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医生:晚上没出现4个症状,说明血糖控制得很好,指的是什么?

健康小样儿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数据统计,近几年患糖尿病的人数猛增到9700万人。

糖尿病最可怕的就是其并发症,对心脏,肾脏都会产生极大的危害。

糖尿病医生:晚上没出现4个症状,说明血糖控制得很好!

1、手脚不发麻

手脚发麻、疼痛,是血糖过高的警示信号,尤其是在睡觉的时候发生。

这是因为,身体的神经系统对血糖很敏感,高血糖会逐渐损伤神经及血管,尤其是下肢神经,致使末梢神经出现病变,导致手脚发麻、干裂、甚至是坏死。

2、不饿

血糖高的人,即使吃了晚饭,在睡觉时,也很容易感到饥饿,并且精神状态很差,身体虚弱。

这多与自身血糖代谢异常有关联。

因为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导致精神状态萎靡,并且其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就会变得容易饥饿。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很久,要提高注意,及时到相关医院进行检查。

3、从来不起夜

通常来说,糖尿病患者,多数会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起夜频繁。

这是因为,过高的血糖会使血液的渗透压增加,人会变得容易口渴烦躁、多饮多尿。

并且临床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觉时容易憋醒,继而影响睡眠质量。

4、没有口渴的表现

过去不喜欢饮水的人,猛然变得常感到口渴,并且夜里发生口渴。有时渴得无法忍受。同时,喝水量比平时明显增多,喝下去还觉得喉咙发干,总想喝水。

三件事会加速血糖的发生,劝你少做!

1、频繁熬夜

频繁熬夜,会使机体内分泌失调,诱发糖尿病。

这是因为,长期睡眠不足,会使人处于应激状态,神经兴奋性增强,促使皮质醇、肾上腺素等升血糖激素分泌增加,就容易出现糖代谢紊乱,进而诱发糖尿病。

另外,上面也提到了,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如果此时还频繁熬夜,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2、大量吃盐

不论是否血糖过高,都要控制好食盐的使用量。

饮食摄盐过多,吃太咸的食物,不仅会加重肾脏的负担,还会导致血糖超标!

所以,饮食宜清淡,控制好油盐的摄入,每日摄盐在6克以内,特殊人群需遵医嘱。

3、压力过大

压力过大,会导致血糖短时间的升高,使之波动变大,不易控制;

压力过大,也会导致身体各项机能受损,免疫和代谢功能下降。

很多人,因为压力过大、上火,诱发血糖升高。

降血糖,预防并发症,做好以下几件事!

<strong>

1、多吃降糖食物

《神农本草经》中,将桑叶称为“神仙叶”,中医将桑叶作为治疗消渴症(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应用于临床。

国内外研究资料证实,其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它的主要成分生物碱能抑制糖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进β细胞分析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达到降血糖的作用。

若将桑叶和白谷丁进行搭配,制成白谷丁桑叶茶,效果将大大提高。

这是因为,众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的关系十分密切。

而白谷丁中含有广谱消炎成分,被称为“天然抗生素”,广泛应用于多系统炎症相关性疾病。同时也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对餐后控制血糖有一定帮助。

2、减少久坐

相关数据显示,人们久坐的时间,每额外增加1小时,其患糖尿病的风险,便会增加22%。

这是因为久坐不动的人,其胰岛负担会加重,必然使得血糖升高。

所以,想要控制好血糖值,就要减少久坐的习惯,日常多起身走动走动,平时也要坚持适量的户外运动。

3、常按阳池穴

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现代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关节炎等。

做法: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只手的阳池穴,刺激此穴时,动作要慢,手法要轻柔。

4、定期检查

<strong>

血糖高,定期检测,检查,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并且,血糖高的人,要接手糖尿病教育,了解糖尿病。

