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银行的人均薪酬这么高,但是网点的柜员客户经理收入那么低?

余荣志


一说到银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高薪,因为每年银行年报公布之时,都会引起一阵阵的高呼,完全秒杀其他行业的薪酬,但是银行报表的薪酬收入高,是有原因的,报表上的薪酬是包括你扣除的五险一金以及银行为你支付的五险一金,而银行员工实际拿到手的是扣完自己缴纳部分的五险一金后的金额,所以报表金额与实际到手的金额往往差距很大,甚至高达一倍以上。如下图所示,把平均薪酬水平打对折,基本上就是银行员工平均到手的工资,这个平均薪酬就相对合理了一点。

不过即使是打对折一半后,仍然有很多柜员与客户经理的平均薪酬达不到平均水平,这是为什么呢?

对于客户经理

客户经理其实严格来说就跟企业里的销售人员一样,所以说客户经理的工资是看业绩的,有业绩的客户经理年薪上百万的都不是问题,没有业绩的,每个月领基础薪酬2000元也有,所以客户经理的高低完全是取决于你个人的业绩,这也是为了彰显公平,总不能说业绩高与业绩低的薪酬都一样吧?那么业绩高的人为什么还要苦苦奋斗。

对于柜员

柜员其实与后勤管理人员一样,属于非营销系列的岗位,其工资水平主要是岗位所决定的,柜员的薪酬较低,最主要的原因在岗位技术含量较低,可替代性较强,虽然银行对于柜员招收标准一般都是需要大专以上学历,全国性大银行甚至要求的是本科以上。但是其实柜员的工作,只要是初高中以上学历,认真跟学个两三个月,独立上柜基本没有问题,因为大部分都输属于机械化的操作,独立判断或者分析的部分基本没有,所以可替代性强。

银行内部按照岗位的不同,基础薪酬是不一样的,同等条件下,需要分析、判断、个人思考部分越多的岗位,薪酬整体水平会越高一点,因为这些岗位除了需要基本的知识以及操作之外,它还需要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预计研判,以供领导决策,相对而言,可替代性低一点。

话语权以及数量

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柜员薪酬较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话语权以及数量,后勤管理岗位中,有部分工作岗位其实也是机械化的操作岗位,但是薪酬仍然高于柜员,是因为后勤管理岗的话语权相对而言,高于柜员岗;再者柜员人数众多,而后勤管理岗人数相对较少,调整后勤管理岗的薪酬影响较低,但是如果把全体柜员的薪酬都调整到与后勤管理岗相一致,那么银行的人工成本将大幅度提高,对于不愁替代的岗位,银行是不会轻易提高自己的成本的。

总结

整体而言,目前柜员岗位确实是银行薪酬体系里最弱的一环;至于说客户经理,这个属于以业绩论英雄的地方,客户经理的薪酬并没有你认为中的那么低,大部分客户经理主要任务指标完成的相对良好,那么月薪上万甚至上十万的都比比皆是。


鲤行者


那是因为银行的高层领导拉高了平均收入。

我老公是银行系统的,老公的很多亲戚也是,有的是领导层,银行业与客户接触的两个岗位就是柜员和客户经理,这两个岗位工资都不算高,都算普通的收入吧,但是他们的领导却是他工资的两倍,何况还有更高的好多层次的领导。

一般国有银行的员工工资较低,私有的商业银行工资员工工资高。


在农村的3岁胖宝


不要说银行,全社会都是这个样子,每次发统计数据说全国的平均收入,至少有80%的人眼睛碎一地。因为这80%的人就是被20%的高收入者平均的。这还只是薪酬,不包括其他的收入。

