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昭新是什麼人,為什麼這麼反對潘建偉的量子成就?

雲握樓主

他是什麼人我不知道,但他肯定不是搞量子物理的,甚至不是搞物理學的。現代物理學專業分工非常的細,甚至是同樣搞量子力學的都不一定清楚量子加密通訊的具體實施方法。所以,他的一些所謂質疑是不可信的。

由於潘教授團隊的相關論文已經在頂級的學術刊物《科學》和《自然》上發表了幾篇,而且,潘教授由於在量子加密通訊上的成就,被自然雜誌評選為2017年十大人物之一。他的這些論文經過了嚴格的同行評議,所以,我認為潘教授的成果是可信的。

墨子號衛星已經上天,量子加密的京滬幹線已經建成,這些項目由於成本巨大,在立項過程中經過了嚴格的專家評審,我不相信這些業內專家會在這個事情上作假。

作為一個外行人,判斷一個需要相當專業知識才能搞懂的東西真假時,一定要看行內人士如何判斷。在絕大多數時候,業內共識就是正確的選擇。與此相似的是,判斷轉基因食品是否有害健康,作為外行,只需要相信全世界絕大多數生物學家的判斷就好了,而不要去聽信一個脫口秀演員的謠言。


講科學堂

本人不知道是何人於何時提出討論本人質疑潘的量子成就的問題,本人是在今天《頭條》搜索中才突然發現這個問題。池昭新是對是錯?可以從下面四個事實中得到印證:

1、池昭新質疑光量子科技的文章,懸賞百萬元求駁倒,掛出半年多了,無一人敢償試;

2、自從池昭新本人不斷髮布質疑文章之後,曾經為光量子科技辯護的博士、科學家、量子研究所與物理研究所逐步消聲匿跡;

3、2017年的國家科技最高獎與所有的光量子科技均無緣;

4、曾經宣稱已獲得巨大成功,並已通過驗收鑑定的光量子通信,近期又羞羞答答地改稱距離進入家庭應用還需二、三十年。

下面是池昭新質疑光量子科技的主要論據與觀點,是非曲直讓大眾再次去評判:

一、量子糾纏概念混亂

從潘等人的表現來看,本人認為他們涉嫌不負責任與信口開河,他們似乎連角動量都不知道為何物,堅持宣揚量子糾纏,一會兒說量子糾纏不傳遞信息與能量,不違反光速極限論,一會兒又說用第三個糾纏量子傳遞兩地之間的糾纏信號,再一會兒又說中國證實了量子糾纏,打臉愛因斯坦的光速極限論,宣稱量子糾纏的傳遞速度遠超光速!

量子大師們的“量子糾纏"概念實際上是混亂不堪,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如果按照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量子的狀態在遠距離範圍內發生同態或反態的同步變化的定義,則與"量子糾纏不傳遞信息,因而不違反光速極限論”之說自相矛盾。而他們所說的"量子隱態傳輸",在本質上就是用第三個糾纏量子傳遞兩地之間的兩個量子糾纏變化,本身就是傳遞信息。第二,量子大師們為了迴避量子糾纏與光速極限論等物理學規律之間的衝突,還令人啼笑皆非地修改“量子糾纏"概念的一貫定義,更改為僅僅是量子之間的固定不變的同態或反態關係,不管它們相距多遠,測量其中一個的狀態,便可知道另一者的狀態,這顯然已失去了"糾纏"的含義,與"張三就是張三,李四就是李四,不管他們相距多遠,知道一個是張三,必然知道另一個叫作李四”的說法沒有任何區別!

二、量子糾纏原理不成立

他們所熱炒的量子糾纏之說,起源於把兩個電子強硬合併而後分離,然後假設它們之間存在遠距離的糾纏依賴關係的所謂思想實驗,實質上僅僅是一種沒有邏輯性的胡亂猜測,沒有任何實驗依據,量子測不準與不確定原理也決定了

永遠也不會有實驗驗證!

如果按"量子糾纏”是量子之間的同態或反態的同步變化的一貫定義,它將違反微觀粒子的狀態隨機分佈規律、同類同構演生規律、光速極限論與角動量物理學原理,因而客觀上不可能存在!