平时,多学习一些糖尿病方面的知识,科学控制血糖,认识并发症的身体表现。

5、不贪杯

糖友,要远离酒精,戒酒不贪杯。

糖尿病者,胰岛素分泌不正常,如果,再喝酒的话,更加会影响胰岛素在身体内发挥作用。

所以,在生活中,不仅是啤酒、白酒不能饮用,葡萄酒也是不建议喝。

葡萄酒中,不仅糖分很高,还含有酒精,糖尿病人若喝葡萄酒,很可能会与自己服用的降压药发生反应,造成糖尿病人心慌、气短等症状。

所以,一定要切记,糖尿病者,要远离酒水。


营养师老杨


晚上没有出现4个症状,说明血糖控制的很好,那么这四个症状是什么,相信很多病人都非常关心。

毕竟血糖的控制平稳是糖尿病人非常想达到的事情,症状表现非常重要,因为不可能时时刻刻测血糖,而且夜间是睡眠时间,测血糖就会影响患者和家人的睡眠,那么了解血糖控制良好的症状就非常必要。

血糖控制很好,表现的血糖是不高也不低,

血糖高的症状有:

夜间多尿:夜间会出现频繁排尿,表明患者血糖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尿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导致尿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渗透性利尿,患者表现为多尿、夜尿频次。

口渴:大量的水分随尿液排出体外,人体就处于脱水状态,水分不足就会刺激大脑的口渴中枢,提示要尽快补充水分,所以患者的口渴可能要比白天更加明显。

血糖低的症状

出汗:患者血糖低,会出现出汗、心慌,饥饿感,此感觉消失后,患者会出现反常的高血糖情况。

入眠差:由于能量不足,大脑处于“饥饿”状态,会表现为兴奋,不易入眠。但是如果血糖持续减低,又会出现嗜睡、昏迷等症状。

综上所述

以上为血糖过高或过低的表现,如果不出现以上症状,则说明血糖控制的较好。但是还会有一些不易察觉的高血糖症状,或者病人不出现任何症状即进入低血糖昏迷状态。因此不单纯以症状作为判定标准,定期检查血糖,当不舒服时及时加测,才能保持平稳的血糖。

关注孙医生讲糖,持续了解更多优质健康知识,有帮助请点赞,有问题请留言,必复!


孙医生讲糖


大家好,我是医疗工作者张,是一名执业医师,可以为大家普及一下健康知识,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

糖尿病医生:晚上没出现4个症状,说明血糖控制的很好,指的是什么?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最关键的治疗,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只知道根据医生开的药治疗,完全不清楚自己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疾病状态,今天就和大家聊一下糖尿病怎么样算控制的不错。

在这里说的糖尿病一般都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是什么情况呢?



2型糖尿病原名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 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较差,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一些病人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


血糖控制不好夜间会有哪些症状呢?

  1. 饥饿多食。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糖分会作为尿糖排泄出去,这就会导致糖尿病患者体内的热量不足以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故常糖尿病患者早期常感到饥饿,食量大增,特别是晚间更是难忍,可以适当吃点水果来缓解一下。
  2. 手脚麻痹、发抖。通常糖尿病患者都会有顽固的手脚麻痹、发抖,手指活动不灵活伴有阵痛感。糖尿病患者还会有剧烈的神经炎性脚痛,下肢麻痹,腰痛,不想走路,夜间小腿抽筋等症状。
  3. 口渴、尿多。糖尿病早期饮水量极具增多,排尿次数和量也相应的增多是发现糖尿病的捷径。正常人每天的排尿量是11.5公升,而糖尿病患者每日的排尿量会达到24公升。夜间喝水、上厕所的次数就会比常人增多。
  4. 睡眠较差。糖尿病患者往往会有躯体疼痛等不适症状。尤其是末梢神经炎等并发症会让糖尿病患者手足麻木。并有针刺感和烧灼感,导致睡眠状况不好。 因糖尿病引起排尿次数增多、尿急而造成睡眠中断;因控制饮食而进食较少,造成夜间饥饿,导致睡眠中断。