这个是2019年春季招聘的平均工资,我有个朋友在广州,当时看到这个表有点懵,于是发了一个朋友圈,说在2018年的时候广州的平均工资是6300,当时他的工资就已经拖了广州的后腿,现在一年过去了,广州的平均工资涨了2000,而他的工资还是一分钱没涨。我看了一眼,我生活在南京,现在平均工资是8100,但是想一想我们单位,想想合作伙伴的单位,想想好朋友的单位,想想前同事跳槽的单位,似乎无论在哪一个单位能够拿到8000工资的都是少数。可见绝大多数人都是被平均的。

所以这个事情不光是在银行系统,其他单位也一样。在银行工作的小伙伴不要心里不平衡,毕竟比起其他很多工作来讲,银行还是不错的。


金融见闻录


我是14年进的建设银行,18年底辞职,中间一直在干对支行公客户经理。每年银行发财报的时候,我们基层员工都会吐槽一番,感觉工资被平均了。其实,人均薪酬高,但是员工普遍感觉不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据了解,在我们行,二级分行的行长已经是年薪制,也就是他们的薪酬很高,是普通员工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而二级分行行长级的人也不是太少,每个地市基本要有7到9人。其次是支行行长,行长的薪酬是吃员工的倍数,而且绩效也是员工倍数,支行分绩效一般也就是分行下放,支行自由支配,也就是行长可以给自己的绩效打高分,那他们那一部分的薪酬肯定比普通员工要多很多。而在我们这个地市,基本上20人左右就有3到4个支行行级干部,所以员工被平均也很正常。

还有,不同岗位和不同支行的薪酬水平也不一样。同一个支行,不同岗位完成的任务数不同,可能会带来几倍的收入差距。同一地区不同支行的收入也可以差很多,所以,平均工资很高,大部分员工是感受不到了,因为精英型的员工绩效很有可能是普通员工绩效的几倍。

另外,银行支付的薪酬是税前工资,包含了养老、企业年金及公积金。银行员工普遍公积金计提基数都很高,一般我们这地市公积金一个月大概2500左右(普通员工),所以这部分也是感觉到手工资低的原因。


白菜寒


其实这是一个被平均的悲剧故事。


我们举个例子,根据中信银行的2018年报告,中信银行18年高级管理人员10人,从本行实际获得的税前报酬合计3,858.54万元(这是不含激励股权的),支付职工薪酬本年支付额是2162400万元,员工56415人。那么,包括高管在内,人均平均薪酬是38.33万元,不包括10人高管,人均平均薪酬是38.26万元。就是说,10个高管“一己之力”提高了5万六千人700块的收入。那么,中信银行有多少管理人员呢?管理人员11,127人,想一想,这些人总共能提高多少薪酬平均数?

再举个例子,民生银行2018员工薪酬2588200万元,高管薪酬5924.36万元,高级管理人员33人(手动统计,有误差勿怪),员工人数55649人,包括高管平均薪酬46.51万元,不包括33人高管平均薪酬46.43万元,33人高管影响了5万5千人800元的人均收入,普通管理团队呢?


工行这种大行员工差不多50万,高管20多人影响“显得比较小”,10块左右,所以没有拿出来举例,但是背后的管理层人数可是惊人的数字,“被平均”的幅度也不会低。


所以,基层人员都是被平均啊。


Yifei的金融管理杂谈


从宏观来看,题目中描述的情况是确实存在的,银行业确实存在人均薪酬高,基层员工却表示自己并没有拿到那么多钱,自己属于“被平均”的人群。

下面作者将以自身所知,跟大家聊一聊银行收入的问题。

1. 高层与基层差别很大


在银行业,基本要进入到二级分行(省以下的地市)领导班子(副行长)级别,才算是拜托基层,走上领导岗位,在这之下,各支行行长啥的都只能算是管理岗位,离真正的“领导”还遥远的很。

二级分行领导班子是以年薪计算的,在往上,一级分行(省行)、总行的领导更不必说了,平台越高,薪酬越高,不单单薪酬,各种待遇与之配套。银行虽然现在都是股份制,但是大家都知道,四大行基本就是半个体制内,领导们在薪酬之外的种种,在这就不多说了。