三、人類無能力抓控與穩定單光子

凡是以光量子的糾纏原理或疊加態原理為基礎的通信、計算與探測技術,均為掛羊頭賣狗肉的偽科技,其原因除了糾纏與疊加態原理不成立之外,還因為製作、抓捕、貯存、檢測、控制與傳輸質量幾乎為0的微小單光子,超出了人類的能力,並且單個光子輕而易舉地就會淹沒在宇宙的背景輻射與非背景的電磁輻射之中!

四、量子通信是掛羊頭賣狗肉,糾纏與疊加態兩種密鑰原理均不成立

墨子號衛星在本質上是激光通信,包括所謂的密鑰分發技術也是

非單光子的激光隨機密碼技術,所謂的潛艇量子通信,在本質上也是激光通信,由於空氣與水對激光有強烈的吸收與散射作用,激光在大氣中的正常通信距離只有幾公里至幾十公里,而墨子號衛星軌道距離地面卻有1203公里,因此,這賣出的“狗肉"是否具有“可食性”也令人質疑!

儘管他們宣稱墨子號衛星每秒發送600萬對糾纏光子,可以被兩個不同地點的地面接收站接收到一對光子,如此便可以實現準確無誤的通信密鑰分發,但沒人能想象得出如此高達99.9999%的出錯率,如何知道哪個配哪個?如何高效、準確地編碼?是按到達兩地的時間是否一致來判斷嗎?但衛星與兩地之間的距離未必一致,到達的時間也未必一致,兩地之間也不可能同步校對時間!退一萬步來說,就算一對光子很聽話,如願以償地同步到達兩地,但是,仍然面臨無法確認它是來自宇宙輻射,還是來自通信衛星發送的無解難題。我們更不敢去想象他們如何在發送時把稠密而且質量幾乎為零的數以億計的光子群高效而精確地分出單個光子,即使選用直徑最小的氫原子的內部空虛部分作為限制光子通過數量的小孔,也無法保證僅僅通過一個光子,因為氫原子的直徑也有64皮米,是單個光子的1000萬倍!並且原子中的空虛部分佔了原子90%以上的體積!難道他們能用亞原子級以下的微粒子做孔徑的材料麼?這已象神話故事了!

至於他們所說的糾纏光量子密鑰分發技術可以做到絕對保密,是居於量子態不可複製原理,其實這是不可行的技術,首先是他們用偏光器無法制作單光子糾纏對,其次是光量子態不可複製原理也不成立,按他們的說法,光量子糾纏是居於偏振(即自旋)方向的反向,因此,不管是偏光片是正交還是非正交產生的光子,通過調整偏光片角度,完全可以知道對方的光子偏振角度,並複製,憑什麼說可以絕對保密呢?

我們知道,量子大師們長期以來,一直說"量子通信"是以“量子糾纏"原理為基礎,只是被我們質疑之後,又改稱為“激光通信+光量子糾纏密鑰分發,被指責是掛羊頭賣狗肉之後,乾脆直接宣稱不是以糾纏原理為基礎,而是以單光子疊加態傳輸與測量塌縮原理為基礎,可謂翻臉比翻書還快!他們以此為依據,對其量子通信的保密邏輯作出新的解釋:由於測量塌縮,當敵方入侵竊密時極易被發現,通信自行中止。我們不禁要問:如果敵方長期監測,通信便無限期中止嗎?這能稱為“通信安全"嗎?接收解讀的過程也包含有檢測,按照他們的邏輯,連接收都將無法進行,這還能叫作"通信"嗎?

量子大師們以為把密鑰分發原理更改為“疊加"與測量塌縮便可蒙過民眾,其實一眼便可以看出它同樣是荒唐的騙人理論,一個粒子只能在不同時間中存在多種狀態,不可能在同一時間內存在多種狀態的疊加,並且其在某個特定時間中的存在狀態是唯一的,也是客觀存在的,也就是說,這種“唯一性"與是否測量無關,人的測量只能改變在測量當時及之後的狀態,但改變不了在特定時間中存在狀態的“唯一性",所以,由多種疊加狀態經測量之後"塌縮"為其中一種狀態之說,明顯是錯誤的表述。

另一方面,同一粒子在同一時間存在多種狀態疊加之說,與量子糾纏原理之間也是自相矛盾的,因為它將導致粒子之間的狀態處於含糊不清的不明確狀態,無法確認相互之間是同態還是反態!