如果没有以上四个症状表示血糖控制还行,饥饿除外不管血糖控制的好不好都会有饥饿感,其实可以根据客观的数据显示来评判血糖控制的情况。



血糖控制标准 分满意、良好、尚可、较差四个等级。

  1. 满意标准:空腹血糖< 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 7. 8mmol/L,糖化血红蛋白4 ~6%,尿糖为0 ~ 100ml,血压低于130/85mmHg。
  2. 良好标准:空腹血糖在6.1 ~ 7.2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7.8 ~ 8. 9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6 ~ 7%之间,尿糖0克/100mg,总胆固醇<200mg/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0mg/dI,甘油三脂< 150mg/dI,血压<140/90mmHg,体重指数:男<25,女<24。
  3. 尚可标准:空腹血糖在7.2 ~ 8. 8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8.8~ 11.1mmol/L之间,糖化血红蛋白在7~8%之间,尿糖在0~0.5g/100ml之间,总胆固醇在200~ 250mg/d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35 ~ 40mg/dl之间,甘油三脂在150 ~ 200mg/dl之间,血压在140 ~ 160/94 ~ 95mmHg之间,体重指数,男25~ 27,女24 ~ 26之间。
  4. 较差标准:空腹血糖> 8. 8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 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8%,尿糖> 0. 5g/100ml,总胆固醇> 250mg/d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35mg/dl,甘油三脂> 200mg/dl,血压> 160/95mmHg,体重指数,男> 27,女> 26。

总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还是比较困难的,也是一件需要耐心的事,一定要根据医生定制的方案,积极配合控制,平时要定期测血糖密切观察。


医疗工作者张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典型的症状应该就是所谓的"三多一少",其中,"三多"指的是吃的多、喝得多、尿的多,而"一少"指的则是体重减轻,不过,并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上述症状,就实际情况而言,基本上只有那些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而不得控制的患者才会有"三多一少"的表现;

一般来说,如果上述症状频繁出现,则意味着患者的病情现状并未得到有效控制,因为只有血糖长时间处于较高的水平才会引起渗透性利尿,从而使患者出现"尿多"症状,而频繁的排尿又会使患者因缺水而口渴,进而造成"多饮"的情况,所以,糖尿病患者多饮多尿其实就是因血糖水平过高引起的,换句话说,只要血糖能得到有效控制,上述症状自然可以得到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可有些时候,即使患者没有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其血糖水平也不一定是正常的,因为血糖水平轻度升高或者患病时间较短的患者是不会那么早就出现上述症状的;如此一来,关于题中所述状况也就不能成立了。

总之,这些外在表现并不足以作为评价患者病情现状的依据,我们还需要考虑其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数据的变化。


综合内科张医生


今日导读:糖尿病医生说,晚上没有出现4个症状,说明血糖控制得很好,指的是什么?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在平时的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避免血糖持续偏高,从而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

有一种说法“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就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会使患者致残、致死,所以,血糖的控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最好就是每天都能监测自己血糖的变化,将血糖控制好。



我们知道一般糖尿病患者都会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就是指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特别是在晚上,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没有控制好,也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一、多尿、夜尿增多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没有控制好的话,一般晚上都会表现多尿的情况,一晚上可以几次甚至十多次夜尿,这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过高,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造成肾糖阈增高,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从而增高尿量的排泄。因此,造成多尿,夜尿增多的情况。



二、消渴、饮水多

糖尿病患者血糖没有控制好的话,晚上除了多尿外,消渴、饮水多也是一种表现。这不仅是由于渗透性利尿引起排尿多,需要补充水分的原因。另外,还由于饮入的水分不吸收,饮多少都不解渴。所以,就连晚上睡觉时都有口渴的感觉,就要起床饮水。

三、肚子饿、饥饿感

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葡萄糖利用障碍,本来食入的食物转变为葡萄糖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但是葡萄糖都跑到尿液和血液中,不能充分利用,就会引起饥饿感。虽然说晚上睡觉需要的能量较白糖低,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仍然会造成肚子饿的感觉。

