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的“挑釁者”是如何創造藝術的?

囍嘉楽

藝術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就必須要挑釁呢,稍微諳熟藝術史的都會發現這是屬於藝術不變之鐵律。

昏鴉總是強調繼承最好的方式就是批判,任何形式的藝術都是如此。一旦連批判與挑釁的價值和意義都沒有了,那隻能好好小心翼翼地保護起來,申請上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掛個牌牌以供眾人瞻仰。昏鴉認為這恰恰中了保守主義的圈套,活水成了死水,偉大的藝術形式玩成了“老手藝”,何其悲也!


藝術不需要權威和主流,藝術生命是在不斷的肯定與否定中長成了參天大樹。萬變不離其宗的就是如浪潮般的前浪推後浪,青出於藍勝於藍。為了繼承而繼承必將成為抱殘守缺的旁門末技。


反觀我們在文化藝術上一直以來都對技藝類的所謂傳統繼承懷有深深的偏愛,殊不知口號喊的太多難免陷於“照貓畫虎”的不倫不類。

學生在藝術思想甚至於風格語言上挑釁老師天經地義!藝術上沒有逆向思維和叛逆精神還學什麼藝術?反之老師教不出不落窠臼具有創造力的學生豈不等同於庸師?藝術的核心就是創造力。

藝術激情正是來自於這種挑釁精神,那才是藝術骨子裡帶著的精神。能在藝術史上留下名字的全部都是真正的挑釁者。


這樣挑釁的例子昏鴉在其他小文中介紹的太多了,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民國時期的文化藝術幾乎都是建立在對傳統的反叛和挑釁,細察下來國學大師反而層出不窮。

昏鴉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反叛和“挑釁”往往正是對傳統愛之深切的表現,網上現在有很多扯大旗拉虎皮的號稱迴歸傳統精神的鼓吹者往往對傳統連一知半解都談不上。這是極其有意思的現象。

當然挑釁絕不能成為惡搞式地胡鬧,那麼再別具一格地創新也就失去存在意義了,藝術的迷人之處即在於此,看似無序卻又法度井然。


疾飛昏鴉

謝謝你的提問。我覺得“藝術的挑釁者”一般兩種情況。

一種是趕不上傳統,自發的走自己的路,與傳統漸行漸遠,一路高揚個性大旗。


這一路的藝術家,往往能夠另闢蹊徑,而且藝術特色突出,不為世所包容。

為了張揚自己的藝術,他們會給自己一個主張,高舉一面旗幟。

但是,也有沒有什麼理論,只是用作品傾訴自己的內心而已。


比如現代立體派畫家畢加索自己並沒有什麼藝術主張,只是評論家稱他為“立體派畫家”,而他自己一直說:我只是一個探索者。

明代大寫意畫家徐渭,也沒有什麼藝術主張,僅僅是用自己的作品完成一種傾訴和表達而已。


但是董其昌有藝術主張,宣揚“南宗”貶低“北宗”,不過,董其昌也沒有在繪畫史上留下藝術創新,也沒有挑釁傳統。

還有一種畫家,屬於傳統畫家,他們也沒有具體的什麼“開宗立派”創作新法。但是,他們深入傳統,又能夠在傳統的繪畫風格里面畫出新的時代精神和美學境界,這也是藝術的“挑釁”性精神。


例如八大山人、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就是這樣的畫家。

所以,藝術家不管用什麼方式創作和學習,不管是進入傳統還是與傳統大不相同,只要有足夠的美學價值,就是藝術的成功。

最忌諱的就是墨守成規,一成不變的老樣子。

當然,也不是花樣翻新就是挑釁傳統。

藝術需要的是真正的創新精神和深刻的情感內容。如果只是一些空洞的藝術形式的創新和“挑釁”,那是沒有藝術的力量的。


例如梵高短短的一生卻把自己的希望、掙扎、痛苦的精神,在自己的畫筆和色彩之間傾訴的絢爛多姿,看了他的作品,你就會被他痛苦的掙扎深深打動。

不過,為了“挑釁”而挑釁,也是不可取的。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藝術成功的路徑和方式,只有永遠忠於自己的心底訴求,藝術才會屬於創造,因為,世界上最獨特就是你自己。沒有自己就沒有藝術。