在量子疊加態的測量塌縮原理同樣被我們質疑之後,量子大師們在近期又改稱量子糾纏可以傳遞信息,並且已經實現了通信,還可以作密鑰分發!很顯然,這僅僅是謊言的重複而已,很難預料他們會不會在哪一天突然靈機一動,把原理改為更玄的"量子隧穿原理"!

五、量子探測也是掛羊頭賣狗肉

除了上述量子通信外,所謂的量子探測雷達,同樣也是掛羊頭賣狗肉!可以認為,相信能發送單光子的是傻子,相信單光子能千里傳輸的是瘋子,相信幾個單光子便能探明一個龐大物體的則是瘋子中的瘋子!如果能探明,那一定是波段雷達!所以,可以肯定地說,所謂的量子探測雷達,在本質上是隱身電磁波段雷達,也即工作範圍超出或不在常用波段範圍的雷達。

六、光量子糾纏計算機是虛幻的夢

掛羊頭賣狗肉的光量子偽科技,還有所謂的光量子糾纏計算機,它只能永遠呆在實驗室騙經費。它的荒唐性除了糾纏原理不成立之外,還由於它的偏硼酸鋇晶體制造單光子糾纏對也是荒唐的,根本不可能有單光子產生;它的計算機拓樸數據分析的算法(TDA)也是荒唐的,將導致0型符號之間無法區分,非0型符號之間也無法區分;它通過疊加態測量塌縮引出0與1也是荒唐的,無法確認單光子塌縮與非塌縮兩種狀態的差別。

令人感覺太搞笑的是,他們曾稱光量子糾纏計算機無所不能,是世界上貯量最大、速度最高的計算機,解算對手密碼如囊中取物,近期又改稱為“僅具有某些特殊用途",這明顯是怕穿底,有意迴避現實計算機的挑戰!(注:本人認為量子計算機唯一有可能研發成功的是原子、離子或分子的非量子糾纏原理的激發態類型,也是美歐國家當前所熱衷研發的類型,與潘建偉團隊研究的光量子糾纏計算機不是一回事)

七、拒絕回應質疑的理由不成立

本人認為,有質疑很正常,科學是在質疑中成長,正義是在質疑中確立!潘建偉團隊對質疑所採取的不回應態度,不是科學家應有的態度!

有些人認為質疑應在相關學術期刊上發佈才能得到回應,但本人認為,學術期刊不是某些人所想象的“百家爭鳴",而是存在較為嚴重的呆板、韁化,甚至缺乏理解力!只要瞭解一下先後破解“寇克滿女生組合難題"、“斯坦納組合系列難題”的陸家羲在20年時間裡均遭遇冷落,以及首次發現熒光蛋白的科學家依靠開大巴為生,你便可以知道學術界也充滿無知與狹隘!如果認為在媒體上質疑欠妥,那麼潘建偉團隊在各種媒體上連篇累牘地發佈大量的量子科技文章是否也欠妥?

有些人說迴避質疑是為了技術保密,請問:量子糾纏與疊加原理屬於基礎理論,還是應用技術?回應質疑量子糾纏與疊加原理涉及技術保密嗎?製造與抓控單光子在邏輯上都不成立,不回應這個問題意味著什麼?激光水下通信與大氣遠距離激光通信在理論上都不成立,回應這個問題與技術保密有關聯嗎?墨子號衛星的光量子糾纏密鑰分發在物理常識上都不成立,拒絕解釋意味著什麼?潘團隊的通信保密技術測試為什麼不是選擇兩端在國內進行,以取信於民眾,而是一端在國內,另一端遠在天邊、無法讓國內民眾知道實情的奧地利亞之間進行?這意味著什麼?