四、心慌、多汗等低血糖表现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控制如果没有控制好的话除了会出现高血糖的情况外,有时候也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患者往往会出现心慌、多汗等低血糖表现。这主要是由于降糖药物的剂量使用太多从而造成血糖过低引起的,从而使脑部交感神经兴奋或者脑部缺糖又或者能量不足所造成的。

总结

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晚上出现上面的这几种情况,说明血糖还是没有控制好,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血糖水平,特别是早上和晚上。但是也不是说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晚上没有以上表现就说明血糖控制的好,就不需要监测血糖,因为有些糖尿病患者并不会出现“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所以,监测血糖水平才是最重要的,平时还要注意饮食,适量参加运动。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记得帮我点赞、评论、转发!那就是对我创作最大的鼓励!


左撇子说医


糖友,一生都在与“血糖”做斗争。

一旦,血糖失控,出现并发症,那便是致命的威胁。

甚至有人认为,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

糖友睡觉时,身体出现4个异常,并发症来了,莫忽视

1、失眠、起夜频繁

糖友,多会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起夜频繁。

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可能血糖失控,导致神经性病变,造成功能紊乱,出现失眠等情况。

2、睡前异常口渴

血糖失控,会使人口渴烦躁、多饮多尿。

尤其,在睡前,异常口渴而大量喝水,这样就会造成频繁起夜,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

3、皮肤瘙痒

睡觉时,如果经常皮肤瘙痒,要注意血糖失控,出现周围神经病变。

4、脚趾麻木灼热

血糖控制的不理想,时间久了,就会导致下肢神经出现损害,脚部神经就会有反应迟钝、麻木,对温度、疼痛感觉不明显。

若是,还伴有灼热感,那么,糖尿足的趋势就很大了。

糖友,稳定血糖,做好五件事

第一件:管理好睡眠

睡眠,对于稳定血糖,有着重要的意义。

熬夜,可导致内分泌紊乱,生物钟异常,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熬夜也会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大,是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血糖的负担,从而诱发疾病的产生。

糖尿病者,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身体的修复功能。

时长:至少保证6小时,7-8小时最佳,不宜时间过长。

午睡:午饭后不要急于午睡,并且,午睡时间不宜过长,控制在1小时以内。

睡前:睡前1小时不看电视,不做运动,不喝浓茶、咖啡等,以免影响睡眠。

环境:一定要关灯睡觉,开灯会叫,会增加胰岛素抵抗。

第二件:

常喝代茶饮

中医认为,糖尿病中后期,体质多为阴虚内热,喝水时,放些茶饮,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并且,糖尿病者,会经常口渴,多喝点代茶饮,是糖友不错的选择。

可自己动手,用降糖小植物,做些代茶饮,帮助稳定血糖,防并发症。

白古丁桑叶茶,每天泡水代茶饮,有助于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用白古丁和桑叶,做成在一起,每天泡水代茶饮,即可。

桑叶,是常见的草药之一,中医用桑叶,治疗消渴症,应用于临床。

研究显示,桑叶,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其主要成分生物碱,能抑制糖代谢过程中酶的作用,而多糖,能促进β细胞分析胰岛素,从而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白古丁,更是十分常见的植物,药用价值高,含有的蒲公英多糖,具有一定的降糖之效。

并且,众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的关系十分密切,白古丁中含有广谱消炎成分,可帮助糖友消除炎症。

这两种,搭配在一起,泡水代茶饮,对于降血糖,防并发症,十分有益。

第三件:管住嘴,不贪吃

<strong>

<strong>

据世卫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血糖高,一定要注意“忌口”,少吃升糖食物,控制血糖稳定,避免发展成糖尿病,这一点,非常重要。

糖友一定要注重饮食习惯和结构的调整,营养摄入均衡。

少食多餐,将原来一日三餐的习惯,调整为5-7餐。

少吃动物性油脂,控制好血脂,也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提前发生。

少吃辛辣刺激之物,以免引起身体上火,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少吃含糖高的水果,一定要切记,不可贪多。