如果把银行比喻成蚁巢,那么基层,尤其是各个支行及网点,那就是工蚁的所在了,日常工作、完成营销任务、服务好每一位客户,还要完成上级机构各种调查、表单、学习、宣传等各种工作,但绩效却要看所在二级分行的总体发展情况及自己支行的业绩指标情况进行分配。


2. 地域之间差别很大


大家都知道,就算是同一个省,不同市之间的经济总量与发展情况也是有很大差异的,那么银行也是这样,各二级分行依托不同地市,存、贷,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利润有差异,员工的整体收入水平也有相应差异。比如山东,济南和滨州、莱芜,员工收入肯定不可同日而语。


尤其是,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影响,各地贷款频频爆出不良,这些不良贷款的包袱虽然可以通过辛苦的处理后核销与打包转让,但却大大蚕食了银行利润,直接影响员工的收入,比如山东某行,2018年至2019年,收不良贷款影响,从上到下,所有员工一律月收入2500,你敢信?但这是真的。


3. 机关与网点差别很大


同一二级分行,基本就是一个小圈子了,那我们再看看分行机关各部室,比如办公室、人力部、公司部等后台部室和各前台网点的差距。


一般来说,后台部室的绩效是吃全市平均水平的,一般员工就是普通平均,带级别的员工可以乘以个1.XX的系数,稍微高点。网点的话要看这个网点的业绩情况,如果这个网点各项业务指标发展的好,员工收入一般都是要高于分行机关的,除非发展的不行,自己挣不来绩效,员工也拿不到多少钱。


4. 网点各岗位之间差别很大


到了支行网点内部,绩效的分配是从市分行直接打包发送的,会列明哪项指标挣了多少绩效,然而这些绩效如何在各岗位员工之间分配,就要看这个支行/网点一把手的分配想法和指定的政策了。


我所了解到的是县里支行曾存在”大锅饭“现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但是目前优化分配机制后,这种情况应该很少了。


在支行网点,业绩统计往往是很明确的,比如谁拉了多少存款,谁办了个汽车分期。营销业绩高,收入也会相应的高,这点客户经理岗位的话还比较沾光,手中掌握客户,就能多出业绩,多挣绩效,尤其是遇到行内某短时间推行某重大产品的时候,遇到重点买单的机会,客户经理也是可以大赚一笔的。


再谈柜员,随着银行智慧化转型,柜员岗位的员工越来越少了,这个岗位的员工在正常办理先进业务、做好客户服务的同时,也有相应的营销指标,并依托营销业绩参与绩效分配。


柜员往往是机构里最累最辛苦的岗位,一坐就是一天,喝水、上厕所及其不便,有时遇到奇葩的客户还要受到无端的指责,心里委屈不说,一不小心走神短了款还要自掏腰包。


业务出了差错,扣钱;受到客户有效投诉,扣钱;被监控检查到服务不标准,扣钱……太可怜了。


但是一个经验丰富的优秀柜员,可以通过行内考试提升自己的“星级”,星级越高,星级补贴越高。


柜员岗位还有相对较多的岗位补贴,相当于“辛苦费”。有了基本工资、星级补贴和岗位补贴,如果营销业绩也算优秀的话,收入在当地来说也算是中等的了。


其次就是行内的各种竞赛与活动,一般也会配备相应的绩效奖励,如果一个支行的一把手善于研究上级行政策,带动员工积极性,将会直接拉动员工收入的增长。

今天就说这些,欢迎大家关注并与我交流,我是陌小年。



陌小年


我之前干过柜员、客户经理,现在是银行中后台岗位。之前的工资真的是低于银行业平均工资。而现在的工资,不多不少正好是银行的平均薪酬。

银行的人均薪酬比较高,这是公认的事实,但谁都知道这已经是被平均后的数据。最低的人工资可以低到几百块钱,最高的一年能挣四五百万。

从我的经历来看,柜员的收入普遍比较低,大部分都是三五千块钱的收入。客户经理的收入则呈两极分化,有三两千的人,也有三五万的人,全凭业绩。为什么他们的工资低呢?