八、本人也有自己的好葡萄,不必說量子學家的葡萄酸

也有人說池昭新質疑量子糾纏科技,是出於"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嫉妒心態,果真如此嗎?事實上,本人與他們不是同行,有必要嫉妒他們嗎?另一方面,池昭新手中也拿著非常不錯的葡萄,有必要嫉妒別人手中的葡萄嗎?本人首先創立"人口時間密度"理論,用於衡量城市規劃結構是否已實現經濟與生活效能的最大化,進而運用於城市規劃的研究,創立了"城市規劃動態應變新模式"的理論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本人指出

"交通擁堵與公共交通盛行,兩者都會嚴重影響經濟發展與市民生活幸福感",人類應當思考的是如何通過合理調整城市建設用地對建築的容積率與人口空間密度,來適應私家汽車對市內道路與停車位增長的需求,而不應是削足適履地選擇低效、低質的公交出行方式與相應的城市交通規劃模式!

"城市規劃動態應變新模式",遵守城市交通、能源、水源、產業、生態與安全空間,隨經濟發展而增長的發展規律,分區域配置備用發展空間與永久性自然地貌,並通過模式的漸變方式實現新舊城區的通用,這是人類科學地解決城市交通、能源、水源、產業、生態與安全等一系列世界性難題的根本出路,也是實現城市經濟持續增長與聯合國新城市宣言的唯一可行模式與唯一正確模式!



各位,看完了上述本人的城市新模式簡介,你認為本人有必要以嫉妒的心態,違背事實真相,強硬地去說量子科學家手中的葡萄是酸的嗎?


池昭新一城市新模式

不用大驚小怪。總共是關於人的兩個問題,一個是一個人是什麼人,一個為什麼要這樣幹。人是最複雜的動物,誰也評判不了誰,得讓歷史來評判,至於為什麼要這樣,存在即有他存在的內在理由,沒什麼大驚小怪的。硬想讓大部分人認可自己,己是著相了。

虛心讓別人指正,少走彎路才是王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別人的評判,可以評判的,只能是評判其是否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尋求評判,求證正道,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善莫大焉。評判的關鍵點在於潘建偉的量子成就。

潘建偉的量子“成就”一分為二。

潘建偉團隊實現了遠距密鑰分發,取得了量子成就,誰也不能否認。但媒體誇大其成就,歪解量子糾纏,不關潘建偉團隊什麼事。其中的是非曲直,有點科學素養的,心知肚明。

量子糾纏的研究,目前徒有其表。量子糾纏有其表象,潘建偉團隊對其表象及其應用,取得了成就。電磁波的本質,我們不知,但我們仍可廣泛應用電磁波。電磁波的應用研究與研究發現電磁波的本質,為不同的兩個階段。量子糾纏的應用與本質研究,不在同一頻道。

人總是跨界的,多頻道的。感覺池先生雙頻道的特徵尤其明顯,承擔著城市交通方面教授任務,業餘研究理論物理,質疑量子力學之量子糾纏種種亂象,有其思,有其心得,有其作為。然而,其作其為,是否搞錯了對象,質疑的點,咋不在一個頻道上了呢?

潘建偉研究的頻道在於量子糾纏應用。潘建偉團隊在量子糾纏上取得了成就,得了國內至高的科技獎之一,表示祝賀,但還沒對量子糾纏本質發表新見解,表示期待。

池先生質疑的頻道在於量子糾纏本質。電子第費米子的量子糾纏在於自旋,易知易得,但電子明顯作用不遠距。光子等玻色子的量子糾纏在於偏振,光子傳播遠距,但成群結對,目前尚無技術可分出單一的光子。量子糾纏還存在多態性,可以一對多,也可以多對一,一個女的可以吸引一群各式各樣男的,一個男的也可以吸引一群各式各樣女的。池先生好像沒太注意量子多態糾纏,太專注於量子糾纏本質。