第四件:开腿,控体重

运动,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很有益处。

经常保持一定量的运动,不仅利于控制血糖,还可控制体重。

糖友,一定要控制好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可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糖友一定要注意,不能懒惰,要迈开腿,做适量的运动。

糖友,要选择有氧运动,一周五次,每次三十分钟,即可。

以舒缓运动为宜,不要过度运动,以慢走、慢跑、散步、打太极、游泳等为主。

运动前,糖友要做好这几点:

①测血糖

血糖,在正常范围之内,即可进行运动。

②做记录

记录好,运动项目、持续时间、周边环境温度,运动前后的饮食等,再加上血糖的变化,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③不打胰岛素

运动,会促使身体对胰岛素的吸收,运动前打胰岛素很容易产生低血糖的状况。

④多喝水

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都需要适量喝些水,从而确保身体里面有足够的水分,防止血糖出现波动。

⑤穿着宽松

选择透气性好的衣服、鞋、袜,以免肌肤跟脚部受到损害。

第五件定期接受检查

糖友,除了要自我监控血糖变化以外,还要做些相关的检查,如眼底检查、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

还要做下肢血管神经检测试验:用尼龙丝刺激脚指头的趾腹,可排查神经病变。

定期的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早进行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操劳的一生


“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其并发症”。

糖尿病,是一种综合代谢类疾病,是目前发现并发症最多的疾病。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心、眼、肾、神经等器官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生命健康。

糖尿病医生:晚上没出现4个症状,说明血糖控制得很好

1:失眠、起夜频繁

糖尿病患者,多会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起夜频繁。

因为血糖控制不佳,会使得糖友口渴烦躁、多饮多尿,尤其在睡前异常口渴而大量喝水,这样就会造成频繁起夜而影响睡眠。

并且临床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还容易并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觉时容易憋醒,继而影响睡眠质量。

2:心慌、冷汗

高血糖患者,如果晚上睡不踏实还出汗,就一定要小心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因为进入冬季身体为了保暖,需要消耗更多血糖来满足身体需要,特别是夜间对血糖的需求比平时更多,就会造成血糖偏低,表现为睡不好觉、出冷汗、心慌、手抖等。

这些现象出现的时间可能很短,所以常常被糖友们所忽略。

3:皮肤异常瘙痒

若皮肤没有出现疾病,且干净清洁,却经常出现瘙痒难耐的症状,有糖尿病的患者就要担心自己的血糖了!

血糖过高时,体内的糖分不能充分吸收,因此身体代谢也会出现问题,而代谢很大一部分都是要靠皮肤。因此会出现瘙痒的情况。

4:睡前虚弱饥饿

很多人即使吃了晚饭,也是很容易饥饿,并且精神状态很差,这多跟自身血糖代谢异常有关。

因为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导致精神状态萎靡,提不起劲,而且自身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人就会变得容易饥饿,需要加餐。

3种“睡”法,让你血糖“失控”,尽早改

第一种:睡懒觉、睡眠时间过长

对于糖友来说,一定要严格管理好睡眠。睡得时间过长,或者经常睡懒觉,可能使病情加重,使血糖出现波动,血糖易紊乱。据研究显示,睡眠时间超过8小时,患糖尿病的风险则会增加3倍。凌晨4时到上午9时,是血糖最易升高的时段。如果,睡懒觉,此时不起床,不按时吃饭,整个白天的血糖规律,就会被彻底打乱,会引起血糖的明显升高,会加重病情。

第二种:睡眠不足

多睡不行,睡得少,更不行!一旦,睡眠不足,便会发生空腹血糖受损,易引发高血压。身体对抗失眠,或睡眠不足的反应,就是下丘脑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令儿茶酚按分泌增加,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会被抑制,不利于血糖的代谢,从而引发高血糖。所以,糖友一定要注意,切莫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第三种:午睡过长

