餾酒,並蜚聲於世。

名酒產地

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優質泉水,給汾酒以無窮的活力。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傳有美麗的民間傳說,被人們稱為“神泉”。《汾酒麴》中記載,“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亞蟹黃”,註解說:“申明亭井水絕佳,以之釀酒,斤兩獨重”。明末愛國詩人、書法家和醫學家傅山先生,曾為申明亭古井親筆題寫了“得造花香”四個大字,說明杏花井泉得天獨厚,釀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釀造名酒,必有絕技。《周禮》上記載了了釀酒六法,即:“秫稻必齊,曲藥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心良,火齊心得”,此為黃酒釀造法之精華。一九三二年,全國著名的微生物和發酵專家方心芳先生,到杏花村“義泉湧”酒家考察,把汾酒釀造的工藝歸結為“七大秘訣”,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時,高粱必得其真實,陶具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溼,火必得其緩”的“清蒸二次清”工藝,為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名酒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一九六四年,輕工業部為進一步發揚我國傳統名酒技藝,以汾酒工藝為試點,組織了全國著名發酵專家秦含章先生為首的技術力量,系統地總結和論證了汾酒生產工藝的科學性、正確性,為進一步開展對汾酒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遠銷海外

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進軍北京,路經杏花村暢飲汾酒,讚譽為“盡善盡美”。清李汝珍在《鏡花緣》一書九十六回的曲牌中,列舉當時全國知名酒類五十餘種,其中推汾酒為首,另外《兩般秋雨庵》、《清稗類鈔》等也有不少嗜飲汾酒的記載。自一九一五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一等優勝金質獎後,其聲譽更是宇內交馳,名聲大噪。於是,閻錫山責令其副官集資設立晉裕汾酒有限公司,吞併了杏花村的大小酒家。一九四八年汾陽解放後,汾酒獲得了新生,正式成立了國營杏花村汾酒廠。酒廠的職工們進一步總結了歷史傳統經驗,改進生產工藝,使這枝古老的釀造奇花更加光彩奪目,汾酒以其清澈透明,清香純正,綿甜清爽,餘味爽淨的清香風格而獨樹一幟,成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一九五三年以來,連續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一九八零年又榮獲國務院頒發的金質獎章,近兩年多以來,汾酒除滿足國內人民的需要外,還遠銷世界五大洲的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茅臺老家

早在二百年前,山西鹽商到邊遠的貴州省經商,因為當時交通不便,黔晉相距九千里,鹽商攜帶汾酒不便,就在貴州用當地的水和玉米、大麥,採用汾酒的釀製方法造酒,沒料到貴州的泉水獨特,生產出的酒別具風味,從此茅臺酒就成了山西鹽商的私釀酒。當地詩人吟“家唯儲酒買,船隻載鹽多”即指此而言。因茅臺酒釀造工藝源於汾酒,因此就有了“茅臺老家在山西”的說法。

釀造工藝

神水與技藝

杏花村汾酒飲後回味悠長,酒力強勁而無刺激性,使人心悅神怡。汾酒享譽千載而盛名不衰,是與造酒的水純、工藝巧分不開的。名酒產地,必有佳泉。跑馬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傳有美麗的民間傳說,被人們稱為“神泉”。《汾酒麴》中記載,“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亞蟹黃”,註解說:"申明亭井水絕佳,以之釀酒,斤兩獨重"。明末愛國詩人、書法家和醫學家傅山先生,曾為申明亭古井親筆題寫了“得造花香”四個大字,說明杏花井泉得天獨厚,釀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

釀造汾酒是選用晉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為原料,用大麥、豌豆製成的糖化發酵劑,採用“清蒸二次清”的獨特釀造工藝。所釀成的杏花村酒,酒液瑩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綿、甜潤、醇厚、爽洌。釀酒師傅的悟性在釀造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像制曲、發酵、蒸餾等就都是經驗性極強的技能。千百年來,這種技能以口傳心領、師徒相延的方式代代傳承,並不斷得到創新、發展,在現代汾酒釀造的流程中,它仍起著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

釀造釀造工藝不斷完善。《齊民要術》中對汾清酒(也即“河東神曲酒”)的生產工藝作了如下圖示:

曲 水 粱米

↓  ↓

挫曲(破碎)  淘洗

↓  ↓

曬乾 蒸煮

↓ ↓

浸曲 熱水浸沃米飯

↓ ↓

蒸煮

↓ ↓

過濾取曲液 攤飯,冷卻

混合發酵

追加投料(6—9次)

