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惑!为什么不可一世的正规军会在农民起义军面前一触即溃?

本文的目标是回答一类命题。诸如

不可一世的大唐军(藩镇军——神策军),为啥败在了农民起义军面前?强大的蒙古军队,怎么打不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大明的二百万部队,怎么打不过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战无不胜的八旗军,怎么会被农民军打败?

这些问题很相似。在悟空问答这样的相似问题还有很多。这里来总的回答一下。

即王朝后期农民起义军与政府军的战斗力对比。

第一:政府军与农民军的战斗力对比

政府军在长期相对和平的环境中,战斗力下降,这是无疑的。主要有三个原因:训练不足、军械陈旧、兵额不满(许多承担各式各样的劳役)。比如明代山西额兵4万多,实际上有三万就不错,平时的任务就是维持地方稳定,抓小毛贼,兵力就比较分散,看仓库、看河道,训练就别指望了。武器八年不拿出来使用。剩下在大营的士兵,没事就去承担苦力。所以说一支缺乏训练部署分散的正规军很难有战斗力。蒙古骑兵、八旗军都是如此。

疑惑!为什么不可一世的正规军会在农民起义军面前一触即溃?

(大清满打满算也就凑了江南江北两个大营,十万部队)

农民军并不简单是农民,他们可能是盐贩子(走私盐)、矿工、流民、山民。这群人有个共同的特点:好勇斗狠,组织力强。如果再有宗教思想控制,那就更可怕了。清朝的白莲教、拜上帝教都是如此。这个群体在面对政府军,基本就是虐杀。同时王朝也喜欢招募这样的人,戚继光招募矿工,曾国藩招募山民。

疑惑!为什么不可一世的正规军会在农民起义军面前一触即溃?

(李自成的部队就以流民为主。)

随着双方冲突,政府军本身就会慢慢改革,而且也在吸收新的因素。比如洪承畴帐下白广恩、孙传庭帐下高杰、向荣帐下张国梁、李鸿章帐下程学启,这些政府军的支柱都来自农民军。

农民军也会逐步提高装备、完善制度。朱元璋在江南建立政权、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洪秀全在永安称王,都是如此。

基本是两个不断学习、不断融合的体系去斗。

第二:政府军责任与其战术体系

一般会说政府军打仗呆板。其实从制度层次看,才能理解其合理性。政府军属于正规军,

首先:守土有责,所有的作战是在保证城池的情况下歼灭起义军;

其次:完善的后勤渠道,同时后勤线制约了政府军的集结、作战。

疑惑!为什么不可一世的正规军会在农民起义军面前一触即溃?

(孙传庭感慨为什么李自成输十次八次都可以,我一次都输不得,就在这里)

最后:政府军比较坚持正规战,毕竟是为别人打工,没必要翻山越岭吃那么多苦。

就是其本身的责任、义务以及其属性,决定了其相对固定的战术体系。

也有人会说,政府军劫掠、丢弃城池,也有政府军出奇制胜,与士兵同甘共苦。不可否认这两种都是存在的,但绝对比例不高。诸丢弃城、劫掠都会受到严惩,所以多数人还是很警惕的。后者就更凤毛菱角了。

第三:农民军的组织与作战体系

农民军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机动性。这方面和政府军相反。因为没有政权,没有物质储备、也没有地方政府供给,所以必须沿途解决。同时迫于政府军压力,也需要流动作战。

这也是后世文人笔下民军“沿途劫掠、流动作战”的来源。并无好坏,只是和政府军对应的另一种模式而已。

疑惑!为什么不可一世的正规军会在农民起义军面前一触即溃?

(民军抄袭后路,明军全线崩溃)

基于这个框架分析,唐末黄巢起义军、元末红巾军、明末农民起义军、清代太平天国起义都有这样的共性,民军能击败政府军就在于本身的组织性与机动性;政府军失败的根源除了其衰落之外,还有守卫城池、在在防御的原因。

这是一个立体、综合性的命题,其实很值得深入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