<strong>

睡午觉,也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对于糖友来说,要十分注意。白天小睡,可能导致晚上睡眠紊乱,不利于血糖的调控。所以,对于糖友来说,睡午觉,一定要格外注意,切莫睡太久。

糖友,预防并发症,定期检查,很重要

控制血糖,远离并发症,做好这几点:

1、常喝代茶饮,稳定血糖

中医认为,糖尿病中后期,体质多为阴虚内热,喝水时,放些茶饮,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并且,糖尿病者,会经常口渴,多喝点代茶饮,是糖尿病者不错的选择。

白古丁桑叶茶,泡水喝,有助于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白古丁叶子,搭配桑叶,一起泡水喝即可。

众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的关系十分密切,白古丁,含有广谱消炎成分,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消除炎症,并且其含有的多糖也有一定的降糖效果,对2型糖尿病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桑叶,一直被中医用于糖尿病,并且,医书上有相关的记载,有效的调节糖尿病三多一少,以及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效成分物质,可间接的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增加细胞对糖的利用和代谢。

二者搭配,对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十分有益,是糖友日常不错的代茶饮。

2、管住嘴,不贪吃

糖友一定要注重饮食习惯和结构的调整,营养摄入均衡。

少食多餐,将原来一日三餐的习惯,调整为5-7餐。

少吃动物性油脂,控制好血脂,也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提前发生。

少吃辛辣刺激之物,以免引起身体上火,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少吃含糖高的水果,一定要切记,不可贪多。

3、迈开腿,控体重

运动,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很有益处。

经常保持一定量的运动,不仅利于控制血糖,还可控制体重。

糖友,一定要控制好体重,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可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糖友一定要注意,不能懒惰,要迈开腿,做适量的运动。

糖友,要选择有氧运动,一周五次,每次三十分钟,即可。

以舒缓运动为宜,不要过度运动,以慢走、慢跑、散步、打太极、游泳等为主。

4、不熬夜,保证睡眠

熬夜,可导致内分泌紊乱,生物钟异常,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并且,熬夜也会导致血糖的波动增大,是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血糖的负担,从而诱发疾病的产生。

糖尿病者,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身体的修复功能。

5、定期接受检查,莫忽视

糖友,除了要自我监控血糖变化以外,还要做些相关的检查,如眼底检查、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等。

还要做下肢血管神经检测试验:用尼龙丝刺激脚指头的趾腹,可排查神经病变。

定期的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并发症,及早进行治疗,效果也会更好。


一生的感悟


父亲就是有糖尿病,而且有10多年了,以前上班的时候倒是没有,退休以后高血压糖尿病都有了。其实这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之前没有太注意生活当中的一些饮食习惯不太好造成的。现在基本上天天在吃药,从饮食上也多注意调理,血糖控制的还算可以。最近这几年患糖尿病的人很多,而且这种病绝大的人也都有所了解。都说糖尿病是一种富贵病,是因为最近这些年吃的喝的都比较好了,甜的东西也吃多了。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之后,就不能够吃太多甜的东西了,而且要多加运动,一般来说如果晚上没有出现这些症状,那说明血糖控制的还行。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血糖高的话,晚上起来上厕所的次数比较多,有的人可能4~5次,但一般情况下也有2~3次的,所以出现尿频这种情况的话,就要注意测一下血糖了。第2种情况就是入睡比较困难。一些血糖高的人入睡的时候,辗转反侧不好入睡。这不仅会让自己心烦意燥,也会让家里人跟着着急。如果说没有什么心事的话,还会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注意测一下血糖。第3种情况就是血糖高的人晚上入睡前有可能还会发生低血糖,也就是说会偶尔感到头晕心慌,全身出冷汗。这个时候赶紧吃一个糖块,缓缓就能过来。第4种情况就是血糖高的人总是感觉到口渴。如果在睡觉前还特别想喝水,这个时候也需要多注意。如果说没有上述这些症状,那说明血糖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如果发现这些症状了,那就要及时测一下血糖,最好是饭前测血糖。
现在一些食物含糖都比较多,所以要尽量控制这些东西的食用。吃的上尽量的清淡,而且以青菜为主,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适当的运动,就可能会远离糖尿病。