千千千里馬

挑釁,是尋釁滋事,故意引起爭鬥的意思,有不懷好意的味道。即某人對現存的藝術現實進行不懷好意的尋釁滋事,引起爭鬥,破壞現狀的行為成為藝術挑釁。對嗎?不然就是挑釁這個詞用得不太準確。按照挑釁的本意理解,挑釁者可能因為總總原因對藝術現實的某些現象不滿,不找自己的原因,而歸因於現實的某些因素,於是就想破壞這個現存的藝術生態,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獲得一種畸形的快感。他可能採用的手段是,惡意攻擊某些人、機構和規則,把現在人們公認的藝術原則或規則踩在腳下。也可能是創作另類作品,否定現存的藝術原則、規則或審美標準。如果是善意的,只是想在藝術上有所突破,那就不叫藝術挑釁,叫藝術創新。就如網友們所說的那些做法。但願我們的藝術家不是挑釁藝術而是大膽創新,提出自己新的見解,創作獨特的藝術作品。創新一定要守住道德底線,不要被反社會行為人所利用。


mulin30311368



應該承認,大凡敢於向藝術“挑釁”的畫家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特徵”:

首先,打鐵先得自身硬。他們大都在藝術上造詣頗深,甚至身懷絕技“絕活”,有向所謂傳統藝術“挑釁”的“資本”和底氣。

二,藝術家在長期的繪畫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繪畫理念繪畫風格和審美意識,他們通過作品宣示自己的觀點和主張。

三,向藝術“挑釁”的藝術家大都富有個性,不隨波逐流,也不附庸風雅,甚至還有一些“叛逆”。

四,藝術家不僅畫技高超,而且膽識過人。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德國繪畫藝術大師魯本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魯本斯之前,達芬奇、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喬爾喬內、提香等眾多大家早已把古典寫實主義和唯美主義繪畫推向高峰並形成權威。魯本斯在學習前輩大師的基礎上勇於創新,他筆下的許多畫作突破了傳統的審美觀念,雖然跟過去的同類經典作品大相“違和”,但卻讓人耳目一新。如他創作的以女性為主體的人體藝術一改過去人們常見的“婀婀纖巧柔美”的形象,大都是人高馬大,膀闊腰圓,臀厚腿粗,甚至稱得上“彪悍”。讓人初看很不習慣,但卻是更生動、更逼真、更大氣、更耐看、更有整體感。也因此產生了更具感染力更震撼的藝術效果。

魯本斯《三美神》

魯本斯《西班牙浴女》

拉斐爾《三美神》


法國十九世紀著名畫家德拉克羅瓦在創作上也是獨樹一幟。他筆下的人體藝術繪畫與眾不同,色彩豔麗,大膽誇張。其代表作《側臥的裸女》在世界繪畫界頗有影響。2015年在美國紐約佳士德拍賣行拍出1.74億美元(人民幣10.8億元)並當場被人買下。

德拉克羅瓦《側臥的裸女》

和馬蒂斯、畢加索齊名,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畫家”的西班牙超現實主義繪畫藝術大師達利,更是將西方古典主義寫實技巧、印象派對光和色彩的關係處理技術和抽象派的想象力融合在一起,創作了大量給人以“新奇的不可思議的感受、智慧的思考和美的享受”的作品,開闢了繪畫藝術的新境界。




誰憐一燈影

何謂藝術“挑釁者”?

我認為,就是那些藝術理念走在時代前沿,具有桀驁不馴的個性,火熱的內心,天才般的藝術細胞,跟平常人思維不同,在繪畫上從不人云亦云,具有強烈探索精神的藝術家。

他們的作品風格非常突出,大多是用炙熱感情,或者說是用生命激情在畫畫的一類人。

埃貢·席勒作品

他們除過用繪畫表達自己真情實感外,還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和精神狀態,表達對人性本質的看法。

他們的繪畫藝術加入了更多的哲學思考,著重表達一些跟人類本身息息相關,卻又無法迴避的終極問題,比如說,生老病死,愛恨情仇。

埃貢·席勒作品

這樣的畫家有梵高,但在梵高之後,1890年出生於奧地利小城圖爾恩的埃貢席勒,是一位比梵高更有個性更有表現力的畫家。

這類畫家由於在繪畫上用情太深,以至於折損了壽命,梵高活了37歲,而埃貢席勒僅僅活了28歲就辭別人世。當然,他們活得時間不長,並不影響他們在美術史上的崇高地位。

埃貢·席勒作品

埃貢席勒的父親是奧地利一名鐵路工人,工資微薄,他們的家境並不富裕。在小學期間,埃貢席勒就對繪畫表現出濃厚興趣,經常在課本上信手塗鴉。為了不打擊他對繪畫的熱愛,父母省吃儉用,於1906年把他送到維也納藝術學院,接受正式的藝術教育。

埃貢席勒天生就是一個心思細膩而敏感的人。他上學期間,正是抽象主義和表現主義繪畫風格處於萌芽狀態的時期。

埃貢·席勒自畫像

抽象主義依靠哲學思維,喜歡在繪畫中製造一些形式上的懸念,而表現主義更直接,則是作者直抒胸臆的呈現,是用繪畫為情感服務的載體。

埃貢席勒敏感地抓住這些繪畫流派的理念,依靠觸類旁通,把它們進一步深化。同時,他又認真研究了哲學大師尼采的生存哲學,跟本國哲學巨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哲學,這些哲學思想為他的繪畫創作提供了無窮動力。