潘建偉團隊,在多態糾纏應用上發力,量子計算機也在此基礎上得到突破。

拿對量子糾纏的“本質”,質疑量子糾纏的應用,正如拿電磁波的“本質”,質疑手機接收到的電磁波信息。量子通信傳輸的信息可都是常規的。

量子糾纏“幹翻”了貝爾不等式,“幹翻”了愛因斯坦定域性、客觀性。質疑妖魔化量子糾纏,這才是量子糾纏應該質疑的頻道。

想質疑什麼,是每個人的自由和權力,但對對好質疑對象的頻道再質疑,才會產生糾纏。

量子糾纏,也有頻道,頻道錯了,糾纏不了。


stemmer

一個光子能通過雙縫,誰人能做到,反正沒牛皮的人做不到,通過不可見光區就沒了。通過雙縫後還產生可見的干涉條紋,忽視了一個光子的可見度,一個光子那有這麼大的能量。實驗儀器被不可見光子包裹著,還有能打出光子的雙縫材料,是外來光子參與了實驗的全過程,不嚴謹的實驗也要大吹大擂,習慣成自然了。一個光子或電子有多大質量和能量,電子總處在動態的前題下怎麼抓捕,還沒接近就推飛了,還談什麼抓捕。


潘建偉的實驗國內外支持立項,還審核通過了,講話素質差,科學頭腦也就差。具有池昭新勇氣的人不是多,出發點是對科學的負責,值得提倡,同時也值得學習。光子不糾纏前是普通量子,其存在性是無規律可尋的;兩個以上的光子以左右旋結合,既糾纏在一起,依據相距最近,相互作用力最強,一般的外力無法影響,既抗干擾能力最強,在自旋方面是有規律可尋;如同愛因斯坦提到的左右手套,分開後的手套知其一方是左手套,人必知另一方是右手套。處於有規律自旋的統一態結合的光子,既處於糾纏態的光子,分開發射後,無論把兩個光子發射到多麼遙遠的距離上,在短時間內(長時間辦不到,恢復原態速度太快)人們對雙方的自旋態有認知能力,不是相互改變對方,短暫時間一過,又恢復成常態。這麼簡單的實驗過程被吹成兩個光子在遙遠距離上可相互改變對方,科學不需要吹捧,不然,牛皮總有吹破的一天。一秒鐘發射26.2兆秘密比特光子,依據這一點,秘密比特光子一個一個地發射一秒鐘做不到,只能是一束一束激光式發射,只是名稱不同於激光。



蘭天196926837

從量子疊加糾纏到陰陽疊加糾纏

西方方法論哲學基本上對量子疊加糾纏沒有半點突破性的進展,與此相反我從傳統思維將陰陽疊加和陰陽糾纏作為量子疊加與糾纏的類比系統卻順理成章地探索到量子理論的核心,即從現象層面觸碰認知本體結構,這是傳統方法論在高端思維領域亮劍。

信息流通的基本條件是編碼與解碼用的是同一個密碼本,量子與陰陽疊加與糾纏是宇宙自然的自組織編碼的結果,或者超自然神力編碼的結呆。而我們解碼其奧所用的密碼本必須是同一個碼本。如果掌握這個底線法則是會突飛猛進的,下面談我從陰陽疊加糾纏碼本洞悉量子疊加糾纏在方法論的突破'

1,從管子(死於645bc)三分損益音律悟道宇宙編碼是topdown至上而下,之所以能比西方人找到音律相生規律早二千年正顯示傳統思維方式在方法論上的創造力度、而西方科學是用bottom up至下而上碼本去解碼宇宙無疑事倍功半乃至於在複雜的量子疊加與糾纏問題上一愁莫展。我是無師自通統計數學在公派出國前做出來一個油印本在職博士論文《單一自由度方差背景決策方法》上悟出傳統思維用頂層設計的宏觀思維的。帶著這個油印版派到倫敦帝國理工合作生物控制。