文史大世界




1、腿抽筋

腿抽筋的原因有很多,老年人晚上睡觉前经常腿抽筋,可能是钙流失过多,或者是血值太高导致的血管堵塞,引起的腿部抽筋。 除此之外,血糖太高时,若引起了血管疾病,也会出现腿抽筋的现象! 因此,患有糖尿病的人若出现腿抽筋,首先要考虑血糖升高。

2、皮肤发痒加重

血糖的升高,皮肤下的葡萄糖也会跟着升高,就会出现皮肤的瘙痒的情况,尤其是到了晚上,症状会更加严重。 因此,血糖高的人出现瘙痒的情况,即时的检测血糖,以防万一。



3、视力衰退

糖尿病会对人体视觉会产生负面影响,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同。 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一旦激增,就会让眼球出现偏斜,进入眼睛的光线进一步发生曲折,直接的症状表现就是视力大幅度后退,比如原来有5,短时间视力却只有4了,这时候不能大意,一定要记得检查血糖。

4、失眠

一般糖尿病患者,多会伴有睡眠障碍,一方面是因为起夜频繁,另一方面是血糖过高时,也会影响神经,尤其是肥胖人群,也可能会伴有呼吸综合症,睡觉时容易憋醒,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三诺讲糖


糖尿病,是综合代谢类疾病,一旦查出糖尿病,糖友将一生与高血糖做“斗争”。

据世卫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是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一种疾病。

所以,糖尿病者,一定要控制好血糖,预防警惕并发症。

糖尿病恶化时,身体会出现5个异常,若没有,并发症离你还很远

1:浑身无力、爱出汗

糖尿病者出汗异常,是神经病变的一个重要信号。

因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兴奋,使得汗腺分泌增加而多汗,有时甚至大汗淋漓。

并且,糖尿病者很容易出现酸中毒或者低钾血症,让身体中的各种平衡出现紊乱,从而让患者总是感觉到乏力,没有精神,就算休息再多的时间没有得到缓解。

2:生殖系统出现炎症

糖尿病者,如果长期控制不好血糖,有可能会引起其他部位的病变,如部分女性患者会出现盆腔炎的情况。

患糖尿病后,身体免疫力会急速下降,其他细菌一旦侵入身体,就很容易引起并发症状,造成交叉感染。

而最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的部位,就是在人的排尿器官,所以会造成尿路感染以及阴道炎症。


3:尿中泡沫多

糖友,要格外注意观察自己尿液的情况。

一旦,发现尿中泡沫多,就要格外警惕肾脏病变。

尿液泡沫多,大多是蛋白尿所致,预示着肾功能出现了损害。

蛋白尿,也是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标志,糖尿病者的肾小球硬化,常伴有蛋白尿现象。