埃貢·席勒作品

因此,他用帶有裝飾性的畫法,粗獷生猛的線條,密集的小色塊組合,誇張的造型,為藝術界帶來了全新的繪畫語言,旨在表現生活和生命的不易,成為當時畫壇一道光彩奪目的風景。

埃貢席勒的這種繪畫風格,最終引起了繪畫理念的轉變,他去世後,表現主義逐漸成為當時最重要的繪畫風格。可以說,是埃貢席勒為表現主義風格加了一把火,讓其熊熊燃燒起來了。


鴻鵠迎罡

“挑釁者”即為製造事端者,蓄意引發爭論與打鬥。藝術的“挑釁者”也是藝術先鋒對傳統的保守派發出的挑戰,藝術的“挑釁者”就是創造者創新者,在傳統的基礎上將藝術的技藝、思想、精神美學上詮釋出自己的觀點和美學思想。真正的藝術家總是冒著危險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見,而表現他自己所想到的感受到的東西。法國畫家弗拉曼克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我不是有點繪畫天才,我可能是個壞蛋,也許會因為放炸彈而被判刑。我努力把這種衝動昇華為藝術,在繪畫中表現出來。用我與生俱來的破壞本能,去創造一個屬於我自己的感性的世界”。藝術的創造創新並不是胡編亂造,也不是天馬行空的意想,而是在傳統經典的藝術基礎上,創造全新的藝術理念,全新的藝術審美思想。


自文藝復興以來,以人體美學為核心藝術價值觀的西方藝術,在音樂、詩歌、繪畫、雕塑上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鼎盛時期,創作出了許多偉大而又優秀的藝術傑作。

1874年一群年輕的畫家在巴黎舉辦了第一屆印象派畫展,有31位印象派畫家參展。來向官方的沙龍挑戰。印象派代表畫家有莫奈、雷諾阿、畢沙羅、希斯萊、德加、塞尚等,對於新古典主義的保守派們來說,這些年輕人就是實實在在的“挑釁者”,一些作家和文章都以嘲諷的口吻稱他們為“印象”派。這就是傳統保守派以輕視的眼光接受新藝術文化―印象派的挑戰,這就是新舊藝術文化之間的對決。新思想、新的色彩視覺,新構成、新的繪畫藝術理念,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藝術派別的年輕藝術家們就像手持尖矛利斧的鬥士,破開了保守派的藝術陣營。誠然,傳統經典的藝術文化,依然要去傳承下去,在創新的過程中,經典的傳統藝術依然是堅實的根基。藝術家即是藝術新勢力的“挑釁者”,又是傳統藝術文化的保護者。



靜坐竹林看雨聽風

藝術,包含了音樂舞蹈及書法繪畫等…話題很大。

受專業知識的限制,我就回答其中的書法與繪畫藝術了。

就說中國畫吧,談一點我從小留在腦海裡的記憶。這是那個時代的名家們關照我(青少年期)必須記住的大道之說!

今天就公佈與眾:

①關於創新(本題叫挑釁),老一輩的老師們稱之為“水到渠成”。涉及了綜合素養中的各種玩與感悟!(中國文化的精華都與玩相關)

②潘天壽.陸儼少二位老師(陸指點過我)的畫儘管好,而且突破了傳統風格。但絕不許我學,說是因為易使人走火入魔! 隨著我的成長與各種見識的認知,徹底明白了眾名師的道理。(其中原因高手自知,不解釋)

③在日本的留學生涯,我作為老師她一輩子的唯一學生,是她徹底的解放了我的內心世界…我不但懂得了自己,而且我知道了自己應該怎麼幹了(畫)。

這一切,就這麼自然的發生並進行著…目前還在自我進行中…

我就用自己30歲(1990年)前後的作品,向眾藝術愛好者彙報了…





最後一張作品為《雨晴》,被推薦在上海美術館展出過。當時為了證明自己的能力,不用毛筆也能畫出…年輕氣盛時…

現在想來,多麼的無知啊…


呂永亮


吳定律

藝術的“挑釁者”我個人覺得是創作出與眾不同的東西來,不願和大眾一樣。那麼一種是走在別人前面的人,也就是在藝術前端的人;還有一種就是風格獨特的人,可能不被大多數人理解和欣賞,但堅持自己的創作風格。這兩種人我覺得創造出來的藝術品或者藝術思想都是很少見的,只是每個人的欣賞角度不同,有些人理解不了罷了。但不可以說他們創造出的藝術品或者藝術思想就是錯的,藝術不分對錯,沒有絕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