1932年,全國著名的微生物和發酵專家方心芳先生把汾酒釀造的工藝歸結為"七大秘訣",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時,高粱必得其真實,陶具必得其潔,火必得其緩”的“清蒸二次清”工藝。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範,堪稱中國白酒的始祖。中國許多名酒如茅臺、瀘州大麴、西鳳、雙溝大麴等都曾借鑑過汾酒的釀造技術。

遺產申報

文化遺產名稱:杏花村汾酒釀製技藝

遺產編號: Ⅷ-59

遺產類別:傳統手工技藝

申報日期: 2006年

申報人/申報單位:山西省汾陽市

遺產級別:中國

高度評價

杏花村汾酒的品牌酒風格最獨特

1959年黨中央廬山會議期間,毛澤東主席在廬山會晤了紅軍時期的老戰友賀子珍,一天晚飯的飯桌上,毛主席自己斟了一盅山西杏花村老白汾酒,自己先呷了一口,微笑著對她說:“我還是這個習慣,酒要喝的,但不多喝,汾酒很純正,我愛喝……”因為一個“純正”,道出了開國領袖毛主席對杏花村汾酒的一貫鍾愛。

在第三屆全國人大會議時,生物學家、白酒專家秦含章與鄧穎超分在一個小組,秦含章讓鄧大姐轉告周恩來總理,今後應多飲杏花村汾酒,鄧大姐問他為什麼?他回答:“汾酒純正”。又因為一個“純正”道出一位老科學家對總理的熱愛和對汾酒的讚揚。

梁衡又說:“據史料記載,貴州的‘茅臺’是清代康熙年間,一個山西鹽商傳去的。至今我國不少地方的名酒中仍有‘汾’字,如‘湘汾’、‘溪汾’、‘佳汾’,可見其淵源。”梁衡還說:“汾酒是中國的紅高粱,中國的清泉所釀成的,是中國母親的乳汁。”

“最早國酒”,國之瑰寶

杏花村汾酒不僅是中國第一文化名酒,而且是名酒之始祖,“最早國酒”,國之瑰寶,凝聚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閃耀著中華民族文化的光輝,猶如中華上空升起一顆閃亮的啟明星!

杏花村汾酒以悠久的歷史文化馳名,更以精湛的質量和獨特的風格奪魁,杏花村汾酒魅力四射:著名生物學家、白酒專家秦含章在杏花村汾酒的原產地杏花村所做的多項考察和多次試驗,得出構成汾酒獨特風格的關鍵所在,在於杏花村地區的綠色釀酒生態,它的空氣和土壤中含有多種極有利於汾酒微生物生長,經過一千多年的選擇、淘汰、優化、繁衍,上百種微生物在這裡“安家落戶”,形成一個偷不走、搬不掉的唯一適合汾酒生產中含微生物生長的獨特的“汾酒微生物體系”世代相傳,這是杏花村汾酒的奧妙之一,也是他們最大的資源財富。

杏花村汾酒用的是廣大晉中地區、呂梁地區特產、無汙染的優質高粱、大麥、豌豆,如此好原料加上杏花村汾酒人精心釀造“清蒸二次清,固態地缸分離發酵,清字當頭,一清到底”的傳統工藝的典型性,當然會釀出品質超群的杏花村汾酒特色:酒液晶亮、清香幽雅、醇淨柔和、回甜爽口、飲後餘香,在國內外市場享有信譽。周恩來總理十分關心汾酒生產,五十年代曾親自批示為汾酒擴張撥出專款。汾酒竹葉青酒是中國八大名酒中最最古老、最清潔、最環保、最有代表性、最有益於人體健康、最有中華民族博大精深酒文化韻味的、時代的、歷史的中國名酒-——“最早國酒”。難怪歷史學家吳晗訪問杏花村汾酒廠後賦詩:“汾酒世所珍,芳香撲鼻聞。水純工藝巧,爭說杏花村。”

水是酒的血液,曲是酒的骨架。大凡名酒產地,必有佳泉,水質好,自然釀出的酒好。現代科學揭示了杏花村汾酒“古井亭”和1991年新打的井深840米的“5號井”水的奧妙:地下水源豐富;水質優良,其含水層為第四系鬆散巖類孔隙水,地層中鍶、鈣、鉬、鎂、鋅、碘、鐵、鎂元素含量高,不僅利於釀酒,而且本來就是對人體有益的天然優質礦泉水,對人體有較好的醫療保健作用,這樣的優質水,自然會釀出好汾酒。清代詩人、書法家、醫學家傅山先生曾題詞“得造花香”正是對汾酒和竹葉青酒的健體療效的高度讚揚。

