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請你努力之後,再談興趣

這個孩子腦筋很聰明,只要老師引導好,讓他找到學習的興趣,他一定沒有問題。

這句話,是我擔任老師時,一位孩子的爸爸對我說的。他還說,只要讓他家孩子成績有提高,他請我們全校老師吃飯。當然,這是玩笑話。但是言外之意很明顯。不是自己孩子差,而是老師沒有引導好,沒有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

興趣真的很重要,沒有興趣,孩子怎麼會做呢?你是否也認同這樣的觀點?

這個觀點真的很普遍。大家也都不假思索地認同。興趣是孩子學習的第一位老師,很多育兒文章也都這麼說。但是,你有沒有反思過,興趣真的是第一位嗎?是有了興趣才去努力學習,還是先努力學習了才發現其中的興趣?

如果說是有了興趣才去好好學習。家長有沒有注意到這樣的現象。小孩子在學習一項新知識之處,都興趣十足,趣味滿滿。比如學琴,學圍棋。孩子剛開始接觸的時候,都特別的認真執著,可是慢慢地很多孩子都打了退堂鼓,甚至厭煩討厭練琴,上課。

開始明明有興趣的,怎麼沒有努力下去呢?這說明,有了興趣不一定會持續努力學習。

孩子,請你努力之後,再談興趣

我沒考好,不是我笨,而是我沒有興趣,懶得去學習。

丫丫是個非常有個性的女孩子。頭腦很靈活,但是思維很固執。喜歡別人誇自己聰明。特別願意做一些不費工夫就能看到成績的事情。

她做過最引以為豪的事情是一個學期沒有上學,開學後考試依然成績靠前,尤其英語,還拿了第一。

同學們把她當做神話一樣看待,她也特別享受這種感覺。

但是靠一時的幸運不會走太遠。丫丫的成績很快就坐過山車一樣下滑。

她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是“我沒興趣”。言外之意,只要我有興趣的,我一定能做好。我做不好這件事情,是因為我沒有興趣。

丫丫這樣的現象,在青少年人群中特別常見。他們把自己沒有做到的事情,歸結於自己沒有興趣,卻不歸結於因為自己不努力。拿興趣當藉口,逃避努力這件事實。

孩子,請你努力之後,再談興趣

陳姐是我認識的一位姐姐,四十多歲了,學習力超強悍。願意接受一切新鮮事物,也願意嘗試自己不懂的領域。

孩子,請你努力之後,再談興趣

縱觀這三個案例,從小學生的學習,到青少年對待學習的態度,最後到成人的學習態度,我們可以看出,單純的談論興趣並不能達到目標的終點。在學習的道路了上,努力才是唯一不變的條件。

採銅老師在他的著作《精進》裡這樣說:現在這個時代,很多人患上了“興趣飢渴症”和“興趣寡淡證”。人們很想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所以做了很多嘗試,但無論怎樣嘗試,過不了幾天,幾個星期最初的激情就差不多消失殆盡。

所以我們應該放棄對“興趣的執念”,不把“興趣”當做做事的先決條件。寧可傻一點,笨一點,去做一些並不特別喜歡單看上去有富有挑戰性的事,咬咬牙,多堅持一段時間,或許就能開啟新的良性循環。

也就是說,我們應該改變一下順序,不再是要求先有興趣再努力做事,而是先努力做事再在努力的過程中獲得興趣和熱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