这是个最不公平的社会,也是个最公平的社会。

先说柜员

我干柜员的时候,总有一种枯燥、迷茫、焦虑的感觉。日复一日的工作,没有任何创造性。每天的波澜就是有客户来网点投诉。这个岗位不直接为银行创造收益,只是通过服务来间接为银行带来效益。

最近几年,金融科技发展迅速,很多银行都推出了无人网点。无人网点首先淘汰的就是柜员。银行招的柜员越来越少,柜员的岗位将会越来越少。现在很多银行的柜员岗位就是一两个老员工带着一群实习大学生。

再说客户经理

这是一个应该为银行创造效益的岗位。这个岗位的工资绩效考核只有一个指标,那就是业绩。他的工资几乎完全代表了个人业绩。个人业绩少,工资就是低。

客户经理也有高工资的,我之前听说过有个客户经理,光年终奖就拿到了80万。可想而知他一年的收入有多少。

总结:

在银行,柜员应该是最基层的岗位,工资低的客户经理应该是最不受待见的岗位。这样的岗位,工资怎么可能高呢?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有任何疑问或观点随时交流!


银行研究僧


银行也是一个江湖。

有江湖就有老大,有老大就有贫富差距,这是一样的。

任何贫富差距都基本符合“28定律”,即有钱人占“20%”,没钱人占“80%”。


客户经理属于“80%”?

在银行,能做到“20%”收入的,通常就是高管,还有一些比较厉害的渠道,另外在银行的总行业务行政岗位的工资也都普遍比较高,远超过平均值。

而分行、支行的工资就较低,而且庞大,在这里面柜员和后台的工资次之,然后是一些客户经理,一些销售人员。


也有例外

因为客户经理和销售人员属于薪酬没有上限的,所以真正干的好的,拿到提成之后,有可能超过行长的工资。干的好的意思是每月除了完成定额外,还能带来大量的客户存款,业绩卓越。可见,客户经理里面又是一个小江湖,又有“28”之分。而我们最常见到的是那些业绩平平、拿着基本低工资的“80%”。



(家族财富密码:金镰刀)


家族财富密码


为什么银行的人均薪酬这么高,但是网点的柜员客户经理收入那么低?

银行是收入等级最为明显的一个行业,高管收入很高,一线员工收入很低。说银行收入高的人,是完全被银行的平均收入蒙蔽了。真正的一线员工,收入真的没有想象的那么高,而是明显偏低。所以还有那么多人往银行钻,完全是被它漂亮的外表所迷惑,或者说在银行工作有面子,觉得银行员工是一件很体面的事。

问题的关键在于,光有漂亮的外表,没有实质内容,也是不行的。看着高管们几十万、上百万,甚至几百万地拿年薪,要不是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否则,点钞票就要把手点麻。

然而,普通员工拿到手的工资,手一添,就数完,两者之间的差距之大,真的是无法形容。也正因为如此,进入银行工作的人,没有几个不想赶快往上爬。一旦爬到上一个岗位,工资就有可能是成倍成倍地往上翻。如果能够当个支行行长什么的,就更是收入不知是员工的多少倍了。

所谓薪酬制,可以实行。但是,如何操作,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银行的操作方式,对留住员工是很难的。


谭浩俊


近来流行一个词“被**”,同样工资也可以“被平均”!

举个栗子:

人力构成:

某团队200人,高层5人,中层30人,中、后台管理人员60人,前台一线人员105人。

工资分配:

高层250万元,中层450万元,管理人员600万元,一线职工500万元,最终人均年工资9万元,人均月工资7500元。

其实一线职工年均收入5.7万元,月均收入4700元。

典型的“被平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