2,面對西方學界噴中國傳統文化不能產生形式邏輯我的回答簡單直接:宇宙的複雜性遵循的是易經分形邏輯(fractal logic),指出三分損益是二維的康託集,而傳統思維在其發生學上系統地受易經分形邏輯全方位影響,而實現用一個模型框架上千年思維,正是分形邏揖與宇宙自組織發生相吻合。在《 from knowledge cybernetics to fengshui》進一步闡明傳統思維的知識控制論範式。同時用我的現代科技理論重新演澤針灸推拿,即返回到遠古苐一個用類似針的尖器刺扎傷痛而偶爾見效的原創而重新再創脊柱反射療法和分形針炙《 spinal reflexology 》和《fractal acupuncture》而使世界六十多國家受益於我的發明。

3,分形邏輯的無限分形時空及傳統思維的層次結構和疊加糾纏用層次定義。傳統思維千年來工作如同一臺巨形圖靈黃金比計算機,把各種各樣的觀念轉換為黃金分割弦,或者執行把任一有理數轉換成黃金分割數,西方人稱 Fibonacci 數,年初佛羅里達學院組織了為中請研發黃金分割比計算機的研討會,主講佳賓當紅理論物理學家 El Naschie教授將視頻發給了我,因為他2016做出來的∞分形邏輯同我十五年前做出來的一樣,他是由雙縫試驗從下而上,我從傳統思維從上而下'。如果量子計算機困難大可做黃金分割計算機我的理論是完善的

給池教授的城市規劃的建議

首先從城市樓盤和景觀坐向我作一個即將到來的城市規劃作一個趨勢預報,因目前正值分散的農村小院向城市大樓集合勢頭。而傳統坐北朝南(子山午向)正值玄空時空一百八十年的得山得水,人丁財富二旺的好勢頭,這是大好時機打造一個標準化天盤九運(2024一一2043)二十年城市小區和屋內設計的理論和實施,我如有幸在你的指導下拿下這個九運建築景觀設計博士學位,在九運到來之前完成,造福人類,從而退出這個噴泉浪口。


國學解量子古今發先聲

我覺得你(池)另有所謀。前沿科學進行的驗證也需要時間與過程,進展速度也不一定樂觀。你的兩點論據不能證明你的觀點的正確。外行噴內行的感覺,人家只是可能不與你計較而已。當今世界微軟谷歌lbm等大企業對量子計算機的 研究也不是一天兩天了。量子計算機技術原理肯定會是涉及到量子的存儲控制及量子傳輸糾錯等。不能說量子都是假的。我頂潘院士。我認為量子的一切是真的,而且是我們的未來世界。


浙江衢州大膽說

每個人都有質疑的權力。同樣也有不搭理質疑的權力。尤其是不搭理門外漢的權力。池昭新我不知道是不是真名,如果是真名,那這個所謂學者要打問號了。因為我在幾個期刊論文數據庫都搜不到這個人發表的論文。不管中文還是外文的。從專利看應該是真名,有一項專利。所以我猜想他只是一個民科。而且是一個研究方向與量子力學無關的。所以他的質疑說穿了就是蹭熱度。


活馬相如噢

哈哈!國大人多,人才濟濟就是好。贊成聲、質疑聲,褒貶不一。曾經看過一篇報道:當人的唾液離開人體後,用科學儀器對該唾液以及被試驗人身體上的唾液同時監測發現,隨著兩者距離不斷拉遠,被檢測人的形為、心理變化,都能客觀反映在檢測儀上且兩地的檢測結果一致,這能說明什麼?


shwoo

量子領域原本就可能顛覆現代的宏觀物理。如果這些都能解答,還叫前沿科學嗎?曲有釣魚嫌疑,或蹭熱點嫌疑。如果真如文章所述。Google,IBM又玩什麼?他們又如何監測的?imb等又騙誰的經費


lovingkind

潘教授的科學成果應該由同行和相近專業的專業人員鑑定。專業之外的人儘管可以從物理學原理提出質疑,但是無法證偽。我相信科學是誠實的,客觀的,追求真理的路是漫長的。很多努力也許只能邁一小步。科學家的基本道德是對自己的研究誠實。因為若有欺騙終究會水落石出的。近三十年以來,中國的氣功,特異功能,水變油不都被證明是低級的騙局了嗎?但那些騙子都沒有受過科學的專業訓練,用基本的科學原理很容易揭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