1987年6月29日《新華通訊社稿》中指出:“杏花村汾酒在全國有四最:一是每年的出口量大,等於全國其它名酒出口量的總和;二是名酒率最高,達99.97%,全國每斤名酒中就有杏花村汾酒廠的半斤;三是成本最低,因而也就價廉物美;四是得獎最多”。

每升酒甲醇含量國家規定不得超過0.4克,汾酒卻只有0.064克;鉛含量國家規定不得超過0.001克,汾酒卻只有0.000043克,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酒中有益物質總脂含量,國家標準中每升含量不得少於2克,而汾酒達到4.4克,難怪杏花村汾酒飄洋過海遠銷70多個國家和地區。1987年第三世界廣告大會開幕式上一對居住在巴基坦的夫婦說:“我們第一次嚐到這麼好的中國杏花村汾酒。”許多回大陸探親的臺胞把能夠喝到汾酒,竹葉青酒看作是非常榮耀的事,總要設法帶一兩瓶回臺灣。1988年美國朋友史文思參觀汾酒廠說:“非常愉快地看到這麼好的工廠,你們有資格感到驕傲。”佛教協會趙樸初會長陪同日本客人訪問杏花村汾酒廠題詩:“和風華雨正紛紛,舉盞欲招前古魂。般若湯兮長壽水,不妨暢飲杏花村。”前國家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謝覺哉參觀杏花村汾酒廠後題詩:“逢人便說杏花村,汾酒名牌天下聞,草長鶯飛春已暮,我來仍是雨紛紛。”表達了對杏花村汾酒、竹葉青酒的讚頌。

名人典故

郭沫若斗酒詩如泉

據說郭沫若是唐代山西汾陽王郭子儀的後代,四川省樂山市沙灣鎮郭沫若舊居里,至今還掛著“汾陽世第”的黑底金字牌匾。他本人少年時代也曾在課本上自署“汾陽主人”。

1965年12月4日,郭沫若先生作為“汾陽主人”,第一次踏上汾陽的土地。當他來到汾酒廠時,早已被久遠就聞到的酒香所吸引,他興致勃勃地觀賞了汾酒、竹葉青酒生產流程的全過程。家鄉人民淳樸好客的性格深深打動了他,在包裝車間,他一定要親手參加勞動,包裝汾酒。一個老師傅細心給他講解後,他便認真地鋪平第一張包裝紙,包好了,但不理想;又包了一個,稍好點;第三個,完全符合要求。他一口氣包了8個才罷手。郭老對大家說:“喝酒人要想到做酒人的辛苦,你們的酒遠銷五大洲,為國爭了光,謝謝你們啦!”

中午,酒廠擺宴為郭老接風。當大家正要舉杯痛飲時,郭老的隨行醫生出面干涉了:“您的身體可不允許多喝酒咽!”郭老幽默地說:“到了家鄉不喝酒,真是枉有此行,今天我就不聽你的了。”

一直喝到半醉,郭老才停斟。當主客都以為郭老要休息時,郭老卻突然詩興大發,為了感謝杏花村人的盛情,他揮毫寫下了“杏花村裡酒如泉,解放以來別有天,白玉含香甜蜜蜜,紅霞成陣軟綿綿。折衝樽俎傳千里,締結盟書定萬年,相共舉杯酹汾水,騰為霖雨潤林田。”的千古名篇。

毛澤東揮毫《清明》詩

1959年黨中央廬山會議期間,曾與毛澤東在紅軍時期患難與共的老戰友賀子珍同志闊別20年後,在廬山與毛澤東會面了。戰友相逢,情深意重,毛澤東分外高興。晚飯時,毛澤東用這裡的名菜“石雞”、“石魚”、“石耳”招待賀子珍,這些名菜也叫“廬山三石”。飯菜擺好後,毛澤東自己斟了一小盅山西杏花村的老白汾酒,先呷了一口,微笑著對賀子珍說:“我還是這個習慣,酒是要喝的,但不多喝。喝過不少好酒,最終還是覺得汾酒很純正,喝完一點也不難受。在延安時,我經常託人去買汾酒。在西柏坡招待米高揚時,喝的就是汾酒。” 乘著酒興,毛澤東還揮毫寫下了杜牧的《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顯示領袖當時複雜的心情。