所以,糖尿病者应该定期复查尿蛋白,切莫忽视

4、下肢刺痛、创口变大

糖尿病者,易出现足部溃疡、腐烂的现象,这是糖尿病足最明显的特点之一。

由于患者脚部长期受到高血糖影响,很容易出现创口,刚开始很可能是一个小水泡,破皮,到后期就会出现溃烂。

并且患者还可能会有下肢发凉、足底发紧,有蚁行感、针刺感、灼热感等感觉异常,这时,就要小心糖尿病足、及周围神经病变。

5:皮肤干燥、瘙痒

生活中,皮肤干燥、瘙痒,时常发生,但是,若是发生在糖友身上,一定要提高警惕。

因此,这些症状,是糖尿病并发症早期的常见表现,与神经病变有关。

高血糖,可引起神经纤维,不同程度的萎缩,导致神经功能异常,从而出现皮肤异常反应,出现皮肤瘙痒。

此外,神经病变,还会引起腹胀、恶心、餐后不适等。

所以,糖友一定不要忽视了皮肤上的“提示信号”。

糖尿病者,这3种食物,吃一次,血糖“飙”一次

1、白粥

很多人,觉得白粥,清淡无糖,应该是健康的食物。

但实际上,白粥含糖较高,尤其是软烂的白粥。

白粥,进入人体后,会被分解成很多的葡萄糖,从而导致人体内的血糖升高。

所以,血糖高者,一定要少吃白粥。

2、炸土豆

<strong>

普通的蒸土豆,淀粉含量,比米饭要低,吃完饱腹感强,升糖速度并不快。

但是,如果是炸土豆、薯条之类的,就不要吃了。

经过高温油炸,土豆,就变成了高血糖指数食物,并且,很可能会产生苯并芘等有害的物质。

所以,炸土豆,血糖高者也要尽量少吃。

3、水煮鱼

水煮鱼,麻辣鲜香的口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但是,血糖高的人,一定要少吃。

因为,所谓的水煮鱼,其实是“油”煮鱼。

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脂肪、糖及蛋白质,代谢紊乱,摄入过多油脂,不利于人体代谢。

所以,血糖高的人,一定要注意,尽量少吃。

糖尿病者,控制血糖,做好这几点:

一:喝好代茶饮,降糖,防并发症

中医认为,糖尿病中后期,体质多为阴虚内热,喝水时,放些茶饮,可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白古丁桑叶茶,每天泡水代茶饮,有助于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自己动手,用降糖小植物,白古丁和桑叶,做成在一起,每天泡水代茶饮,即可。

白古丁,是熟知的祛火消炎的植物,其中,含有的多糖类物质,是其具有降血糖活性成分之一,还可以提高免疫力,清热解毒。

众多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与炎症的关系十分密切,白古丁中含有广谱消炎成分,广泛应用于多系统炎症相关性疾病。

并且白古丁还有保肝护肝的作用,可以减少降糖药物对肝脏的损害。

现代研究发现,桑叶具有降低血糖作用,其中主要是生物碱和多糖起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

一是通过生物碱DNJ(1-脱氧野尻霉素)对二糖类分解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抑制小肠对双糖的吸收,降低食后血糖的高峰值。

二是通过桑叶生物碱fagomine及桑叶多糖促进β细胞分必胰岛素,而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对糖的利用、肝糖原合成以及改善糖代谢,最终达到降血糖的效果。

二:吃对很重要

——三餐规律

定时吃饭,尤其是早餐一定要吃。吃早餐是控制血糖很好的方法,早餐可选全谷类面包、酸奶、低脂奶酪等。

若不吃早餐易引发低血糖,因人一宿代谢,约8-10个小时没有近视,血糖处于低水平,这种状态下活动血糖继续下降,易出现疲劳、暴躁、反应迟钝等情况。

其次,不吃早餐会导致中午饭吃得过多,不利血糖控制,同时容易导致肥胖。

——先吃菜后吃饭

一项研究表明,2型糖友、或糖尿病前期的人,在吃主食(即碳水化合物)前,喝两勺醋,餐后血糖升幅会低些。

吃饭之前先吃些菜,也有助于血糖控制。

——少吃快餐

一项调查中,3000名18—30岁的人,发现每周吃快餐超过2次的人,体重至少长了6公斤。

也就是说,经常吃快餐的人,容易肥胖,同样容易患糖尿病。

三:适量运动,切莫懒惰

研究表明,长时间久坐的人,比经常活动的人,罹患糖尿病、心脏病或早亡危险高2倍。

所以,适量的运动可预防、延缓糖尿病发生。

糖尿病防治运动指南建议,遵循“1357”原则:

具体是,1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

运动强度应该以浑身发热、出汗但不大汗淋漓为宜,脉搏应控制在:(170-年龄),这样运动则为有效且安全的。

糖尿病者运动,以走路为宜,最好是餐后1小时运动最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