孫中山舉杯舒豪情

1905年6月,海外飄泊多時的孫中山為了延攬人才,從法國馬賽港乘船於7月底抵達日本。日本好友白浪滔天向孫中山推薦了文武兼備、性格豪爽,善騎射演陣、揮兵作戰,又素有獻身民主之雄心、推翻帝制之壯志的黃興。不久,孫中山終於見到黃興。黃興聚眾豪傑,在東京著名的中國餐館鳳樂園為孫中山先生洗塵。黃興點了幾道湘菜和兩道廣東名菜“龍鳳呈祥”和“滿天飛”,最後,黃興又特意點了孫先生最喜歡喝的山西杏花村汾酒。這是黃興特意為孫中山點的家鄉名菜和名酒,一來表示相會的敬意,二來象徵中國革命有如龍騰中華、鳳翔宇宙的氣勢。大家推杯換盞,邊吃邊談,真有訴不完的革命豪情,講不盡的天下大事。

席間正值中午時刻,孫中山高舉汾酒慷慨激昂:“今天我們用祖國的名酒共同舉杯,誓死推翻滿清腐朽帝制,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而奮鬥不息。”

同桌圍坐的都是黃興領導下的華興會成員,他們早就傾慕中山先生的偉名,今朝得以相見,興奮之情溢於言表。他們紛紛抒發推翻帝制的革命豪情,並表示要追隨孫中山先生不惜拋頭顱灑熱血。

幾天以後,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在東京赤坂區靈南坡金彌宅舉行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其間,孫中山再次用汾酒舉杯明志,宣佈興中會聯合華興會和光復會組成中國同盟會。會上,孫中山還被推舉為總理。


落輕花

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更是我國名酒的鼻祖,產于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汾酒釀造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汾酒創始於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後被載《二十四史北齊書》,這是我國正史最早的有關酒的成名記載。我國最負盛名的八大名酒,都和汾酒有著十分親近的血緣。汾酒選用產于山西省呂梁市汾陽一帶晉中平原的“一把抓高梁”及當地取之不竭的優質泉水(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為原料,用大麥、豌豆製成的“青曲”為糖化發酵劑,採用“清蒸二次清”的獨特釀造工藝。所釀成的酒,酒液瑩澈透明,肖香馥郁,入口香綿、甜潤、醇厚、爽洌。飲後回味悠長,酒力強輕而無刺激性,使人心悅神怡。汾酒純淨、雅鬱的清香是中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

汾酒不僅以其醇厚綿香的味道、源於神秘獨特的自然環境聞名於世,更以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極品質量享譽中外。“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晚唐著名詩人杜牧為汾酒寫的家喻戶曉的千古絕唱。縱觀汾酒歷史,汾酒享有6000年的釀酒史,1500年的名酒史,800年的蒸餾酒史,300年的品牌史及100年的獲獎史的光輝讚譽和歷程。



fubiao

山西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我平時聚餐時喝的酒大部分都以汾酒為主,汾酒是山西省汾陽縣杏花村的大麴清香型酒,汾酒看起來清澈乾淨,優雅純正,喝起來綿甜味長,口感純正。

汾酒是中國白酒清香型的經典代表,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南北朝時期汾酒還曾作為宮廷御酒,及受北齊武成帝的歡迎和推崇,留下不小名氣。著名詩人杜牧也曾吟詩: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由此看來當時人們對汾酒的喜歡程度多大,汾酒真是源遠流長。



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曾經讚美過汾酒,汾酒作為中國第一文化名酒,國之瑰寶,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汾酒集團發展至今上市集團公司,給中國酒業造就了輝煌,現擁有兩個中國馳名商標、兩個中國名酒、兩個山西省標誌性品牌產品和五個山西省著名商標。酒是好酒,但是再好的酒都不要貪杯,喝到自己肚子裡自己難受。


微聊哥


亞魯王之鄉


木孑19

汾酒,中國傳統名酒之一,屬於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因產於我們山西省汾陽市的杏花村,所以又稱“杏花村酒” 汾酒以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餘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 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於何時,還需要進一步考證,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這個酒名。 圖片上的這種酒是我家最常喝的酒,推薦一下,當然了,還有更好的,這種的屬於最普遍,也是在我們這賣的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